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ESG观察联盟代理秘书长、华夏时报商业运营中心总经理马婕在现场介绍白皮书
本报记者 麻晓超 陈锋 苏州报道
10月13日,华夏ESG观察联盟正式宣布成立,并发布重磅报告。
当日上午,“解码ESG价值路径 重塑可持续发展生态”为主题的首届上市公司ESG管理体系大会在苏州大学金螳螂商学院召开,本次会议由华夏时报社主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现场嘉宾见证了华夏ESG观察联盟的成立仪式。该联盟是由华夏时报社牵头发起,由首都经贸大学ESG研究院、中质协质量保证中心、联美控股、信公股份、北京企业上市综合服务平台、海通证券、飞知咨询、美通社等单位自愿联合成立的非法人、非营利的联盟,旨在携手各方力量,共同推动中国上市公司在ESG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联盟发布ESG白皮书
华夏ESG观察联盟是以平等互惠,相互理解、尊重和信任为原则,以助推中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为指引,针对中国上市公司在ESG管理体系建设方面的理念、议题、能力及成就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维度多层次的观察。
据悉,在没有正式成立前,联盟成员就已经开始协同工作。10月13日,在上市公司ESG管理体系大会上,华夏ESG观察联盟发布了联盟成员联合出品的《中国企业ESG实践观察白皮书暨上市公司ESG现状与趋势分析报告》(下称《白皮书》)。
联盟代理秘书长、华夏时报商业运营中心总经理马婕在大会现场介绍:“联盟内的成员大部分是上市公司与上市公司的服务者,在聊到ESG的时候,很多企业有这样的困惑,即ESG是什么、它有什么用、我该怎么做、怎么做才能做好。所以我们当初就确定这份报告它一定是具备三个价值,即普及性、工具性、参考性。”
《白皮书》指出,在传统的企业价值观下,营收规模、利润是企业作为一个有效社会组织追求的最终目标。但随着近些年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企业在整个社会体系下的价值观有了新的发展:污染环境的利润、削减社会价值的利润、合规内控不合格的利润,开始变得不被推崇。 于是ESG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观指引,成为全球企业发展的共识。
赋能企业四大方向
《白皮书》称,在企业践行ESG的实际工作中,ESG首先表现为企业的成本, 随后表现为对企业发展的强力赋能。ESG在赋能企业发展方面体现以下四个具体方向。
第一,提升投资价值。投资机构认为,ESG作为一种非财务信息来源,提供了更多增量和前瞻信息,这些信息带有一定的阿尔法属性。各大机构逐渐对此前未被关注的ESG信息和因子进行定价,赋予ESG表现优秀的或者有显著提升的上市公司以溢价,形成ESG投资正向循环。
第二,提高内控管理水平。企业行稳致远的关键不是“加油”踩得猛,而是“内控”风险管理等“刹车”系统的建设;合规内控下,股东权益能获得更好的维护,同时企业的安全边际更高。
第三,助力企业创新,开拓市场机遇。有研究表明,ESG表现可以显著提高企业创新产出, 这一促进作用在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中更为显著,不仅提高企业创新产出数量,还有助于提升创新质量。同时,对于部分出海企业而言,ESG信息披露直接影响到其市场开拓与商单获取。
第四,提升品牌形象。拥抱ESG的品牌具有社会价值,能获得受众更广泛的价值支持,通过ESG信披与受众的交流,能够支持品牌形象和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不过,目前企业在ESG实践中常常会遇到难题。《白皮书》称,调查结果显示,目前中国企业在ESG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最为突出的是不同市场 / 行业标准差异大,其次是缺少本土化的指引;公司管理层及各部门认识不足、推进困难、缺少ESG相应人才、在国际互认方面未得到明确路径的问题也占据相应比例。
小市值公司披露率仅22%
随着中国“双碳”目标的稳步推进,高质量发展理念的不断落实,以ESG信息披露主导的资本市场实践体系正在逐步建立并加强,上市公司ESG发展环境正朝着积极有利的方向加速变革,上市公司也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ESG核心实践。
《白皮书》称,受政策、交易所监管、投资取向、公众意见等因素影响,A 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数量已连续六个财年呈上升态势。截至2023年9月,A 股上市公司2022年度ESG相关报告发布数量已超过1,800份,增长率达24.9%,其中超过280家企业为首次发布。
从2022年度ESG信息披露程度来看,沪深300指数公司披露率达94.7%,上证50指数公司信息披露率达96.0%,深证100指数公司信息披露达98.0%。
市值超过1000亿元的上市公司报告披露率为97.7%,连续四年披露率超过85%;市值小于50亿元的上市公司在2022年度报告的披露率仅为22.1%,过去五年年均披露率为18.2% 。
《白皮书》称,这些数字表明,市值管理能力强、盈利能力强的上市公司更为关注自身ESG表现,同时希望通过ESG信息披露展现除经济贡献外的非财务绩效,以吸引更多利益相关方关注。
此外,ESG信息披露颗粒度也呈现细分趋势,企业开始尝试针对关键议题做单独信息披露。 在利益相关方诉求日趋多元的今天,仅仅发布单本ESG或相关报告已无法满足部分上市公司所面临的监督压力,“碳中和”“供应链”“生物多样性”等主题的专精辅助型报告正在被上市公司所接受。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