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309/20230928151945NwGQTVkHxU.png

空客天津第二总装线开工建设!计划2025年投产,将成空客产能提升关键一环

王潇雨 黄兴利 2023-9-28 15:44:14

(王潇雨  摄影)

本报记者 王潇雨 天津报道

9月28日,是欧洲空中客车公司(下称“空客”)在欧洲以外建立的第一条A320单通道系列飞机总装线在天津投产十五周年,这个从一条总装线发展成为空客亚洲制造中心的工业合作项目也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周期。

作为空客产能提升计划的一部分,天津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拓展项目在当日破土动工,建成之后天津将具备两条单通道飞机总装线,与欧洲和北美的生产设施一同成为空客全球生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产能提升

“疫情已经逐渐远去。航空业的未来充满光明。我们正在天津续写新的篇章。”空客首席执行官傅里(Guillaume Faury)在9月28日举行的空客天津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拓展项目开工仪式上致辞中表示,“这是我们投下的一张信任票,它有力展现了我们对中国航空业未来的信心。”

这个拓展项目计划于2025年底竣工并正式投入运营。按照空客方面的说法,总装线的拓展将进一步增加空客天津A320和A321neo飞机的总装能力,这是空客A320系列飞机产能提升计划的一部分。

傅里在此前接受包括《华夏时报》在内的媒体专访时透露,“在天津的新生产线投产之后,空客全球单通道飞机总装有20%都将在天津完成,而A321系列机型所占到空客窄体机产能的比例也将上升至70%。”

这条生产线投产之后,空客在全球范围内将拥有10条总装线,其中2条位于中国天津、2条位于法国图卢兹、2条位于美国莫比尔、4条位于德国汉堡,为空客全球到2026年实现月产75架A320系列飞机的总目标贡献力量。

空客企业传播及公司事务执行副总裁朱莉(Julie Kitcher)表示:“15年来,空客天津总装线始终是我们全球工业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贴近客户总装飞机,并与中国航空业合作,促进产业的蓬勃发展。我们非常愿意在这一成功的基础上再接再厉。”

今年4月,在中法两国领导人见证下,空客与中国航空业合作伙伴签署了新的合作协议。傅里与天津保税区投资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决定在空客天津建设第二条单通道飞机总装线,拓展A320系列飞机总装能力。

空客全球执行副总裁、空客中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徐岗表示:“天津总装线已经总装并交付了630余架单通道飞机,也就是说,所有中国机队的空客飞机中,大约30%都来自这里。此次这一重要的拓展项目在天津破土动工,意味着空中客车将继续投资我们在天津的总装设施,通过空客的全球生产体系,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

工业合作深化

经过数十年来从零部件采购到飞机总装等一系列工业合作的深入,空客在中国的合作也早已经从生产层面拓展到更多领域。涵盖从氢能研发到回收退役飞机的方方面面。

傅里在9月28日开工仪式上的致辞中透露:“可持续发展仍然是空客的优先事项,例如,在新总装线上,空客将增加飞行测试和运营所使用的可持续航空燃料的比例。新建的天津总装线将具备生产A320和A321neo飞机能力,燃油效率比上一代飞机高出约20%,并且能够使用混合比例为50%的可持续航空燃料。”

傅里表示,“展望未来,可持续发展仍将是我们的优先项。可持续航空燃料对于行业脱碳至关重要。我们急需在这方面提供支持,并发挥催化剂的作用,推动增加供应的同时确保价格在可接受的水平。”

2008年,空客在天津兴建了其欧洲之外的第一条总装线和交付中心等一系列设施,并从2009年开始交付A320系列客机。

根据空客方面提供的数据,天津总装线项目第一期合作实现了月产4架的目标,即每年交付48至50架飞机。2016年4月,合作双方将二期合作将延长至2025年,并增加升级版机型A320neo系列飞机的总装任务。

除了满足本土航空公司需求之外,天津总装线也向亚洲其他地区的航空公司交付飞机,因此空客将天津总装线更名为A320系列飞机亚洲总装线。

比如在6月27日,欧洲最大的低成本航空企业之一匈牙利威兹航空(Wizz Air)在天津接收了一架由空客天津总装线建造完成的A321neo单通道客机。这架A321neo也是空客天津总装线投产以来首次向欧洲航空公司交付本地制造的单通道客机。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方面的说法,近20年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空客航空航天产业合作机制下,双方共同谋划合作重要方向、重点领域、重大项目,推动达成空客天津第二条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A350宽体机完成交付中心、A320飞机机身装配等多个重大合作项目,在直升机、商业卫星、技术研发创新等领域开展了多项富有成效的合作,已成为中欧高技术领域务实合作的典范。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