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310/20231012122212qF1W6NysMk.png

上海试水含糖饮料三色标识调查:有试点商超撤除原有标识,产业链业务受哪些影响?

方凤娇 胡金华 2023-10-12 14:25:11

位于闵行区一家大润发超市的茶饮料,未见糖含量三色标识

本报记者 方凤娇 胡金华 上海摄影报道

“来一杯大杯红果茶,5分糖,去冰。”10月11日,在位于上海市闵行区一家连锁茶饮店,一名消费者点餐时不假思索地指出含糖量。或许,从这也能看到许多关注茶饮含糖量的消费者的影子。

为提升居民对含糖饮料过多摄入的健康危害意识,近日,上海发布消息称,积极鼓励含糖饮料销售者在有关商品销售区域规范设置健康提示标识,并向社会公开征求对《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的制作样式及设置规范(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未来随着控糖工作的进一步规划及实施落地,对于我国肥胖人群的降低,以及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有着非常好的助推作用。

事实上,早在今年8月,上海嘉定区曾就含糖饮料健康标识在100余家线下零售店展开试点,并在9月份进行了相关立法。不过,《华夏时报》记者10月11日在上海嘉定区走访多个商超发现,目前试点产生的影响还不够明显。“不知道有这个标识,没听说过。”嘉定区一些消费者向记者表示,从没有注意到茶饮包装上面的含糖量标识。甚至有试点超市将原有标识撤除。而闵行区多家商超货架茶饮商品均未见三色标识。

有试点商超将原有标识撤除

不知何时,茶饮的含糖量已成为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之一。

据上海发布10月8日消息,为贯彻落实有关含糖饮料控制的工作要求,积极鼓励含糖饮料销售者在有关商品销售区域规范设置健康提示标识,提升居民对含糖饮料过多摄入的健康危害意识,向社会公开征求对《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的制作样式及设置规范(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稿》)的意见建议。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定义,含糖饮料指在制作饮料的过程中人工添加糖,且含糖量在5%以上的饮料。饮料含糖分级,根本目的在于倡导消费者理性、健康地挑选产品。

但是根据记者本次走访调研,此前作为试点区域的上海市嘉定区,很多超市依然没有含糖量三色标识,甚至有试点超市将原有的标识撤掉。比如,位于上海市嘉定望新的福京购物广场,也是此前作为试点的典型超市,目前店内饮料货架上原本存在的标识已撤除。并且有店员称试点效果不明显。

另外,本报记者当天在闵行区走访的百联、大润发等多家商超和便利店看到,茶饮包装上尚未出现含糖量三色标识。不过上述超市均有多款标明“无糖”的饮品,比如可口可乐、雪碧、芬达、元气森林、旭日森林等均推出了“无糖”版本,奈雪果茶等推出了“低糖”版本,并在瓶身上明显位置标注,传统“含糖”版本也一并陈列,给消费者提供多项选择。

WechatIMG31616.png

可口可乐、雪碧、芬达、元气森林、旭日森林等均推出了“无糖”版本,奈雪果茶等推出了“低糖”版本,并在瓶身上明显位置标注

据悉,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包括三款,分别为“长期过量摄入添加糖健康提示标识(红色标识)”“每日添加糖摄入限量提示标识(橙色标识)”“饮料选择指导提示标识(绿色标识)”。红色标识建议“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橙色提醒“每日添加糖摄入少于25克”,绿色标识指导市民“看懂营养成分表”,指导消费者优化消费选择,理性选择饮品。

《意见稿》中还提到,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应用场景分为线上、线下含糖饮料售卖场所,其中线下含糖饮料售卖场所包括预包装和现制现售含糖饮料场所。

线下含糖饮料售卖场所指的是预包装含糖饮料销售场所,如大中型超市、便利店、餐厅、含糖饮料自动售卖机等。而仅销售现制现售含糖饮料场所包括奶茶店、咖啡店、餐厅、含糖饮料自动分配机等。

线上含糖饮料售卖场所采用电子版标识,应在电子菜单醒目位置设置三款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

在饮料“分级”方面,此前已有多个国家有相关明确规定。例如,去年12月开始,新加坡全面实行瓶装饮品的“营养分级”,标签含A、B、C、D四个等级,健康度递减。从2023年12月30日起,这些要求将扩展到拟在新加坡指定地点销售的新鲜制备饮料。在广告方面,所有媒体平台均禁止投放评级为“D”级的饮料广告。

有消费者并不看配料表

事实上,这并非上海首次提出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

9月26日,上海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下称《条例》),《条例》将于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条例》指出,上海鼓励含糖饮料、酒精饮料的销售者在有关商品的销售区域规范设置健康提示标识。含糖饮料、酒精饮料的范围以及健康提示标识的制作样式和设置规范由市卫生健康部门制定,并向社会公布。

