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敏 北京报道
开户人数突破4000万,产品选择多达700余只,这是个人养老金制度“开闸”一周年交出的成绩单。
同方全球人寿、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和风险管理研究中心日前联合发布的《2023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居民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缺乏认识,仅21%的受访者对个人养老金制度比较了解,在支持程度上,居民对个人养老金制度总体持观望态度。
同时《报告》指出,由于经济恢复不及预期,受访者对未来感到不确定性增加,从而导致连续两年国人退休准备不足,且相对于不定额储蓄的方式,多数居民更倾向于有规划的定额储蓄方式来为自己积累养老金。
个人养老金仍处起步阶段
去年11月底,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实施,具有税收优惠支持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制度在我国正式成立,并在北京、上海、天津、杭州、广州等36个城市和地区率先试点。
上述《报告》针对个人养老金制度询问了受访者对政策的了解程度、支持态度、预期支取模式,以及现行12000元缴费上限的合理程度。总体而言,中国居民对个人养老金制度缺乏认识。
从退休财务准备需求方面看,人们在选择退休准备相关的金融产品时,最关注的是本金安全、流动性和账户的公开透明。社会保险、银行理财和个人养老金是覆盖率最高的三种退休财务准备方式。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教授、清华经管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结合调研结果称,“实际开户的数据充分说明个人养老金政策仍处在起步阶段,政策发挥常态效果还有赖于后续宣传扩大和参与率提升。”
虽然当前我国个人养老金已经初具规模,但其发展呈现“两低”特点,即建立账户人数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比例低、已缴费人数占建立账户人数比例低。
同方全球人寿市场部总经理柯康儒在接受《华夏时报》等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个人养老金还处在试点阶段,目前仅在36个城市或地区启动实施,相比于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范围更窄。同时,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都是缴纳个税的人群,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2》数据,2022年全国个人所得税纳税人数为6000-7000万人,渗透率已经很高。另外,开设账户并在账户中投入资金的人数在一千万左右,比例亦已不低。
在此基础之上,如果要实现个人养老金更快速发展,柯康儒认为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扩大受益人群,让大量中小商户、个体户、灵活用工参与进来。二是丰富产品供给,让更多在养老领域深耕的公司参与进来,加大产品设计与开发的创新力度,为参与者提供更加丰富的配置选择和投资工具,满足不同人群的投资需求。三是持续优化迭代产品。
“任何金融产品都有三个特性,即收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保险公司提供的产品在收益性、安全性方面都没有问题,但可以增加产品的灵活性,比如允许在重大疾病等特殊情况下有限度提前支取个人养老金,并明确补税、归还的规则,提升个人养老金账户的弹性。”柯康儒说道。
保险业积极布局康养赛道
实际上,人口老龄化不仅对养老金储备提出了要求,养老服务压力也日渐凸显。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预计,到2030年我国失能老人将超过7700万,失能老人经历的失能期也将增长到7.44年。
而另一端,我国护理资源严重不足,有资质的养老护理人员约为30万。同时,服务水平较高的养老院,通常要排队几年,甚至可能等不到。此外,养老服务技术和设备上存在差距,目前全球共有6万余种养老辅具,中国市场却只有2000多种。
在此背景之下,保险业积极参与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从头部大型险企陆续营建的养老社区和医院设施,到中小险企不断对接各类服务的轻资产模式,当前,几乎所有保险机构都已布局康养赛道。
不得不提的是,与行业巨头的“财大气粗”相比,中小险企在资金实力、抗风险能力等方面短板明显,如何切入康养赛道,与巨头们同台竞技从而分一杯羹,成为中小险企们的必答题。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清华经管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陈秉正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做保险不一定是越大的公司越有优势,纵观全球来看,小而美的保险机构也很多,不一定都要做大而全,只要找到别人难以复制的模式,就有了核心竞争优势。在布局康养业务方面,大公司和小公司都面临挑战,重要的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商业模式,实现差异化发展。比如康养产业链中有机构专门提供老年人使用的康养设备,如果设备出现量问题,就需要保险公司提供保险,这也是保险公司参与康养的一种方式。
据陈秉正透露,其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显示,与全球保险市场保持一致的是,中国的保险公司同样不存在“规模经济”现象,并不是越大的公司就能以更低的成本提供产品和服务,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有5000多家保险公司,大多数不是大而全的公司,却一样可以活得很好。
同方全球人寿副总经理彭勃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保险公司无论规模大小都有自己优势和难处。特别在一个新兴的产业链里,百舸争流,不一定全都要自己做才是最好的。中小公司只要在市场上有非常高的敏锐度、专业度,有目标、有方法的主动筛选,有机会第一时间接触到市场上新兴的、优秀的服务供应商,可以战略合作,也可以订制产品,实现共同成长,这种形式可能更有生命力。
需要指出是,中小型险企提供的康养服务主要依赖于第三方,保险公司在保证机构合作的稳定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此,彭勃向《华夏时报》记者坦言,关于合作机构的稳定性,这确实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目前市场的服务供应商良莠不齐,部分机构可能无法保证服务长期稳定。“但保险公司为客户提供的保险是终身的,客户选择我们,购买了我的保单,今天30岁买了,50岁需要使用服务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基于前期的承诺提供相应的服务。所以,就需要我们对服务体系有很强的整合能力、质控能力,保证其稳定性。”彭勃说道。
据彭勃介绍,今年同方全球人寿便联合Ardent Group (Hongkong) Limited共同成立了荷寿健康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整合市场优质的养老服务资源,加速公司养老服务版图拓展,配合养老保险产品,提供全方位、定制化、国际化、专业化及标准化的养老服务,并确保服务的长期性及稳定性。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