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312/20231228151134Gw5qxF835Y.png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蒋展谈科技金融:金融供给与需求匹配还有提高空间

李明会 2023-12-28 18:16:37

本报记者 李明会 冉学东 北京摄影报道

今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而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势必离不开金融行业的保驾护航。

12月26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蒋展对《华夏时报》等媒体记者表示,金融力量是推动世界级科技中心建设的重要因素,今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列为“五篇大文”章的第一篇,说明“需求太旺盛了”。“作为‘五篇大文章’之首,科技金融的提出,既体现出中央层面对科技发展、产业升级的高度重视,也赋予了金融服务科技新的历史使命。”

蒋展同时指出,当前科技金融需求非常多元化,供给尚不能完全满足,金融供给与需求匹配还存在提高的空间。

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金融支持

释放创新动能,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政策领航之下,金融要素在下一轮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尤为凸显——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让经济达到高质量、绿色与可持续的发展阶段,亟需优化资金供给结构,把更多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和绿色发展,大力支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其实,中国科创事业早已取得诸多进展。

蒋展坦言,中国从2013年开始,专利数量就连续保持全球第一;不论是基础研究,还是企业研发,中国的研发投入都增长得非常快;从科技集群角度看,全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科技集群都在中国。相比美国,中国的科技集群数量更多。

她表示,股权市场“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的新趋势,催生出科创金融新生态。过去三年,我国创投市场平均投资额度突破万亿元,为中小型企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回望与总结全球卓越科技公司发展历程,蒋展表示,“当商业化与道德标准相结合时,可以成为推动技术进步的强大引擎。”

不过她同时指出,我们同时必须要面对的是,科技进步和商业化的平衡。“基础科学的进步有时并不是以商业化为目的,如何更好地把科学研究中的成果转化为商业化的成功,成为一个很重要的‘技术+商业’的课题,同时如何在转化的道路上保证持续的资金支持,也是个‘经济+金融’的课题;另一方面,科技创新和风险控制的平衡也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命题。”

金融供给侧对需求的匹配仍需提升

蒋展指出,当前科创金融需求侧有多元化主体和多元化需求,但供给侧对需求的匹配还需提升。“比如银行的难点、痛点需要创新方法和产品;创投行业早中晚全周期覆盖、‘募投管退’全链条通畅,才能长期精准支持科创。”

她表示,当前金融支持科创仍面临很多挑战,“譬如金融工具和科创需求存在一定的资源错配和期限错配,较长的发展周期和较大的风险也需要资本更多的耐性和供给相匹配。”

面向挑战,蒋展表示,助力金融资本赋能技术变革的过程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也呼唤更全面和广泛的人才培养。“我们认为,要大力提高科技成果的质量和转化效率,健全有效的评价机制,同时健全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体系,激励机制和成长通道。”

她指出,“在走访和调研科创参与各方之后,我们发现科创企业无论处于怎样的成长周期,在设计股权架构、激励机制、知识产权规划、创新成长战略指定等多个维度都需要更为系统性的规划和科学的指引。”

而这样的需求不仅仅限于科创企业。

蒋展坦言,“科研单位要提高科研成果转化效率,政府要更好的服务于本土科创产业的持续发展,金融和投资机构要突破局限,协同创新,也无不需要更多的研究探索,包括海内外实践对标、多元路径梳理复盘、创新模式反复迭代等。”

她认为,对于首都北京而言,这样的需求尤显迫切。一方面,相较上海、深圳以及海外一些科创产业集中区域,北京在科技企业投入、孵化器数量、营商环境和地区联动效应,以及科技专利转化成果等层面具有很多独特性,需要深刻解读地方性需求并形成方法论,北京生态营造和城市集群上优势需要进一步加强,也需要更好发挥北京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作用。

另一方面,作为中国高校资源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北京打造卓越的科创企业有着独到优势,而全面梳理金融人才发展现状,赋能企业与个体未来发展,是一个时代命题。

“近期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到的‘五篇大文章’将科技金融放在首位,围绕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定位,构建更加完善的科技金融体系,赋能科技,驱动发展,是探索首都科技金融发展的必经之路。”蒋展如是说。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