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311/20231114144537XB8MzD0CHy.jpg

三大“首席”眼中的A股另一面:回购与美股有100倍差距,注销比例有待提升

麻晓超 陈锋 2023-11-14 14:55:44

本报记者 麻晓超 陈锋 北京报道

11月刚过去一半,A股年内实施了回购的上市公司数量,已超去年全年。在10月底一大波新增回购预案尚未兑现的背景下,有市场人士已在预期,2023年有可能成为又一个“回购大年”。

一面是上市公司积极响应稳定市场信心、回馈股东的政策,另一面是,相比美股和港股,A股回购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近期,两位“首席”先后提到的数据,均反映了这一现象。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日前在一篇热门文章中分享的数据显示,美股去年实施的回购金额是A股的近100倍。李称,他与成熟市场的监管者们有过交流,“他们多数认为,新兴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公司治理”。

在他看来,要让上市公司回购规模大幅提高,还得在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上提更多要求。中信建投首席策略官陈果分享的数据显示,A股回购金额占净利润的比例甚至比港股低。华尔街大行摩根大通旗下中国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王琼慧则认为,要鼓励A股提高注销式回购的比例。

近100倍的差距

今年10月,沪指跌破3100点并进一步走低,上市公司开始密集发布回购相关公告,掀起了一个回购小高潮。从已实施的口径看,今年有望跻身“回购大年”行列。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北沪深交易所共有1198家上市公司年内实施了回购,已超过去年全年(1155家)。从回购金额口径看,年内A股已实施约725亿元的回购,这一规模虽尚不及去年全年(约千亿元),但考虑到近期大批回购预案还未实施,到年底时还是有很大概率超越去年。

2022年A股实施回购的规模位居近几年的前列,但相比美股市场,仍有较大差距。李迅雷在前述文章中就提到了这一点。

他称:“我曾经与成熟市场的监管者们有过交流,他们多数认为,新兴市场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公司治理。例如,根据万得和彭博的数据,2022年,A股回购规模折合为120.6亿美元;分红为3029.6亿美元;但同一年美股回购规模为11600亿美元,分红为7108亿美元。为何国内回购额那么少,占回馈股东的比重那么低呢?这恐怕与公司股权激励机制不够普遍有关。当然,在监管部门的多年的督促下,目前上市公司的分红率已经大幅提高了。因此,要让上市公司回购规模大幅提高,还得在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上提更多要求。”

一位券商策略分析师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新冠疫情前美股经历了十年慢牛,深究背后的原因,除了被认为与美国政策利率下行造成的资产估值提升以及权重股公司盈利持续增长有关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美股每年大手笔、大比例的回购。

中信建投董事总经理、首席策略官陈果近期提到的一组数据,也反映了类似的差距。他在一份研报中表示,相对港股和美股,A股股票回购比例较低,2022年,A股回购金额占当年归母净利润的1.93%,而港股回购金额(人民币约1072亿元)占比2.69%,美股回购金额占比64.30%。

注销比例有待提高

港股虽然体量和交易活跃度不及A股,但回购市场十分活跃。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13日,港股年内实施了回购的公司数量只有180家,但对应的回购金额(约900亿人民币)超过了A股同期。

摩根大通旗下摩根资产管理(中国)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王琼慧近期在一个论坛上谈到活跃中国资本市场的话题时表示,除了应该提升A股整体分红预期外,要鼓励上市公司进行更多回购并适当地提高回购注销比例,原因是,回购注销的比例高对公司股价的提升有非常明显的正向作用。

允泰资本创始合伙人付立春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注销式回购的“含金量”确实更高,因为股票注销后,上市公司每股收益(EPS)等财务指标自动提升了。

以港股近期频繁回购的赛晶科技(00580.HK)为例,该公司近日称,从去年宣布回购以来,截至2023年11月9日,公司已累计回购1,768万股,其中已注销1,529万股。若以毛利计算,随着总股本因为股份注销而变小,每股对应的毛利自动变大,因此该公司的回购、注销操作不但在供需层面增加了二级市场对股票的需求,还在财务指标方面提升了每股毛利。

像赛晶科技这样,通过对回购股份进行注销,以进一步提升业绩磨底期投资者对公司信心的情况,在成熟资本市场相对较为常见。该公司人士近日称,在整个香港股票市场,尤其是科技股严重受挫的行情下,回购为公司的股票交易提供了一定的流动性支持;公司近期接连中标两个优质项目(德国BorWin6海上风电项目、金上至湖北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标志着公司的输配电业务正重拾增长动力,为未来的持续复苏铺垫良好基础。

放眼A股市场,注销式回购数量今年有明显提升。中银证券在一份研报中表示,10月26日晚间A股百余家上市公司集体发布股份回购相关公告,创下年内单日新增回购家数之最,也是7月24日中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以来A股市场掀起的第三波回购潮,与前两波回购潮相比,此波回购潮不再局限于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以注销为目的的股权回购明显增多,且涉及金额相对更大。

不过,从已实施的回购金额口径看,当前A股非注销式回购仍然占主导地位。德邦证券在一份研报中表示,截至8月22日,A股年内已实施的回购中,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的占比59%,用于市值管理的占比7%,用于股权激励注销的仅占7%,用于其他的占比27%。

从回购预案口径看,用于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的回购目前在A股也占绝大多数。陈果在前述研报中称,根据预案日统计,截至2023年10月12日, A股年内发布的回购预案中93.3%用以实施股权激励或员工持股计划的目的。

A股市场早年回购规模较小,为鼓励上市公司回购,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8年在《公司法》层面针对股份回购条款进行了专项修改,推动了回购决议程序的简化和回购情形的增加。同年11月,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的意见》,支持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用以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点燃了整个市场的回购热情,2019年,沪深交易所发布《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实施细则》,2022年10月,证监会公布修订意见进一步降低了回购门槛。过去五年中,A股回购规模较早年大幅增加,动辄一年实施金额达千亿元。


责任编辑:帅可聪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