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312/20231213122002lk9Vker5DY.jpg

全球最大单笔PCTC新船订单落地,船舶海工领域最新技术成果集中亮相

李贝贝 2023-12-13 14:41:02

中国国际海事会展现场。   李贝贝/摄

本报记者  李贝贝 上海报道

12月5日—8日,被誉为“国际海事业技术发展趋势的风向标”的第21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在上海成功举办,吸引了8万多名专业观众、以及15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多家企业参展。会展期间,我国船舶企业举行多场签约仪式,包括中国船舶、招商工业、中远海运等在内的多家企业斩获“超级大单”。

《华夏时报》记者在会展现场看到,瞄准“绿色低碳”这一行业转型升级的发力点,各大行业龙头着力展示绿色低碳新船型、新技术,新能源新动力、智能装备以及各类环保节能装置成为本次会展的亮点。

目前,随着全球造船业市场景气度攀升,中国船舶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转型升级成效明显,行业收入利润也正持续回升。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1—10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9.7%、67%和54.4%;同期,74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18亿元,同比增长30%;利润总额140.9亿元,同比增长166.7%。

多家企业斩获大单

第21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上,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600150.SH,简称“中国船舶”)旗下多家企业斩获大单。

12月5日,中国船舶公告披露,公司全资子公司外高桥造船与控股子公司广船国际当日在国际海事会展现场分别与Seaspan Corporation及韩新海运公司签订了多艘10800车LNG双燃料汽车运输船(PCTC)新造船合同,合同总金额约14.6亿美元。据悉,这不仅是全球最大单笔PCTC新船订单,亦是全球范围内历史上首次突破10000车位的PCTC新造船项目。

微信图片_20231213120533.jpg

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展台。 李贝贝/摄

在中国船舶举办的船海项目签约仪式上,中国船舶旗下广船国际、中船贸易与HMM、现代Glovis签署了10艘10800车LNG双燃料PCTC船项目;北海造船、中船贸易与北银金租、山东海运签署了4艘325000吨超大型甲醇双燃料矿砂船项目;江南造船、中船贸易与太平洋气体签署了3艘99000方VLEC船项目;黄埔文冲、中船贸易与Benelux公司签署了3艘48000方LPG船项目;中船澄西、中船贸易与工银金租签署了4艘82600吨散货船项目;大连造船与七二五所青岛双瑞签署了15000TEU集装箱船甲醇供应系统项目等。

记者获悉,此次集中签约的7个项目涵盖全球最大的汽车滚装船、超大型乙烷运输船、超大型甲醇双燃料矿砂船、液化石油气船等高端、绿色船舶,技术指标、排放指标和经济性指标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12月5日—6日,中远海运重工所属单位也与多家客户进行合作协议签约:上海中远海运重工分别与曼恩、瓦锡兰签订了全球首套甲醇双燃料改造项目主机改造协议和瓦锡兰发动机改造协议;南通远洋船舶配套分别与德国贝克尔船舶系统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签署了节能高效舵2024年度订单和新一代脱碳相变吸收剂合作开发协议,涉及24000TEU、16000TEU大型集装箱船和LNG运输船等船型,总金额达人民币1.37亿元等。

此外,招商工业、芜湖造船厂、玉柴船动、青岛双瑞等多个合作项目签约。例如,展会期间,招商工业密集完成3个新船型发布和6项合作签约,包括8+8艘汽车运输船甲醇双燃料主机合作签约、刚性风帆合作签约等;12月5日,芜湖造船厂与福建国航远洋运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约建造4+6艘89000吨新能源散货船;青岛双瑞海洋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青岛北海船舶重工有限责任公司举行8船套船用氨燃料供应系统签约仪式等。

微信图片_20231213120539.jpg

首艘国产大型游轮“爱达·魔都号”模型。 李贝贝/摄

绿色低碳加快高质量发展

公开资料显示,“绿色低碳”是我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的发力点,而此次参展的各大企业也着力展示绿色低碳新船型和新技术,新能源新动力、智能装备以及各类环保节能装置成为本届中国国际海事会展的亮点。

