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奕 胡金华 上海摄影报道
“氢能是一种清洁的二次能源,在其燃烧过程中,只产生水,没有二氧化碳排出,因此对大气的影响微乎其微。”康明斯燃料电池应用专家岳洋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康明斯展台中心位置展示的Accelera燃料电池产品为多种应用场景提供动力,包括客车、卡车、轨道交通、船舶与发电等,产品具有大功率、高效率、低氢耗,安全可靠的特点。
在“双碳”目标下,可实现零排放的氢能相关产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氢能汽车作为氢能产业率先应用的领域正如火如荼地发展。记者注意到,在本次进博会上,清洁能源“氢燃料电池汽车”成为头部汽车制造商展台上的“C位”,宝马、丰田、现代、奔驰等车企纷纷展出最新氢能汽车产品和解决方案。
氢元素“燃炸”进博会
在连续六年参加进博会的丰田汽车展台上,近一半的展台面积都被氢元素占据。在其展台的中心位置,搭载丰田大功率、高效率、长寿命氢燃料电池的49T牵引车以及中国首秀的丰田皇冠 Sedan 氢燃料版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围观。
“丰田汽车展示的氢能在‘制造—运输—储存—使用’等一系列技术应用场景,同时我们还带来了重量更轻、容量更大的大型商用车用储氢罐,以及能够实现更快加氢、更远续航的更换式氢气瓶集成储存模块。”丰田汽车展台工作人员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同样连续六年参展的现代汽车集团将展台的核心位置也留给了氢燃料电池汽车。“本次进博会,现代旗下N品牌首次推出了氢混合动力车型N Vision 74概念车,同时带来两款首次亮相进博会的氢能卡车盛图和氢能中巴极星两款商用车。此外,现代还展示了全球销量最高的氢燃料电池车NEXO、全世界仅此1辆的N品牌首款Rolling Lab氢混合动力车型——N Vision 74概念车。”现代汽车集团展台工作人员介绍。
据悉,氢燃料电池车NEXO目前全球累计销量已超3万辆,占2022年全球燃料电池车销量的59%以上。本届进博会上展示的是符合中国法规标准要求的NEXO中国版,该车可实现加氢5分钟,续航550公里。
“本次展会,宝马集团展出五辆新能源车型,其中包括一辆氢燃料电池汽车。”展台工作人员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BMW iX5氢燃料电池车总输出功率可达295千瓦,其中,高性能燃料电池可连续输出125千瓦的电能,6秒内可完成百公里加速。最大续航里程可达504公里,储氢罐充满仅需3—4分钟。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2023年,宝马集团已推出了近100辆BMW iX5氢燃料电池车组成的试点车队。就在今年10月,BMW iX5氢燃料电池车已在中国市场开启首试。测试证明,氢燃料电池车在不同天气和地理情况下均能有良好表现,更验证了氢能源作为未来电动出行领域重要选择之一的技术可行性。
此外,在本次展会上,拥有超过25年的燃料电池相关零部件开发经验的科德宝,首次带来从制氢到用氢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此外,科德宝还展出的两款应用于制氢电解槽的全球首发产品:碱性电解水制氢复合隔膜基材和不含PFAS的质子交换膜支撑层,将有助于氢能从源头进一步加快规模化、市场化发展。
除汽车展区外,在能源低碳环保展区,氢能也在众多展台成为展示重点。西门子能源公司单体产氢量最大的电解水制氢设备Silyzer 300在中国首次亮相。贺利氏(Heraeus)公司展示了最新的PEM氢燃料电池铂碳催化剂,并积极进行更低铱金载量催化剂的研究。松下带来了全球首个“氢能源燃料电池冷热电三联供示范项目”,在运行过程中零碳排放,助力创建氢能社会。林德集团则带来了巨大的林德绿色气体生态圈模型,展示了氢纯化、氢液化、液氢拖车等方面技术产品。
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支撑碳达峰碳中和、提升能源安全水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有公开资料显示,国内燃料电池汽车累计保有量已经超过1.3万辆,居世界第三。其中,燃料电池商用车保有量居世界首位,国内的氢燃料电池市场正在孕育之中。
在进博会同期举行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智慧出行论坛”上,美国杜克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高柏表示,中国依靠大力增强要素禀赋,建设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扩大市场规模,打造产业集群和鼓励行业竞争,已经发展出电动汽车产业的强大优势。未来应加大对氢能源汽车的支持力度。
临港发力“国际氢能谷”
近年来,一系列氢能行业鼓励政策出台,氢能正式被纳入国家发展规划,进入全产业链系统化协同发展阶段。根据《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氢能将是能源转型,迈向碳中和目标的重要载体。而上海也正在致力于建设国际一流的氢能科技创新高地、产业发展高地和多元示范应用高地。
10月1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其中在打造便捷智敏的高效能终端基础设施方面,提出布局清洁高效的氢能源应用体系。累计建设加氢站50座以上,在临港新片区探索建设制氢、储氢与加氢一体化站,完善宝武园区、上海化工区内部区域性氢能输送网络。扩大氢燃料电池在客车、货车和大型乘用车领域应用,拓展燃料电池在船舶、航空领域应用,开展氢储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绿色数据中心、分布式热电联供等场景的试点应用。
此前,《关于支持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正式对外公布。其中提出,将高水平打造临港新片区“国际氢能谷”,规划建设领先的氢能港口,逐步探索建设全国性氢交易所,加快推动光伏制氢的示范应用,探索开展海上风电制氢示范应用。
作为最清洁的能源之一,氢能得到了临港新片区的大力扶持,而临港新片区也借助氢能产业加速释放发展新动能。
记者了解到,目前,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已集聚康明斯、氢晨、治臻、唐锋、镁源动力、律致氢能、氢洋、西爱西、氢蓝时代、汉丞、金士顿等十余家氢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业集聚初具规模;形成氢燃料电池电堆、膜电极、双极板等核心零部件产业链,抢占氢燃料商用车先机。
本届进博会首设临港展示区也备受关注,其中,氢能展示区集中展示了临港新片区氢能产业领域外资企业在制氢、储氢、运氢、用氢全产业链条的最新成果。
作为较早落户临港新片区的世界500强企业,本届进博会上康明斯带来清洁能源全产业链布局,涵盖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设备、储氢瓶以及多元应用场景。
同样位于临港新片区的上海西爱西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下称“CIC”),也带来了高压储氢罐等展品,据展台工作人员介绍,“公司的核心产品高压储氢罐,市场份额占到全球的80%,70兆帕以上储氢罐技术领域全球领先。”
据悉,在进博会期间,CIC与临沂市罗庄区人民政府成功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拟在新能源产业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旨在推进氢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拓展合作共赢新空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