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2023年年末,环境领域又一重磅文件出台。
近日,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下称《行动计划》),公布了十条治理大气污染的新举措。最近八年时间里,这是继《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大气十条”)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后,我国发布的第三个国家层面的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的目标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PM2.5浓度分别下降20%、15%,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总体达标,北京市控制在32微克/立方米以内。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我国空气质量前八年持续改善的基础上,《行动计划》为今后中长期的大气质量改善提供了大的框架和主要的方向。在未来5至10年,特别是锚定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的关键期内,《行动计划》确立了蓝天保卫战的基本大方向,为大气污染治理奠定了长效机制,统筹兼顾污染治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中国协同推进的过程。
“2+36”,京津冀+长三角
同此前的两个顶层设计文件相比,此次《行动计划》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出现了较大幅度的扩容。
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在12月11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指出,第一个“大气十条”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包括47个城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汾渭平原共80个城市,这次是82个城市。特点就是,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调整得多一些,由原来“2+26”城市调整为“2+36”城市。
他介绍,在过去十年的持续攻坚中发现,在长三角地区和京津冀及周边交界的地方,苏、皖、鲁、豫四省交界地区城市PM2.5浓度和原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和汾渭平原的PM2.5浓度几乎接近,都是45微克/立方米左右,成为一个污染比较突出的地区,每次污染过程发生的时候,这个地方是起点,污染一发生,北上京唐、南下苏杭。因此把这个地区纳入进来。纳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的城市,在整体区域形成空气流域的概念,使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连为一体,能够系统、整体地解决大气污染问题。而长三角南部的城市PM2.5基本都稳定达标了,所以就剔除了,整体来说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总数没有太大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行动计划》还明确要实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规定空气质量未达标的直辖市和设区的市要编制实施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明确达标路线图及重点任务,并向社会公开,要求2020年PM2.5浓度低于40微克/立方米的未达标城市“十四五”期间实现达标,其他未达标城市明确“十四五”空气质量改善阶段目标。
亚洲清洁空气中心中国项目总监万薇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指出,以往开展的治理行动主要强调未达标地区要加大投资、提升产业准入门槛、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等措施。《行动计划》则基于大气污染防治法提出实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并强调了不同城市的差异性。比如部分城市虽然距离达标更远一些,“十四五”期间仍然无法达标,但同样需要明确阶段性改善目标。
大气治理影响经济发展?
由于过往部分地方在基层环境治理中采取了简单粗暴的“一刀切”行为,造成了较为恶劣的影响,近些年来总有一种论调认为,环境保护,尤其是大气污染治理会对经济发展和民生产生负面影响。在“新大气十条”发布之际,生态环境部门也正面回应了这一论调。
“有人说空气质量改善影响了经济发展,有一个数据,这十年我们国家的GDP翻了一番,但PM2.5下降了57%。空气质量改善是明显的,GDP增长也是很好的,所以说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多赢。”刘炳江在上述发布会上指出。根据生态环境部初步统计,大气污染治理全国直接间接拉动投资大约4万亿元,带动GDP增长5万亿元。“这个数据是比较大的,而且因为改善空气质量,我们国家自主开发的很多新的技术、新的产品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力促进环保装备制造、综合技术服务、锅炉改造、新能源汽车等绿色节能环保行业的发展,而且增加了非农业就业300多万个。”
他举例,钢铁行业在过去十年中通过化解过剩产能和超低排放改造,在全国粗钢产量增长25%的同时,企业数量减少了29%,平均规模提高了52%,目前全国已累计4亿多吨粗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钢铁企业面貌焕然一新。世界钢铁协会总干事在参观了许多中国钢铁企业的超低排放改造后,说中国钢铁企业干净的程度已经是其他任何国家都达不到的水平。同时超低排放改造还拉动投资2000多亿元,这是绿色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再比如清洁取暖,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北京、天津、河北“两市一省”完成了1500万户农村居民清洁取暖改造,同时补上了农村能源基础设施的短板,拉动了2000多亿元投资。“我举这些例子都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协同并进的生动写照,确确实实不存在影响经济的问题,反而是优化和促进了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他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