另外,上海嘉定官方公众号在今年8月16日发布的一篇文章显示,今年8月,上海市疾控中心制定了《含糖饮料健康提示标识试点应用及效果评估实施方案》,并在全市159家试点商超及便利店开展含糖饮料调查项目。

为何要如此“大费周章”强调含糖量?这从一组数据上或可见一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研究团队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高糖摄入与45种疾病风险增加相关。含糖饮料每天增加14毫升,代谢综合征的风险增加1%;含糖饮料消费量每增加250毫升/天,肥胖风险增加12%,冠心病风险增加17%,卒中风险增加7%。而每天每多喝355毫升含糖饮料,患高血压的风险增加11%。

当问及对于饮品含糖量的选择,一部分消费者并不关注饮料的配料表,是否含糖也不是其选择参考指标。

也有消费者告诉记者:“进入中年后,对饮料含糖量选择开始变得谨慎。”他笑着说:“以前喝饮料都很随便,选择时主要看口味,现在下意识地会去买无糖饮料,要开始养生了。”并且,他也未曾听说此前关于含糖三色标识的相关信息。

上述消费者的想法与很多人不谋而合。事实上,摄糖量过多确实会对身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多项研究表明,过高的糖摄入量,与肥胖、龋齿、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痛风和癌症等一系列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

朱丹蓬对本报记者表示,国外的肥胖症已非常严重,所以上海针对新生代对于糖摄入偏高的现状科学精准地出台指导意见,对于中国消费人群的健康有非常好的加持。

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营养调研员严佳此前表示,希望含糖量标识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尽量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每日添加糖要小于25克,能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近年来,中国的食品饮料企业也在做一些零糖推进,用代糖去取代蔗糖白糖,市场上标榜“0糖”的代糖饮料层出不穷。朱丹蓬认为,这对于降低肥胖症患病率有一定的效果。

“但这并不是解决根源问题的办法。”他进一步解释称:“因为代糖其实是化学合成的,也有天然的提取剂,但是整体来看,我认为凡是化学类的合成代糖,对人的健康可能危害要比真糖更大,所以,未来如何在代糖这一块创新升级跟迭代,应该是重中之重。”

对相关产业链企业影响几何?

无疑上海本次这一举措的出发点是为了提醒消费者关注含糖饮料对健康的危害,并鼓励减少过量摄入。预期效果是加深居民对含糖饮料的认识,促使他们更加健康地选择饮品。

同时,也会对相关茶饮业务产生积极影响,消费者可能更加关注含糖量较低的茶饮品,而对含糖量较高的茶饮品持谨慎态度。相应的,企业可以改变策略,推出含糖量较低或无糖的茶饮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至于对相关产业链企业的业务影响,上述受访人士认为,瓶装饮料企业业务会受到冲击。

对于上游产业糖企而言,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这一举措会对其产生一定负面影响。如果消费者减少对含糖饮料的需求,糖企也可能面临销售下降的压力。他们可能需要调整生产策略,寻找新的市场需求。

目前,国内糖企头部企业有广东甘化、中粮糖业、南宁糖业等。其中,2023年上半年,南宁糖业实现营业总收入16.87亿元,同比下降7.36%;归母净利润2422.42万元,同比扭亏;扣非净利润1103.69万元,同比扭亏;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758.93万元,上年同期为-6.87亿元;报告期内,南宁糖业基本每股收益为0.0605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46.39%。

南宁糖业方面表示,期内糖产品受市场的影响,销售价格大幅下跌,报告期公司白砂糖的均价为6626元/吨,与去年同期均价7230元/吨相比,差价为每吨600多元,今年上半年销售进度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6月下旬白砂糖的市场价格已经跌至约6300元/吨左右。此外,原材料甘蔗成本上升也导致盈利大幅减少。公司制糖业收入占总营收的60%左右,但期内制糖业毛利率跌至16.58%,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1.13%。

对于上海试水含糖饮料对糖企影响,记者联系到了南宁糖业相关负责人并发采访函,但对方以相关领导参加调研座谈为由婉拒。

亿欧智库近日发布的《2023中国无糖茶饮行业白皮书》显示,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增强,“减糖”成全球消费共识。中国无糖茶饮增速远超其他茶饮,线上销售规模五年突破10倍,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速达28.6%。北上广深等一线及新一线城市深度消费者占比超40%。超 50% 消费者近半年购买更频繁。81.5%消费者选择线下购买渠道。无糖茶饮抢占有糖茶饮市场,成市场增量主力。

谈及含糖饮品市场发展前景,上述受访者认为,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增加,对含糖饮品的需求可能会减少。后续相关茶饮企业产品策略可能会偏向于推出低糖或无糖的茶饮品,以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加强产品的营销宣传,强调茶饮品的其他健康价值,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