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401/202401092353359n5BsQWkwT.jpg

她以坚石绘就柔美画卷 温暖残疾人就业路

王晓慧 2024-1-10 08:58:45

邓凤竹正在创作新的石画作品

本报记者 王晓慧 桂林报道

桂林,一水抱城,洞奇石美。奇山秀水孕美石,桂林石画便诞生于这片山石奇貌之中,将山水精华凝聚在一颗颗细小石沙里,以坚石绘就柔美画卷。

作为桂林市非遗桂林石画的代表性传承人,身患小儿麻痹症的邓凤竹与另外两位朋友创办了桂林惠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场,同时也是桂林市本级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对全广西的残疾人提供免费就业培训。

邓凤竹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她想让更多人知晓传承桂林石画技艺,同时希望残疾人通过石画创作搭建起文化艺术就业创业的“梦工厂”。

石画虽冷,却温暖了残疾人的就业路。截至目前,机构共培训残疾人300余人,聘用了近20名残疾学员在机构上班,在她们奋力前行的身影里,闪耀着不屈、坚持、博爱的生命之光。

以坚石绘就柔美画卷

邓凤竹出生在桂林市兴安县白石乡,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上学期间,便对画画有浓厚的兴趣。由于邓凤竹学习过美术,有一定的美术功底和较高的审美情趣,靠着天赋和努力,她开始接触石画创作。

学习石画并不简单。不同于使用画笔和颜料,用石头作画需要对用材有更深刻的理解,有时候画笔勾勒几下的事情,换作石画就需要反复尝试好几个小时。石头的厚薄、形状的大小、颜色的深浅,所呈现的效果以及光泽度好不好……各种问题接踵而至,即便是已经入行几十年的现在,遇到这种情况时,邓凤竹也只能反复地用镊子夹取每一颗石头去尝试,直到找到最合适的那一颗,有时候一天下来也只能完成画卷的一小部分。

“为了掌握石画技法的运用,我没少下功夫。以前农村的老建筑、庭院里、道路上经常会用鹅卵石拼嵌图案,经常会去观察揣摩,那时候进村的路都坑坑洼洼,一不注意我的拐杖就被卡在石头缝里摔一个大跟头,那几年我身上经常是青一块紫一块。”邓凤竹回忆,正是那么多年的坚持和付出,才有后面的回报。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8年,邓凤竹被广西宝石研究所招聘参加石画研究、设计制作工作,她终于靠着自己多年努力,实现了人生的价值。

邓凤竹创作的石画作品里,最让她满意的是1999年作为主创,团队共同设计、制作的大型宝玉石画《八桂欢歌迎归雁》作为国礼赠送澳门回归,现收藏在澳门博物馆里。

把一份工作认真做到最好,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在邓凤竹看来,想改变命运,不放弃是前提,认真是方法,热爱则是持续前进的动力。

“我从事石画创作已经35年了,但始终没有遗失最开始的热情。也正是这份热爱,让我接触到了石画更广阔的舞台。在一次设计宝石画的过程中,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宝石画既有国画的韵味,又有油画的意境,与桂林山水的气质不谋而合,为何不把两者相结合,通过一块块宝石的光芒,让桂林山水焕发出新的美感呢?”邓凤竹说,从那时起,她便更加努力地钻研学习,将桂林本土石材巧妙利用,赋予其全新形态,开始自主创作桂林石画。

微信图片_20240109234948.jpg

桌子上摆满了石画作品

作画用的漓江石、桂林鸡血玉,邓凤竹都尽可能地亲自到漓江河床和开采地去挑选,而一幅稍大些的作品动辄就是成千上万颗石头,来回跑几趟是常有的事。为了找到适合的材料,她拖着不方便的腿几乎走遍了桂林的山川,甚至,一个不到百米的小坡,她需要手脚并用地“爬”近半个小时的时间。

她也曾问过自己,这样值不值?

但这些疑问在她来到画桌前便荡然无存,只要坐下来,她的内心就只有色彩、构图、拼接……以石为本,邓凤竹有机融合传统美术技法,在充分保留石头的原生形态下,纯手工制作成画,构筑出最生动的民族风情画卷,也勾勒出了她美好的未来。

多年来,邓凤竹创作的作品多次获得了国家级、自治区级、市级金、银、铜奖,还有广西发明创造手工业创新成果奖等40多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

以爱心温暖残疾人就业路

石画创作让邓凤竹体现价值、实现梦想,她也萌生出一个想法:去帮助残疾人通过石画创作搭建起文化艺术就业创业的“梦工厂”。

2014年,邓凤竹与吕珊蔚、王勇共同创办了桂林惠仁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工场。2018年,桂林石画项目被列入第五批桂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邓凤竹被评为广西工艺美术大师,还被认定为桂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桂林石画代表性传承人,这更坚定了她把这门技能传承下去的决定。

通过学习,很多残疾学员找到了自信,也有残疾学员用自己做出的石画赚到的钱,购买了人生中第一部手机。

46岁的曹丽华,肢体三级残疾,在机构里工作了两年多。她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自己的腿不方便,但是手是好的,作为拥有美术基础的她,特别喜欢这份工作。最关键的是,工作地点离家特别近,可以兼顾家里的两个女儿,而一个月2000多元的收入也满足了家里的日常支出。

46岁的曹丽华正在制作石画作品.jpg

46岁的曹丽华正在制作石画作品

记者在邓凤竹的工作室里看到,桌子上摆放着许多残疾学员的石画作品,其中有些作品曾在广西获得过奖项,这让邓凤竹感到十分欣慰。

邓凤竹清楚地记得,2021年,她带着残疾学员前往南宁参加石画展览,当时,他们的作品受到了整个展厅的关注,短短一个上午就将带去的石画全卖完了,很多顾客还专门来到他们的展区,夸奖他们的学员。

“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他们受到夸奖时脸上的笑容是那么纯真灿烂,能够让这些残疾人建立自信,实现价值,这更加坚定了我继续做下去的信念。”邓凤竹说,石画的宝石也许是冰冷的,但是制作石画的手一定是温热的,她想用这些画让残疾人感受到温暖,这也是她在全力坚持的最大动力。

2023年,机构与广西电商谷跨境电商运营中心合作,开展直播销售。

“我们对邓凤竹老师的石画制作过程进行外网直播,并配有外籍主播在旁边解说桂林石画的相关知识,欧美客户对于这种纯手工艺的产品很感兴趣。”广西电商谷跨境电商运营中心总经理王星云告诉记者,他们也会将学员们的石画制作过程拍摄成短视频放到外网,视频点击量很高,总点击量已达千万。

外籍主播正在直播解说桂林石画的相关知识.jpg

外籍主播正在直播解说桂林石画的相关知识

记者在桂林石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看到几位在美国涉足文化产业的桂林人,他们慕名而来,并在此订做了几幅石画。

“我在美国做了多年的油画生意,但目前的产品越来越大众化,市场太内卷!而这个石画感觉特别好,我们这次根据美国的市场做了几个定位,比如针对拉斯维加斯做了夜景石画,针对旧金山订做了渔人码头的石画。这次我打算将订做的几幅画拿到美国,看看当地的反响,为2024年我们要做的美国画展做准备,将中国非遗文化带出国门。”王先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称,将冰冷的石画与暖心的残疾人产品相融合,他相信这个产品会非常有市场。

桂林石画,它让桂林风光有了新的传播途径,同时,为残疾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赋予了石头温度和生命。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