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312/20231227144941rMwrn7JN7d.jpg

少花4000亿元,被"集采" 改变的5年,医药医疗产业生态正在重塑|2023中国经济年报

于娜 2023-12-27 16:18:18

文/于娜

“我也用上‘集采药’了。”湖南长沙居民曹先生告诉本报记者,今年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曹先生也不幸“中招”。“这回看病只花三百多,以前看个感冒也要六七百。’”曹先生感叹说“集采药”便宜得让他有点不敢相信。

自 2018 年《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被审议通过以来,医改的一大创举 “集采”至今已进行5年,这五年,九批国家集采累计节约药品、耗材费用超4000亿元。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门诊常见病、慢性病用药平均降价超过50%;胰岛素集采中选结果落地,惠及超1000万患者……得益于大幅降价,患者使用高质量药品的比例从集采前的50%上升到90%以上。

到2023年底,每个省份的国家和省级集采药品数累计达到450种,化学药、中成药、生物药均有所覆盖。与此同时,在集采的背景下,不论是本土企业,还是跨国医疗集团的竞争正在向创新的医药、医疗器械产品领域集中。

原本1.3万元的心脏支架降到了700元一个,这样的颠覆性价格至今让人印象深刻,不过,国家组织的药品集采不仅仅停留于“降价”层面,更深刻重塑了化学药、中成药、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四大板块的产业生态。

从用不起“天价药”到普及“集采药”

国家实施药品集中采购以来,一大批药品价格显著降低,昔日的“天价药”,如今成为让更多人负担得起的“集采药”。

治疗甲型流感的磷酸奥司他韦干混悬剂平均降价83%;常用降压药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降价48%;治疗白血病的国产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最低价格更是已经降至144元/盒,约为原研药最初价格的1.2%。正如医保部门工作人员在价格谈判时的肺腑之言“每一个小群体都不应该被放弃”,“集采药”既惠及常见疾病用药需求患者,也兼顾了罕见病特效药治疗的少数群体。

人工晶体类耗材平均降价60%,运动医学类耗材平均降价74%,这是11月30日,在天津进行的第四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给骨科患者带来的好消息。

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被网友们称为医用耗材领域国家层面的“团购”,覆盖人工晶体、运动医学相关高值医用耗材。在此之前,国家已组织3批次医用耗材集采,其中,冠脉支架每年可节约费用109亿元,人工关节每年可节约费用160亿元,骨科脊柱每年可节约费用260亿元。此次集采人工晶体类耗材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39亿元,运动医学类耗材预计每年可节约费用67亿元。

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国家医保局已累计开展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涉及374种药品,中选产品平均降价超过50%;开展三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平均降价超过80%。累计节约药品、耗材费用超4000亿元。

药品降价以后,要让民众享受价廉质优的药品、优质医疗服务,还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因为成本意识或者生产能力不足,有的药企在集采中出现断供,导致一些地方、一些医院出现“用药荒”的局面;有的药企因不如实填报最低价、不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产品涉及不良反应事件等被取消集采中选资格。

对此,国家医保局已明确要求,对不能按要求供应的企业,依情节给予相应等级信用评价。同时,鼓励同一品种由多家企业中选,对临床急救药品和短缺药品采取“一主双备”供应模式。

第九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被业内认为是新的风向标。这次药品集采在规则上有显著变化,即中选药品采购周期为4年,这是国家组织药品集采以来最长的药品采购周期。 采购周期的延长既让医院有较稳定的预期,也有利于企业根据全国使用量等情况,制定长期发展策略,合理安排生产周期。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为国家重点监控品种的“减量集采”,在第九批集采中,部分重点监控品种的带量比例将被减少20%。这次集采纳入了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和用于改善脑功能的3个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平均降价60%。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学部主任张兰解释,重点监控目录是临床使用不合理问题较多、使用金额异常偏高、对用药合理性影响较大的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这些药品如果一味追求完成集采任务量,则可能出现不合理使用的风险。

