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311/20231109155512ttAc45Es0d.jpg

COP28前中国发布甲烷减排国家行动计划,助力协同控制碳排放

刘诗萌 2023-11-9 16:23:33

本报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2021年11月,在英国格拉斯哥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期间,中国承诺,制定“一份全面、有力度的甲烷国家行动计划”。两年后,这一计划终于问世。

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阿联酋迪拜召开的COP28将对《巴黎协定》实施情况进行首次全球盘点。而在此之前,11月7日晚,生态环境部、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下发了关于印发《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下称《方案》)的通知。作为我国开展甲烷排放管理控制的顶层设计文件,《方案》明确了“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间甲烷排放控制目标。

甲烷是一种强大的温室气体,尽管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相对较短,但它在短期内对全球变暖的贡献很大。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研究报告,甲烷在20年的时间尺度内的全球增温潜势是二氧化碳的80多倍。因此,控制甲烷排放对大幅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具有重要意义。

中央生态环境强化督察与应急处置专家、中央双碳领导小组咨询专家彭应登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国甲烷排放的来源中能源活动占大头,例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开采。在能源领域控制甲烷排放,基本上也可协同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为全面实现碳中和提供基本路径。

明确各领域控排任务

甲烷是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具有增温潜势高、寿命短的特点,主要来源于煤炭、油气生产、农业和废弃物处理等领域。整体来看,当前我国各经济领域当中,能源约占总甲烷排放量的30%至40%,主要来源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开采、加工和运输过程中的排放,以及煤矿甲烷排放;农业约占总甲烷排放量的30%,主要来源于畜牧业和稻米种植;废弃物管理约占总甲烷排放量的10%,主要涉及垃圾填埋场分解产生的甲烷气体和污水处理厂的有机废水;其他领域约占5%至10%。

因此,《方案》明确了到2025年各个领域甲烷排放控制的重点任务:能源领域要强化甲烷综合利用,促进油气田放空甲烷排放管控,鼓励引导煤炭企业加大煤矿瓦斯抽采利用,到2025年煤矿瓦斯年利用量达到60亿立方米,到2030年油田伴生气集气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农业领域要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以畜禽规模养殖场为重点,改进畜禽粪污存储及处理设施装备,建立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到2025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2030年达到85%以上;科学控制肠道发酵甲烷排放,有序推进稻田甲烷排放控制。

垃圾和污水处理领域,要推动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提高填埋气体回收利用水平,到2025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左右;全面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效能,鼓励有条件的污水处理项目采用污泥厌氧消化等方式产生沼气并加强回收利用。到2025年,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0%以上。此外,《方案》还要求强化污染物与甲烷协同控制,构建污染物减排与甲烷排放控制一体推进的治理体系。

美国环保协会副总裁、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秦虎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方案》强化了甲烷的综合利用,短期来看,这将促进各级政府、行业企业、投融资机构等利益相关方加速采取减排行动。因为甲烷利用是经济有效地减少甲烷排放的重要手段,而且通过回收甲烷,还可以增加清洁能源供给,所以加速甲烷减排和利用能够同时实现应对气候变化,提高能源安全和提高企业效益的作用。

控温减排“背后”的博弈

事实上,作为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甲烷的控排早已成为近年来国际气候谈判的主要方向和焦点之一。2021年COP26期间,美国和欧盟启动了“全球甲烷承诺”,约110个国家加入了这一倡议。中国虽未加入,但在会议期间发布的《中美格拉斯哥联合宣言》中明确,中方计划在其近期通报的国家自主贡献之外,制定一份全面、有力度的甲烷国家行动计划,争取在21世纪20年代取得控制和减少甲烷排放的显著效果。按照这一宣言,《方案》原本应在2022年底COP27大会召开前视情出台,但正式出台的时间延后了一年,赶在COP28召开之前。

秦虎指出,甲烷减排对全球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短期内控制全球升温方面。通过减少甲烷排放,可以迅速降低温室气体的浓度,减缓全球变暖速度,为实现全球气候目标和保护环境做出重要贡献。

据悉,即将于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阿联酋迪拜召开的COP28将对《巴黎协定》实施情况进行首次全球盘点。随着这次备受关注的气候大会临近,中美两国在气候方面的交流也有所增加。10月9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应约与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举行视频会谈。11月8日,据生态环境部透露,中美两国气候特使及团队在美国加州举行的气候会谈圆满结束,双方就开展气候变化双边合作与行动、共同推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取得成功达成积极成果。

在10月底生态环境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夏应显介绍,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取得积极进展,2022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超过51%,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7.5%。截至2023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620万辆,全球一半以上的新能源汽车行驶在中国大地上。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