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311/20231125104125HWmCmT2Zlj.jpg

一言不合就“开你”!B站披露一起“人肉开盒”案细节,如何为个人数据装上“安全锁”?

赵奕 胡金华 2023-11-25 15:59:19

本报记者 赵奕 胡金华 上海报道

意见不合,挂你!口角冲突,开你!当下,被“人肉开盒”(指利用非法手段公开曝光他人隐私数据与信息)的对象既可以是明星,也可以是普通人,而被“开盒”甚至不需要任何理由。

近日,视频平台Bilibili(B站)通报了一起“人肉开盒”案例。令人震惊的是,经公安机关查明,本次网暴侵权案件牵涉18个省市,共计40余人。而这当中的主要活动成员是两名未成年人。

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年代,“人肉开盒”行为正在慢慢侵蚀我们的生活,为何“开盒者”可以轻易地获得个人信息?如何才能保证个人信息的安全?

官方出手,整治“人肉开盒”

根据B站通报内容显示,今年8月,B站收到多位UP主举报,称有群体在境外平台有组织地煽动用户对站内UP主进行“人肉开盒”。该群体不仅在线上公开UP主个人信息,还对其进行一系列电话私信骚扰、网暴攻击、不实恶意举报等违法行为。

“‘人肉开盒’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包括,不仅损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导致被“开盒”者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生活困扰。还破坏了网络空间的秩序,造成社会不安定。”中国金融智库特邀研究员余丰慧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财经评论员孟博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根据《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的规定,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依照刑法和司法解释规定,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值得注意的是,在该案例中,主要活动成员是两名未成年人。根据媒体调查显示,当下网络上,热衷于“开盒挂人”“网络厕所”的群体很多都是未成年人,而其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未成年人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法律知识相对匮乏致使法律意识淡薄,对相关行为可能要承担的法律后果没有清晰认识。加之‘猎奇’‘虚荣’等心理作祟,致使做出不当行为。”孟博说。

孟博表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应加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宣传教育,培养和提高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增强未成年人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的意识和能力,保障未成年人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

“人肉开盒”是网络暴力的一种形式,“开盒者”通过各种手段获取他人的个人信息,如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电话、个人照片等,然后在网上公开曝光,甚至进行电话骚扰、语言攻击、恐吓威胁等违法行为,受害者将遭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和伤害。

今年9月,主持人杨迪曾发文称自己被“开盒”,个人信息遭到泄露,很多人打来骚扰电话,让他不得已换了手机号。

值得注意的是,“人肉开盒”早已不仅是针对明星或公众人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成为受害者。有些人仅仅是发表了不同看法,就会被“开盒者”人肉搜索,随之而来的大量批评辱骂性言语及不间断的骚扰。

“很多情况下是,一言不合就‘开你’,”一位负责B站UP主视频运营的工作人员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人肉开盒”在类似饭圈这样的圈层中尤其严重,一些比较极端的人,“开你”根本不需要理由。

为整治“人肉开盒”行为,11月17日,中央网信办发文,决定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围绕社交、短视频、直播等重点平台类型,集中整治7类突出问题:“网络厕所”“开盒挂人”行为;借社会热点事件恶意诋毁、造谣攻击;污名化特定群体、煽动地域对立;斗狠PK等低俗不良直播行为;有组织地恶意辱骂举报他人;编造网络黑话、恶意造梗;煽动网上极端情绪。

此后,包括B站、微博、快手在内的多个网络平台先后发布了治理情况公示。其中,B站累计处理违规行为16731起,处置违规账号347个,永久封禁违规账号9个;快手已处置违规账号361个;微博清理违规内容193条,禁言账号23个。

B站方面表示,自2022年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网络暴力专项治理行动”以来,社区陆续上线了“一键防骚扰”“弹幕优选”“陌生人私信防护”等产品功能,并建立了与有关部门的沟通机制,通过加强技术能力以及内外部合作,持续完善社区治理网络暴力的手段。

隐私计算或赋能个人信息保护

“人肉开盒”之所以能够获得“开”的机会,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用户数据的泄露所导致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新兴技术如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等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为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大量用户隐私信息被采集和存储。对这些信息的收集、共享、发布、分析与利用等一方面可以更大地发挥数据的价值,另一方面也直接或间接地泄露了用户隐私,给用户带来极大的威胁和困扰。

根据《2022全球网络安全态势报告》,有49%的企业,在过去两年中遭受了数据泄露。

“数据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一方面,数据安全是保护个人隐私的基石,只有确保个人数据不被滥用和泄露,人们才能在网络世界中自由、安心地生活和工作;另一方面,数据安全也是企业与社会信任的基石,一旦数据泄露,将严重损害企业的声誉和利益,甚至影响社会稳定及国家安全。

因此,如何更好地维护用户的数据安全成为当下必须面对的问题,隐私计算应运而生。

“隐私计算是一种保护个人隐私数据的计算模式。”国家互联网数据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NIISA)智库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顾黄亮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可以在不暴露原始数据的情况下进行数据处理和计算,对数据隐私提供了有效保护。

根据IDC发布的中国隐私计算平台市场报告,2022年,我国隐私计算平台市场以92.9%的市场增速实现1.2亿美元的市场规模。其中,金融与营销分别成为隐私计算平台的典型应用行业与场景。

“目前隐私计算仍然存在一些难点和挑战,包括了技术应用、标准规范和数据共享过程中的数据安全问题。”顾黄亮表示,技术应用方面,隐私计算技术需要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同时保证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这对于算法设计、安全协议、计算模型等方面都提出了挑战。

而在标准规范方面,顾黄亮表示,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完善的隐私计算标准,因此隐私计算技术在推广和应用方面会受到一些限制。数据共享的过程中会导致一些数据安全的问题,数据使用的合规会影响多方数据的共享和协同计算,尤其数据隐私和技术伦理的问题亟须解决。

“总体来说,尽管隐私计算行业的发展还面临一些技术挑战和标准规范的不完善,但在政策和市场推动下,我国隐私计算行业正在逐步发展壮大,具备很大的发展潜力。”顾黄亮说。

朱克力也认为,未来,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隐私计算行业将呈现新的发展趋势,包括技术融合创新的深化、跨行业跨领域跨界合作的强化、标准化和合规化的落地等。最终,隐私计算将更好地平衡数据利用和隐私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数据的价值最大化和隐私的最小化泄露。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