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牛小欧 于建平 北京报道
一进入12月,理想汽车便公布了最新交付数据,11月共交付新车4.1万辆,同比增长172.9%。1—11月累计交付32.6万辆,提前达成30万辆年销目标。
今年飞速发展的理想汽车一直受到高度关注。几天前,理想汽车CEO李想坦诚地表示,原计划在年底前实现AD Max城市NOA(内测版)覆盖100个城市的计划将无法如期实现,对此他深感抱歉。李想的一句:“很抱歉,我们失言了。”随之冲上热搜。
李想的此番操作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歉,而是对理想汽车技术实力的一次全面展示,也是对用户期待的一个积极回应。“反向抱歉”对于理想汽车而言,起到了营销效果,但同时也让大众将目光聚焦到理想汽车的智驾能力上。
客观来看,理想汽车的增长速度已与其他造车新势力逐渐拉开差距,但其在智驾方面的成绩不算突出也一直业内讨论的热点。如今理想汽车开始加码全力发展智驾,此举或为理想汽车带来增长新引擎并助力其夯实固有格局。
智驾渐成消费者选择重点
如今的汽车产品正在被全面数字化,每一个部件、每一个功能都在被软件定义。由于智能网联汽车可以提供更舒适、更环保、更节能、更安全的综合解决方案和出行方式,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接受度也逐渐增高。在上市不久的问界M7大五座版本订单为例,超过50%的用户选择了配置华为ADS 2.0高阶智驾功能的智驾版。
据华西证券分析,智驾目前已有效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未来能够找准差异化卖点、技术领先的头部车企,将在今年底至明年初的“标配智驾”时代形成差异化,并保持两年以上的领先优势,这无不说明智能化蓝海正在显现。
观知海内咨询整理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则显示,2022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的市场规模为1342亿元,同比增长21.56%。随着行业科技加速变革,技术加快升级,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市场规模将增至2223亿元。
因此在市场表现和营收水平双增长的背景下,理想汽车也开始思考如何强化“内核”,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找到全新增长点,从而实现长期主义。
在今年1月28日,李想发布的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就明确提到,公司的愿景是,在2030年成为全球人工智能行业的领导者。
汽车行业分析师沈莹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如今造车新势力的商业模式活力逐渐显现,汽车行业商业模式越来越像电子行业,硬件的利润不高导致毛利为负,甚至新车不赚钱。因此诸如‘辅助驾驶、智能驾驶选配包’等软件服务成为汽车厂商的新利润增长点,未来智能驾驶以及软件上的生态逐步构建,已经显示出非常强烈的信号,这将是必然趋势。”
沈莹认为,理想汽车开始正视智能化布局,就是看准了未来发展方向。构建一个以智能驾驶为核心的生态系统,不仅可以凭借“软实力”为公司的利润增长提供新的动力,还可以通过不断升级和优化软件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增加用户黏性,进一步增加车辆的附加值。且与其他相关企业的合作,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合作伙伴加入这个生态系统,全新的商业模式将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增长机会和竞争优势。
补智驾“短板”带来发展新动能
而此次李想在微博上发布的“道歉”内容,其实是将原计划时间提前了。原先理想智驾AD Max城市NOA(内测版)计划年底覆盖100个城市,最新计划是至今年12月城市NOA(正式版)覆盖全国高速和环线及100个城市,LCC全球都能用,全面交付AD Max用户。
理想汽车方面还对记者表示:“理想L系列已于11月开启理想汽车史上最大更新版本OTA 5.0内测,12月将推送正式版本。OTA 5.0升级后,AD Max 3.0将重新定义理想汽车的智能驾驶能力,实现全场景智能驾驶(NOA)和全场景辅助驾驶(LCC)。”
汽车行业分析师徐嘉平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理想汽车如今的动作无不显示出其对于技术创新的持续投入和坚定决心。”
在徐嘉平看来,随着AD Max城市NOA系统的覆盖范围扩大,理想汽车将能够吸引更多的用户,同时LCC全球都能用,也将为公司在国际市场上的扩展提供支持,从而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
任何改变与发展在拥有机遇的同时,也势必存在着风险和挑战。徐嘉平指出,扩大覆盖范围和增加功能意味着需要投入更多的研发资源和资金,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可能会出现更多不可预见的技术问题,需要公司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来应对。
徐嘉平的担忧代表着业内的一部分观点。因为客观来看,身为新势力销冠的理想,在智驾领域此前的表现并不突出,在智能驾驶技术方面的积累和投入也相对较少。
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理想汽车的研发费用分别为11亿元、32.9亿元、67.8亿元、42.8亿元;而蔚来汽车同期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4.9亿元、45.9亿元、108.4亿元、64.2亿元;小鹏汽车同期的研发费用则为17.3亿元、41.1亿元、52.1亿元、26.6亿元。
可以看到,尽管从2022年起,理想汽车加重了投入力度,总数上虽超不过蔚来汽车却已领先小鹏,但理想汽车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研发费用占营收的比例分别为11.3%、12.2%、15%和9%,小鹏同一时期的数据为29.5%、19.6% 、19.4%、29.3%,平均处于领先地位,而理想汽车排名垫底。
徐嘉平直言,此前理想汽车在研发投入上力度不到位,导致其之前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研发能力相对较弱,在感知、决策、控制等关键技术领域相较于特斯拉、小鹏等其他新势力车企存在一定差距。这使得理想汽车在智能驾驶领域此前的进展缓慢,但从理想汽车如今的投入与规划上看,理想汽车已经意识到这一短板问题,加速追赶。
在三季度财报电话会上,理想总工程师马东辉表示,将把智能驾驶领先作为核心战略目标,并继续扩张团队规模。自动驾驶部门员工现有约900人,明年将超过2000人,2025年超过2500人。
作为对比,到目前为止,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团队人数已经超过1200人,并且计划2023年底在中国50多个城市开放完全自动驾驶系统。可以看到,理想汽车已开启了追赶造车新势力中“智能化”标签最为明显的小鹏汽车,覆盖城市数量与研发团队打造都成为理想汽车超越的目标。
徐嘉平坦言:“造车之战早已进入下半场,以往理想汽车依靠增程式技术再加冰箱彩电大沙发所创造出的优势只能是昙花一现,并不是一个造车企业长期发展的主要动力。”
据徐嘉平分析,理想汽车想要得到最终胜利,就需要加大对智能驾驶领域的研发投入,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加强研发团队建设、提高研发效率等方式,提升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并建立健全的智能驾驶安全管理体系,确保智能驾驶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等等。“很高兴,理想明白得并不算晚。”徐嘉平如是说。
责任编辑:李延安 主编:于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