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金华 上海报道
自2020年9月我国正式向全球提出“双碳”目标后,每一届进博会上绿色金融、低碳发展都成为最受关注的话题之一。那么,三年来我国在绿碳市场和碳金融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果?本届进博会上给出了答案。
11月6日,毕马威中国与碳中和行动联盟在进博会现场共同发布的《2023年中国碳金融创新发展白皮书》(下称“白皮书”)显示,中国碳金融相关市场规模未来将达到十万亿级别,市场覆盖主体、覆盖行业、产品种类等核心要素均将逐渐丰富。预计金融机构、投资者等更多主体将参与到碳市场的交易活动中。碳市场覆盖的行业范围也将有序从目前的发电行业扩展到更多行业。全国碳市场价格将更加充分地反映社会平均减排成本,价格发现机制不断完善。未来碳市场的价格博弈将更为活跃,碳市场将通过碳价推动企业减排并促进减排技术革新。
“当前,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但是和较为发达的碳市场相比,我国碳市场的活跃度还有待提升。碳市场的繁荣发展基础在碳管理、碳定价,以及碳金融产品的丰富和交易机制的完善。”毕马威中国金融业战略咨询主管合伙人支宝才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三年累计成交近200亿元
白皮书数据显示,自2023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以来,截至今年10月25日,全国碳排放额累计成交量已经达到3.65亿吨,成交金额达到了194.37亿元;与此同时,碳价格机制已经初步建立,从2021年国内碳排放配额成交均价在42.85元/吨到目前已经上涨到近80元/吨,显示我国碳排放市场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对此,毕马威亚太区及中国区主席陶匡淳也在进博会上表示,低碳发展各方面的落实,将会催生大量的“碳资产”管理服务需求,这将为各方带来长久的机遇期。
“减碳一直是进博会备受关注的话题。自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市场上线交易以来,我国碳市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传统产业和能源结构积极转型,而转型金融的核心在于通过对碳资产的定价和管理,促使企业低碳转型;另一方面,碳市场与传统的证券交易市场和商品交易市场有所不同,更加凸显其独特性。而碳金融的快速发展也与碳市场的繁荣紧密相连。”陶匡淳指出。
中金公司碳金融产品负责人黄达飞在当日演讲中表示,我国碳金融市场的成立和发展是服务于国家“双碳”目标,建立经济激励机制,推动高碳排行业转型,提供投融资渠道,倡导低碳生产生活;二是碳交易的底层资产是一种权利或信用;三是碳市场发展由生态环境部主导;四是相较供给侧,碳市场对需求侧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发展碳金融,创新尤为重要。
“我国碳金融的顶层设计突出碳减排的从属性工具定位,目前中国全国碳市场整体特征更偏向商品市场,市场参与者更侧重通过碳市场实现配额持有以达成履约目的;全国碳市场周期性较强、价格波动率较低,交易市场化程度有待提升; 市场参与主体目前较为聚焦,集中在履约企业,未纳入非履约企业,多元化程度有待提升;地方试点有尝试不同程度的碳金融创新实践,全国碳市场碳金融仍在理论探索阶段。”对此,兴业银行上海分红绿色金融部总经理周步新当日受访时也表示。
白皮书在展望中分析称,未来全国碳市场和碳金融将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蓬勃发展,全国碳市场的规模将稳中有升,市场覆盖主体、覆盖行业、产品种类等核心要素均将逐渐丰富,全国碳市场价格将更加充分地反映社会平均减排成本,价格发现机制不断完善。
银行、保险分享绿金经验
尽管白皮书统计了国内15个行业参与到绿碳发展以及碳金融市场中,不过在进博会上各家头部金融机构发布的绿碳金融的具体实施路径,还是很受关注。
11月5日进博会开幕式当日,在同期举行的第六届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发展绿色投资贸易,共建全球生态文明”分论坛上,中国太保总裁傅帆就对外透露保险业如何成为金融绿色发展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
“中国太保致力于发挥保险在负债端和资产端的专业优势,持续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为经济社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助力和支撑。在负债端,中国太保在气候应对、污染治理、清洁能源、生态保护、碳市场建设等领域持续发力,在新能源保险、气候指数保险、碳保险等绿色保险产品的创新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走在行业前列。在投资端,中国太保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产业基金等形式,积极参与绿色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傅帆表示。
傅帆表示,今年是“一带一路”十周年,中国太保响应国家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共建国家的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项目持续提供风险保障服务。在智利,中国太保首席承保了智利第三大水电运营商——太平洋水电项目,装机容量达49.2万千瓦,占智利水电市场的8%。作为主要保险人承保智利近年来投资规模最大的市政工程项目——圣地亚哥地铁7号线建设工程,为缓解当地交通压力,促进沿线区域经济发展注入重要动力。在巴基斯坦,中国太保承保了巴基斯坦第一条地铁——拉合尔轨道交通运营项目,助力巴基斯坦开启地铁时代。连续5年参与承保卡洛特水电站工程建设保险,是巴基斯坦第一个完全使用中国技术和中国标准建设的水电投资项目。在越南,中国太保首席承保了朔庄海上风电运营期项目,装机容量达到30兆瓦,为项目顺利运行保驾护航。
同一论坛上,交通银行行长刘珺也表示,尽管受到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等不利因素影响,但全球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步伐仍将在跌宕起伏中梯次前行。绿色贸易将绿色作为全链条贸易活动的底色,联通国内和国际,贯穿生产和消费,关系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对“双碳”进程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加快绿色贸易发展,迫切需要推动标准、市场、政策、技术等要素完善。标准上,应秉承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加强国际贸易磋商,探索形成多边互认的碳排放MRV与绿色贸易体系;市场上,应稳步推进碳市场的互联互通,探索形成全球统一的碳定价机制;政策上,应秉持ESG理念,加大绿色贸易开放度,消除绿色贸易壁垒,特别是不应为绿色技术设置贸易藩篱;技术上,应加强绿色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快绿色技术广延与纵深作用的发挥,支持发展中国家运用绿色技术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和绿色贸易发展。”刘珺指出。
刘珺透露,交行作为唯一总部在沪的国有大行以及全球前十大银行之一,正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充分发挥境内外、离在岸一体化经营优势,创新全口径绿色投融资服务,在实践中创新推出“中欧班列——上海号本外币结算直通车”产品,发行全国首单绿色减排供应链金融产品“绿色交碳保”,参与迪拜光热、光伏一体化电站项目银团贷款,助力当地能源向绿色低碳转型等。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