近两年,去甲肾上腺素易、呋塞米等易短缺和急救药涨价事件不断出现,由广东省牵头,涉及26省份的易短缺和急抢救药“小国采”启动的消息也引发了业界关注。与常规的药品集采不同的是,针对易短缺和急救药集采的目的并非是降价,而是为了保证药品供应,提高用药可及性。

对于这类省际联盟集采,国家医保局通知强调,省级药品集采重点针对未纳入国家集采的品种和未过评品种,从“填空”和“补缺”两个维度扩大集采覆盖范围,积极探索尚未纳入国家和省级集采的“空白”品种集采,鼓励对已有省份集采、价格竞争充分的品种代理价格联动。 目前,已有多地对此展开探索。

给创新药一个“宽松”的预期

对于药品和医疗耗材、器械企业而言,到底要不要上集采的“车”?到底是保高利润还是保销售额?相信已经有了答案。不过,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其战略意义不仅仅是医药企业的降价“让利”,也在于集采增强企业从事新药研发的动力,推动企业更加重视创新与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医药产业链上游的制造企业而言,集采因为有最低采购量兜底,是利好的消息,但是同时也要面对集采降价带来的冲击,有些企业在参加医用耗材集采之后,业绩出现了下滑。

在首都医科大学国家医保研究院院长助理兼价格招采室主任蒋昌松看来,企业业绩受影响,短期内是一个很正常的过程。目前集采压缩的是耗材出厂后到医院使用之间的虚高价格。而除了降低患者费用负担,节约医保资金外,通过集采促进产业与企业的发展,也是集采的目标之一。

蒋昌松指出,并非价格越高行业就发展得越好,“一个合理的价格可能反倒能够促进行业的发展”,“不管是国家组织的药品还是耗材集中采购,我们都能看到更多企业投入到新品的研发当中,集采起到了一个促进的作用。”

有些人认为集采降价后很多企业可能不乐意投入研发,其实不然。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办公室副主任高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只有通过价格的竞争,将大家都能够生产的产品价格降下来,才能让更多企业冲刺新产品、研发新产品让患者使用。“不管是国家组织的药品还是耗材集中采购,我们都能看到更多企业投入到新品的研发当中,集采起到了一个促进的作用。”

事实上,集采以来,企业从事创新药、创新医疗器械研发的动力不降反增。比如以往的胰岛素领域产品竞争并不充分,有的企业靠单一核心产品“吃遍天“,懒于研发创新,但是胰岛素集采之后,两家行业巨头马上开始拓展研发管线,以糖尿病研发为核心的同时拓展至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疾病等生物以及化学药物创新领域。

有关部门也专门发文明确,加强医药集中采购领域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医药产业研发创新、公平竞争。另外,今年对于创新药的价格也在释放一个“宽松”的预期。

在11月5日召开的“第十五届中国医药企业家科学家投资家大会”上,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价格和招标采购司副司长翁林佳主题演讲时表示:国家医保局正在调整创新药的定价政策,在《新冠治疗药品价格形成指引》基础上,对创新药上市早期阶段的价格采取相对宽松的管理。

业内人士认为,翁林佳的表态无疑代表了国家医保局的态度,选择在国家医保谈判前夕释放这一信号,是在引导“宽松”的预期,体现了主管部门对创新药和从事医药创新主体的呵护。

集采对于医药产业生态另一大重塑是对 “带金销售”的治理。以往,游走于各大医院的医药代表穿起一条医药购销灰色链条,用回扣做敲门砖,让医院多采购、让医生多开药,严重增加了患者医疗负担,导致医保基金大量流失。药品集采作为国家组织的“团购”,挤压中间商、医药代表的利润空间,有助于从源头上消除药品流通销售领域的乱象。

以集采为突破口,进一步促进‘三医联动’,提升医疗卫生领域治理效能。国家医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当前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做好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有利于挤压医药腐败问题滋生空间,推动构建风清气正的行业生态。

编辑:颜源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