本报记者 王兆轩 刘佳 北京报道
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城投公司对于弥补地方建设资金缺口,加快地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融资难、负债率高、经营模式不清晰、资产回报率低等是城投公司普遍面临着的难题。在后疫情时代,城投公司如何面对新的发展格局?走出新的模式?以及转型发展做出了哪些尝试?成为各方关注的重要议题。
“城投转型刻不容缓。”财达证券副总经理、投资银行业务委员会主任胡恒松8月31日在中新经纬举办的新城投高质量发展峰会上表示,城投公司转型必须跟宏观经济相结合,其中资产整合是城投提质的关键。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院荣誉院长贾康则提供了城投转型的六个方向,如演变为地方公用事业的运营公司、完全市场化的公司法人等。
如何化债
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恢复和产业升级的关键期,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城投公司如何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因时、因地制宜走出属于自己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胡恒松给出的答案是:“转型+化债”。城投转型是永恒的话题,债务问题不容忽视。
广发固收研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发债城投平台共有3252家,较2022年年末增加87家。
宏观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监管的割裂性和监管的多元是城投债务规模屡创新高的重要原因。当前,隐性债务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信用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城投面临较大的债务压力。
在谈及债务化解路径时,胡恒松认为,第一,央行或设SPV,通过这一工具给地方城投提供流动性,以金融手段支持化债。第二,推动新一轮隐债置换工作,以时间换空间。第三,甄别政府债务和企业债务,分类推动债务化解,企业性债务如果的确存在偿付困难,政府可以救助。第四,协商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债务展期、重组逐步化解债务风险。第五,AMC市场化介入债务重组。第六,将“举借债务”“债务化解”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评价,约束地方政府债务“借、用、管、还”行为。第七,可以参考美国“旋转门计划”,对部分还债确实困难的地方政府债务给予“托底”支持。
西安开元临潼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东认为,短期融资目前只能解决短期企业的流动性,在确保防范金融风险的同时,要尽快建立新城投的收益平衡、资金平衡,包括关注如何建立受益者付费的城市服务体系,同时和金融机构通力合作降低平台企业的整体融资成本和财务风险等措施。
如何转型
自2012年的463号文件(《关于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通知》)开始,城投公司市场化改革的呼声就一直存在。
“城投转型刻不容缓。”胡恒松表示,一直以来,城投在不同环境中寻求转型,也作出许多有益探索,其中资产整合是城投提质关键。当前,区县城投融资收紧,在城投融资监管趋严、融资难度加大的情况下,区县城投可以通过资产整合做大做强,实现综合实力提升。
“城投公司的转型必须跟宏观经济相结合,资产整合是城投提质的关键。”他说。
贾康认为,“必须对地方城投的正面效应给予肯定”,城投公司组成的融资平台在贯彻地方辖区发展战略、支持国土开发、产业升级、产业集聚和增长极的打造,以及民生改进等方面发挥了投融资方面的支持作用。
对于城投平台转型的可能性,贾康提出了六个方向:
一是,市场化转制可以使一部分城投公司演变为地方公用事业的运营公司,转型之后,去财政信用化的关系,它不再成为财政信用化的主体,不再给地方政府形成隐性负债,但是它可以成为财政信用支持的受体和政策性金融支持的受体;
二是,成为地方政府的城乡建设运营的公司,业务范围可以因地、因时而异;
三是,可以调整演变为地方政策性的金融机构,这已有多年的探索,除了政策性信用担保之外,在地方、产业引导基金等方面,也在延伸着政策性金融的功能;
四是,可以演变为完全市场化的公司法人。这样业务活动就不限于原来的地方政府背景之下的特定辖区,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在不唯财政信用主体的同时,也不作为特别的受体,业务范围不排除走向国际化,参加国际竞争;
五是,还有一种过渡态,有可能过渡到比较明确的第四种类型,也可能继续给地方政府隐性负债,但由于种种压力,在地方隐性负债仍然发生的过程中间确实存在一些暗渡陈仓的情况;
六是,资不抵债,破产清算。和过去的运行隔开之后,不会再有任何财政信用化解方面的问题。作为一个过去存在的法人主体,不再成为市场上的参与者。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