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乐 冉学东 北京报道
“平时存不下钱,现在个人理财都用手机银行储蓄,2023年已经存了7万元钱”“以前用手机银行只是转账,现在可以充话费、薅羊毛”……
在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分享了使用手机银行的体验。
当前,手机银行App已经成为银行服务和获客的主阵地,也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路径。
到了年末,不少银行开启了手机银行迭代升级潮。从App迭代的内容来看,财富管理、适老化改造、数字金融等是近年来手机银行服务升级的重要方向。
11月30日,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要用“流程银行”的理念来做手机银行App,不要贪大求全,把多出来的App合并与归类,提高用户体验。而流程银行也是指以客户为中心、以流程为核心的银行模式。
财富管理成升级重要方向
近日,不少银行迭代升级了App版本。11月30日,光大银行信用卡升级推出阳光惠生活App8.0版,内嵌了美团外卖、商超和到店甄选等优质消费场景及权益。
日前,招商银行信用卡掌上生活App也宣布全新升级,上线“银联云闪付网络支付平台”,支持用户在银联网络商户中使用等。
另有渤海银行公众号发布公告称,为了提供更好的移动金融服务体验,该行已推出新版个人手机银行,信用卡App功能将整合到全新的手机银行信用卡板块内,整合后信用卡App将于2023年12月31日正式下架,届时将停止更新信用卡App。
董希淼表示,近十年来,我国手机银行发展非常迅速,95%的业务特别是零售业务已经能在手机银行上进行办理。手机银行已普遍成为商业银行客户服务的超级入口,也是银行全渠道数字化经营的核心平台。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发布的《2023中国数字金融调查报告》显示,超六成用户将手机银行的定位从传统的金融业务办理逐渐转变为便民服务办理中心。资产管理中心与优惠活动参与中心也尤为重要,手机银行已不再是单一的金融业务办理中心,逐步向综合生态转变。
具体来看,随着金融服务需求多样化,用户不再仅仅是为了办理业务而选择打开手机银行,还会浏览其他功能,使用习惯更灵活。超六成用户使用过生活服务,其次是理财业务。各类新型业务的推出,有效提升了用户的使用粘性。
近年来,财富管理、生活缴费、适老化改造、打造数字金融生态等成为了手机银行功能服务升级的重要方向。其中,财富管理也是银行财报中的“高频词”,不少银行财富频道更新频繁。
作为中间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富管理资本占用小、客户黏性强,降低了银行对息差收入的依赖,是银行业务角逐的重点。
记者浏览部分手机银行发现,有银行把“投资理财”放入首页的常用功能,并区分活钱管理、稳健投资与进取投资等,方便用户了解产品的历史背景、购买渠道、赎回规则、风险提示等常见问题,帮助用户以更全面的视角评估投资标的。
有00后网友分享到,“不想存定期的零钱和工资,放在哪里利息比较高?”“其实,自从发现余额宝和零钱通的利息愈来愈少后,就开始考虑将零钱转走了,各大手机银行现在也推出了各种活期存款产品”“手机银行是很好的存钱工具,还能有稳定收益”。有的网友则成为“课代表”,总结出各大手机银行定期单利、优劣的对比。
年内46款银行App产品注销备案
一面是功能持续升级,而硬币的另一面是,不少银行开始对手机银行做减法。
日前,江苏紫金农商银行、宁夏黄河农商银行分别在公告中透露,手机银行App与直销银行App于2023年10月8日进行全面整合、优化升级。因产品策略调整,旗下金喜鹊直销银行App于2023年9月26日关停下线。此前,建设银行、厦门银行等多家银行均对旗下App“瘦身”,注销或迁移部分功能。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官网显示,截至9月28日,2023年共发布3期移动金融客户端应用软件注销备案公告,近20家银行的46款产品主动申请注销备案。
不难看出,升级与下架的背后,行业面临同质化严重、活跃度不佳、智能化不足等痛点。手机银行App整合开始提速,而产品同质化、资源浪费成为了整合主因。
博通咨询金融行业资深研究员王蓬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此前移动互联网时代,银行开始拓展线上服务,涌现出了一批手机银行App。而每家银行的不同App,还可能由不同部门负责,且不同类型的手机银行App可能存在用户重合,造成一定资源浪费。
“在数字化转型的焦虑之下,一些银行开发出很多款App,这容易造成银行内数据信息的割裂,用户选择起来也很困难。而且部分App开发完上线部署之后,后续的维护运营少有跟进。”董希淼表示,“一些手机银行功能很强大,但用户用起来可能不方便。比如,界面非常烦琐,操作复杂,文字说明过于专业,普通用户看不懂,学习成本高,用户体验差,等等。”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