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悦 徐芸茜 北京报道
“目前,用人单位已经同意录用了,我们正在签三方协议。”2024届的应届硕士毕业生张航(化名)说到求职进展时语气明显轻松了许多。
张航表示,今年的招聘氛围感觉浓厚了不少,相比于前两年的情况,感觉招聘活动热闹了许多。来招聘的公司数量很多,有在学校组织宣讲的,也有直接发布招聘链接的。
“身边的同学有一部分已经签约了,不过大多数还是个保底,目前确定要去的同学并不多,还有大部分同学尚未确定,等着招聘结果、春招,也有等待升学的。”张航认为身边同学们的就业氛围比较轻松。
11月15日,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调查失业率与上月持平。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0%。
值得一提的是,当下的整体就业形势比较平稳,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已连续数月保持为5.0%。
“总体而言,连续数月失业率保持在5%的水平可以被视为积极的迹象,表明就业市场相对稳定。然而,考虑到就业市场的季节性因素、就业结构和就业质量等维度,我们当前的就业压力还比较大。原因在于当前的灵活就业规模仍然居高不下且有上升趋势,就业质量的改善幅度比较小,还需要更大努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陈建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以来,在稳就业各项政策举措的持续作用下,随着经济运行持续恢复,服务业特别是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较快恢复,就业空间得到有效拓展,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具体而言,在11月份就业情况中,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平稳。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保持在5%的水平。1—11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5.2%,比上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整体就业形势比较平稳,而且在持续改善。
与此同时,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稳定。11月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与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期低1.7个百分点。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告诉《华夏时报》记者:“5%的失业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指标,其表明在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一定的摩擦和不平衡。这可能由于技能不匹配、地域差异、行业调整等多种因素导致,我们需要关注这些结构性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陈建伟认为,就业的结构性问题主要是某些特定行业或地区可能面临较高的岗位流失率或失业率,而其他行业或地区则可能出现技能型劳动供给的短缺,尤其是适应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研发应用相关行业的高技能劳动力供给更加短缺。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需要综合考虑行业调整、地区均衡发展、教育培训、创业支持和跨部门合作等方面的措施。这样可以促进就业结构的优化,提高劳动力的适应能力,并为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长效机制
对此,刘爱华指出,尽管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但促进就业稳定的有利条件也在不断积累增加。下阶段,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继续落实稳就业各项举措,多渠道拓展就业空间,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优化就业服务,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不断巩固就业稳定形势。
事实上,高校毕业生作为稳就业工作的重点群体,一直被为中央重点关注,尤其在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继续增加,促进就业任务更为繁重的情况下。
刘爱华表示,有关部门在不断健全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长效机制,更好地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的就业,加快建设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适应的劳动者大军。
“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是我国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对其就业工作建立长效机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并且有助于更好地整合政府、企业、学校等各方面的资源,提高青年就业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与此同时,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提高青年就业质量和满意度。”著名全球咨询公司商品战略顾问总监潘俊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与此同时,他建议,健全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工作长效机制,应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对青年就业的扶持力度,如提供创业支持、落实优惠政策等。与此同时,强化公共服务,提高就业信息服务水平,推动供需精准对接,以及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实用型人才。此外,应关注青年心理健康,提供职业规划、心理咨询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职场挑战。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