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办一件大事,得有能力,得有决心。在稳经济这件事上,“万亿特别国债”这个重量级举措,实实在在是放大了宏观调控的能力和决心。
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
综观前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大体令人满意,但是经济平衡发展还需强化,要依靠第四季度甚至是来年继续出政策,宏观逆周期调节手段继续上强度,在市场真正自身变得强劲之前,宏观政策增量还千万不能放松。很显然,特别国债资金投入使用以后,一定也会积极带动国内需求,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
增发的特别国债将包含在今年财政赤字中,财政赤字率将从3%提高至3.8%,此举超出市场预期,唯一的解释就是,提振未来几个季度政府稳增长的能力和决心。同时,这也证明了,并没有一个所谓的“传统3%财政赤字红线”。正如财政部副部长朱忠明所言,虽然赤字率有小幅提高,但我国政府的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整体风险可控。
财政赤字率从3%提高至3.8%,这是既要有能力又要有决心才能办到的。
根据安排,此次增发国债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资金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由此,水利基础建设的稳增长杠杆作用突显无疑。水利部就表示,要全力抓好第四季度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再开工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水毁水利设施修复和灾后重建,确保全年水利建设完成投资超过去年水平。
在经济稳增长的主要矛盾是内需不足的情况之下,如何有效提高内需,就要靠政策水平来体现。强化水利基建,提高有效投资,确保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步子更快一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规模更大一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的作用更强一些。
如果有决心,将财政赤字率从3%提高至3.8%,就必须有能力,将好钢用在刀刃上,要有合情合理的项目,来承接和消化这笔特别国债。
大力强化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提高投资需求的有效之道。短期来说,迅速恢复受损工程设施,刺激投资需求;长期来说,补足水利建设短板,是高质量发展要求。水利基建基础打得越牢固,防范大灾的能力就越强,有利于农田水利建设,守护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这就是最有效的拉动内需的投资所在,这种类似的需求,其实还不仅仅是水利建设,还有更多的基建投资等待去发掘。实际上,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会有大量的基建投资是有效投资甚至是高效投资。
正因如此,稳住经济大盘,我们不仅有决心,还有更大的能力可以发挥。财政政策加码,货币政策加码,房地产政策进一步放松,这些都值得期待。在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可以顺利完成的前提下,我们对2024年提出更大更远的经济增长目标也充满信心。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