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昱汝 徐芸茜 北京报道
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总结2023年国资央企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重点任务。会议强调,为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2024年国资委对中央企业总体保持“一利五率”目标管理体系不变,具体要求是“一利稳定增长,五率持续优化”。
会议还强调,企业要围绕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突出重点、把握关键,更加注重提升五个方面的价值,包括功能价值、经济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等等。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国企重组整合或将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提升行动的重头戏。
前11月利润总额2.4万亿元
搜所谓“一利”和“五率”,即中央企业效益稳步提升,利润总额、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协同增长;净资产收益率、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现金比率同比改善,研发投入强度和科技产出效率持续提高,整体资产负债率保持稳定。
2023年初国务院国资委将2023年央企目标管理体系由此前的“两利四率”调整为“一利五率”,并提出了“一增一稳四提升”的具体要求。而2024年的最新要求为,在保持“一利五率”目标管理体系不变同时,实现五率持续优化。
去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国际环境不利因素增多,国内周期性和结构性矛盾叠加。在此背景下,国资委深入推进提质增效、价值创造等专项行动;中央企业既坚定不移做大,更意志坚定做强做优,推动企业运行恢复向好。
数据显示,1至11月央企实现利润总额2.4万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万亿元、同比增长9.1%,研发经费投入9000多亿元,同比增加近700亿元。
会议指出,2023年中央企业价值创造导向更加鲜明,企业发展质量更优、基础更实;现代化产业布局全面加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力度空前,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提速提质,重要能源资源保障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力度明显加大,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创新体系建设、创新成果产出持续加强。
业内人士认为,国企重组整合或将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提升行动的重头戏。在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及加快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下,预计央企上市公司尤其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并购重组会更加活跃。
突出抓好“六个着力”
中央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骨干和中坚力量。
会议指出,要扎实做好2024年中央企业改革发展重点工作,突出抓好“六个着力”。
即着力提高质量效益,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着力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更好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着力推进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着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建设现代新国企、着力增强战略支撑托底能力,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在上述六个重点工作中,着力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和推进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是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
对此,国资委提出,着力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全方位践行新型举国体制,大力度提升创新整体效能,系统性优化创新生态,更好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着力推进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大力培育新产业新赛道,持续推动传统产业强基转型,强化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引领,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
“战略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的增长点,也是经济竞争的制高点。”中国企业联合会特约高级研究员刘兴国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科技创新、战略安全、产业控制是新时期央企的三大核心功能。无论是从创新角度,还是从战略安全与产业控制角度,都要求央企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加大投资布局力度,加快发展速度,尽快形成产业竞争优势,取得产业发展引领力。
中国海洋大学中国混合所有制与资本管理研究院特邀研究员严学锋也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应成为未来央企投资的重点,同时和民企形成合理互补和竞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央企而言,要求真务实,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既要发挥好资金实力强等优势,又要大力补好弘扬企业家精神、完善体制机制方面等短板。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记者还注意到,会议上“注重提升五方面价值”中提到,更加注重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和增加值占比,进一步增强加快产业升级、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危机感紧迫感,加快转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打造新的产业支柱,加大力度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9月黑龙江考察时提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概念。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质的跃迁,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目标的重要推动力。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不仅意味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更体现了以产业升级构筑新竞争优势、赢得发展的主动权。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推进,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颠覆性创新形成的新劳动资料、新生产工具、新劳动对象的物质形态表现为国民经济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新兴产业具有不同于传统产业的新技术、新要素、新设备、新产出,蕴含着更巨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具有更高的发展质量。因此,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既要加强科技创新驱动力,又要加快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
刘兴国对本报记者指出,目前新质生产力还没有确切的范围,但总体上可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纳入新质生产力的范畴。
清华大学中国现代国有企业研究院研究主任周丽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追求的工业化,不是只讲工业增加值,而是要做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并实现这几方面的兼顾和统一,这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标志和落脚点。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