倍豪船舶主要从事高性能全回转推进装置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及服务,是专业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商。本次会展,倍豪船舶全系列全回转推进器作为高端海洋装备亮相,包括对转式系列、破冰型、导管式系列、敞开式系列、吊舱式、伸缩式等推进器,并举办了特种推进器技术研讨会进行推荐介绍。

倍豪船舶相关负责人向《华夏时报》记者详细介绍了上述推进器等的工作原理、应该用场景等。其中,破冰型全回转推进器是通向极地之路必不可少的高端装备,其破冰等级可达到PC2,额定输入功率10MW,水动力效率、适应航速、最大功率等关键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其同时强调,坚持“海洋强国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倍豪船舶响应国家号召,始终以振兴民族海洋高端装备为己任,对标行业顶尖企业,在民用、军用、科考和勘探各领域,助力我国高端海洋装备实现国产化替代。

记者在现场看到,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第七一一研究所携3型新产品亮相此次会展。这3型新产品分别是以绿色甲醇作为碳中和燃料的双燃料中速发动机、用于船舶碳减排的船用二氧化碳捕捉系统,以及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关键设备——深冷式再液化装置(LSC系列),充分展现了该所聚焦“排放控制”和“能源升级”关键技术,大力培育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

微信图片_20231213120546.jpg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展台“绿色动力船舶”模型。  李贝贝/摄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在此次会展上正式发布全球首型、世界最大24000TEU级核动力集装箱船船型设计;由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联合米巴赫装备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创新研发的全球首型智能装载大型汽车运输船(SSR-PCTC)船型方案,获得DNV船级社颁发的原则性认可(AiP)证书。此外,宁德时代发布了行业首个新能源船舶协同运营云平台,以及宁德时代首个零碳充换电综合补能解决方案等。

造船业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

本次展会订单活跃、备受关注的背后,中国船舶行业风头正健,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转型升级成效明显,行业收入利润正持续回升。

工业和信息化部于11月中旬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份,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量、手持船舶订单量三大指标全球领先,中国也成为唯一一个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的国家。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1—10月,全国造船完工量345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新接订单量610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3.3%。截至10月底,手持订单量1338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8.1%。

全国出口船舶完工量296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4.3%;承接出口船订单574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69.5%。10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12556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4.5%。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85.7%、94.1%和93.8%。

1—10月,船舶企业工业总产值、船舶企业效益等均出现同比增长。例如,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1—10月,74家重点监测船舶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18亿元,同比增长30%;利润总额140.9亿元,同比增长166.7%。

国金证券指出,船舶行业大周期复苏,扩张需求+替换需求+环保需求推动新造船周期上行。前10月造船三大指标同比全面增长,且新造船价格持续上行。全球造船格局集中,中国船企份额进一步提升,伴随原材料成本边际下降,建议关注行业龙头中国船舶。

而据德邦证券统计,中国船厂订单集中度较高,以大型造船集团和大型民营船厂竞争为主。今年前十月,中国完工量前十家集中度63.1%、新接订单前十家集中度61.8%。

以中国船舶为例。12月7日,据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船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方面对外透露,该公司目前手持订单饱满,排期已至2027年底。而广船国际目前PCTC手持订单达29艘,稳居全球第一位,且交船期已排至2028年年底;外高桥造船今年以来也承接了多型PCTC订单,目前PCTC手持订单数量达16艘,同时也在加快推进相关项目的前期生产技术准备和生产的详细策划等工作。

江海证券认为,考虑到我国船舶的新增以及在手订单充足,船舶制造相关企业未来的营收具有较高的确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前十月,我国建造交付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显著增加。例如,国产首艘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完成交付,我国成为唯一具备交付全谱系船型的国家;成功交付20艘全球最大24000TEU集装箱船,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7.7%;气体运输船建造取得新成效,交付国内首艘4万立方米中型全冷式液化气船、全球最大浅水航道8万立方米LNG运输船、新一代17.4万立方米LNG船等。

责任编辑:张蓓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