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冯慧君
本报记者 付乐 北京报道
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变革。
9月23日,“智能金融助力数实融合暨产教融合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以智能金融助力数实融合、产教融合为主题,由华夏时报金融研究院与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发展中心联合主办。来自行业、企业、高校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深入探讨人工智能时代下,金融业的转型发展等前沿话题。研讨会现场发布了《智能金融助力数实融合报告2023》,为业界同仁提供基于金融场景的数字化转型镜鉴。
华夏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冯慧君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二十大擘画的蓝图,正在指导、引领着金融业深刻的科技变革。
冯慧君表示,在过去的十几年间,智能金融的发展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金融电子化,或者说信息化阶段。第二阶段是金融移动化阶段,人们能随时随地介入金融服务。第三阶段则是金融智能化阶段,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实现智能化金融服务。
“其中,第三个阶段,也就是金融智能化,正在深度改变着当前的金融业。”冯慧君表示,人工智能的引入,正在改变着金融行业的生态,让金融变得更加智慧、更加高效、更加普惠。
在风险管理方面,人工智能显著提升了风控能力;在投资决策上,人工智能让投资决策更加高效、精准;在客户服务上,人工智能提供了更加个性化、有针对性的服务,提升了客户体验;在运营管理上,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优化提升效率,降低业务处理风险和成本。
智能化正成为金融行业的基础设施,成为核心价值、服务模式及产业边界重构的关键驱动力量,智能化正加速演化为金融企业新的核心竞争力。
金融体系的数字化演进过程,也是不断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在金融服务进入全面数字化新阶段的大背景下,以金融机构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在推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善谋者行远。冯慧君表示,此次《华夏时报》和中央财经大学的合作,借助了多方对于智能金融的创新与实践,利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优势,希望构建起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平台。
近年来,《华夏时报》不断加强与高校智库、行业协会以及头部企业的协作,积极开展金融科技产学研的实践与探索,共同推动金融科技产学研深度融合,引导科研成果与金融场景创新融合。而产、学、研互动,也为普惠金融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性。
《华夏时报》是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管主办的中央级综合性主流媒体,秉承“思想创造价值,精神凝聚力量”的理念,弘扬“公益、慈善”精神,已成为投资者、管理者、经营者所倚重的资讯和思想来源。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