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凯旋 李贝贝 北京报道
自今年以来,《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别人家的公司”常常出现。10月30日晚,美芯晟发布了《员工借款管理办法》,引发了市场关注。据悉,美芯晟拟拿出5000万元资金帮助员工在工作地及周边购买首套住宅。
作为一家刚刚登陆科创板的企业,美芯晟第三季度亏损500万元,同比下降116.06%,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3亿元,同比下降6339.75%,被投资者质疑上市后“业绩变脸”。
每人最高借款100万元
公告显示,为了有效吸引优秀人才,激励公司关键岗位核心骨干员工、有特殊贡献员工及具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切实解决员工购房困难问题需求,美芯晟在不影响主营业务发展的前提下,向员工开展“借款业务”,借款资金的总额则是不超过5000万元。
至于借款用途,《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其主要用于美芯晟公司员工本人或夫妻双方在员工本人工作地及周边购买首套自住房。如果因为其他用途需要借款,员工则需要充分说明理由,由公司总经理进行特殊事项审批。
据悉,美芯晟对于借款员工有“条件规定”,要求该员工必须在公司连续服务满一年以上(含一年),且上一年度绩效考核均为“B”级及以上。借款额度方面,美芯晟表示,员工借款额度原则上不得超过该员工申请借款月之前家庭前12个月的税前总收入且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员工的这笔借款有利率和期限,具体利率按照借款合同约定执行,借款期限则是最长不超过5年。上文提到,该笔借款用于支持员工在工作地及周边购房。公开资料显示,美芯晟的注册地址为北京。
三季度大额亏损
公开资料显示,美芯晟是一家专注于高性能模拟及数模混合芯片的设计公司,目前主要产品包括无线充电、有线快充、LED恒流驱动等,相关产品则是被广泛应用于通信终端、消费类电子、智能家居等领域。
5月22日,美芯晟登陆科创板进行交易,其曾借助芯片热度,股价一度由75元/股的发行价上涨至106.80元/股的高点。不过,从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上来看,美芯晟自身的经营状况也有些“捉襟见肘”。
数据显示,今年第三季度,美芯晟的营业收入为1.12亿元,同比下降24.93%;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则为3.13亿元,同比增加10.55%。净利润方面,美芯晟第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00.30万元,同比下降116.06%;前三季度则为600.00万元,同比下降79.83%。
同时,数据显示,美芯晟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83亿元,同比下降6339.75%。美芯晟方面表示,公司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下降主要原因则是LED终端市场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所导致的,而净利润下降则是因为收入及毛利率下降、研发投入增加所导致的。
数据显示,美芯晟前三季度的确在研发层面大手笔投入,金额达到7182.54万元,同比增加58.67%,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22.94%。值得关注的是,美芯晟的这份业绩在披露后曾引发投资者“担忧”,其认为美芯晟刚刚上市业绩就“变脸”,属于大利空。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美芯晟的第三季度业绩报告和《员工借款管理办法》在同日披露。有投资者认为,美芯晟不仅业绩“变脸”,还大手笔借钱给员工买房,或许涉及到资金占用的问题。在两份公告披露之后,美芯晟股价连续3个交易日下跌,股价最低为70.51元/股。
针对公司借款给员工买房以及业绩出现较大变动一事,《华夏时报》记者向美芯晟发去了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美芯晟方面未回复。
多家上市公司借钱给员工
当前,各个城市为了能够留住人才,积极发布购房补贴和落户政策。如今,上市公司间为了能够留住人才,也开始了“内卷”。Wind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2年,每年均有10家至20家A股公司为员工买房提供借款,而今年以来,宣布为员工购房提供借款的公司也已经超过了10家。
今年5月份,万泽股份发布公告表示,在不影响公司业务开展及资金使用的前提下,使用合计不超过4000万元的自有资金为在公司任职的核心员工提供一定额度的无息借款用于购房,单人最高可借70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上市公司借钱给员工购房这一操作在投资者中的评价是“褒贬不一”,有投资者认为其或将会造成资金占用。此外,在房地产市场下行周期,为员工购房提供借款或许还要承担多重风险。11月2日,一位证券行业的分析师对《华夏时报》记者说:“企业借钱给员工买房的确是对员工的一种扶持措施,但企业也要因此承担员工逾期付款或者借完钱之后人才依旧流失的风险。”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投资者的担忧实际上不无道理,近年来,个人购房“维权”不断,就连企业购房也不能避免。2018年5月份,被称为“游戏茅”的吉比特与厦门路桥签订了商品房认购协议,购买了122套商品房,总价为3.72亿元。
吉比特方面表示,购买房产的原因是原办公地周边高峰通勤压力较大,配套也日趋饱和,重新购置房产是用于办公室用,有利于改善员工办公环境。不过,后续吉比特却因为房产质量的问题与厦门路桥打起了官司,目前122套房产尚未投入使用。
《华夏时报》记者了解到,为了既可以帮助员工减轻住房压力,留住人才,又可以让企业规避风险,有的企业选择“弯道超车”。10月8日,博迁新材发布公告表示,公司下属子公司购买了20套商品房,用作引进到科技研发人员及外地中高级管理人员住宿使用,购买的总价款为3034.88万元。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