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401/20240112165957G2NDpUCdJj.jpg

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济宁是这样做的

王晓慧 2024-1-12 19:40:40

孩子们在进行康复训练

本报记者 王晓慧 北京报道

北方的冬天寒冷萧瑟,位于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的友爱“如康家园”辅助性就业室里,宽敞明亮,暖意融融。

心智障碍者康康正在全神贯注地装纸巾,对于康康而言,“如康家园”已成了他的第二个家。

“如康家园”是山东省残疾人之家的建设品牌,聚焦16周岁以上困难且有需求的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依托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集日间照料、辅助性就业、社区康复、技能培训、文体活动、志愿服务、交流互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机构,整合多方资源,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常态化的基本服务。

这样的“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济宁市累计建有195处,服务残疾人3675名。其中,2023年新建25处,超额完成年度建设任务。而这,只是山东济宁有序推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记者了解,2023年以来,济宁残联认真落实济宁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将解决民生难题、办好民生实事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心全意为残疾人解难题、办实事,不断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持续推进全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儿童康复,点亮“折翼天使”未来之光

有这样一组数字:在济宁有各类持证残疾儿童和少年10275人,从事儿童康复工作的人员1120人。

这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家庭、一个个希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就像一张大网,将数以万计的家庭和万千个儿童康复师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这张大网的守护下,大家告别负重前行的过去,迎接充满希望的未来。

“来,我们把嘴巴张大。”“a……爸爸……妈妈!”近日,在济宁市儿童康复中心,5岁女孩欣欣正在康复老师的引导和鼓励下,一次次尝试读准这些词语。

欣欣是一名先天听力残疾儿童,由于听力受损影响到语言的正常发育,去年开始,她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到济宁市儿童康复中心进行免费的康复训练,短短几个月,孩子就有了明显的变化,辨听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改善,语言清晰度也有了提升。

“虽然是简单的词语,也给了我很大的惊喜,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欣欣妈妈告诉记者。

7df9e16943eeb04a7d9f7fefeae0983.jpg

微山县残疾人托养中心的残疾人,在辅助性就业室手工制作

康复一个人,带动一家人,鼓励一群人。

据济宁市残联理事长张修占介绍,2023年济宁市已实施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救助5009人,辅助器具适配救助1594人,肢体矫治手术救助211人,脑瘫儿童脑科手术救助110人,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救助33人,制定了《济宁市市级规范化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评估认定暂行办法》,创建了10家省级、24家市级规范化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争取到上级残疾儿童早期干预试点、肢残儿童矫治手术、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脑瘫儿童脑科手术、唇腭裂致残儿童修复矫正手术、“阳光伴我行”集善明门儿童轮椅、“集善赋能·点亮星光”孤独症公益项目、“爱眼光明行”救助等项目折合资金近1500万元。

2023年年初,济宁市残联等6部门制定了《关于做好2023年“重点民生实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的实施方案》,强化了责任落实,优化了服务流程,取消了家庭经济条件限制和未满7周岁的救助对象持有《残疾人证》的限制,将持居住证的残疾儿童纳入康复救助范围,各级残联加大政策宣传,由“坐等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组织开展“入户探视”“政策找人”“上门服务”,实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申请“零限制”,救助服务“零距离”。坚持保基本、兜底线,以残疾儿童康复需求为导向,逐步扩展康复服务项目。

2023年6月,济宁市残联、市财政局等部门制定了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适配服务办法,对残疾儿童辅助器具作出了优先保障要求,辅具适配由原来的9个种类增加至50个种类,弥补了辅具适配制度保障的“短板”,满足了残疾儿童辅助器具个性化需求。各级医保部门将残疾儿童康复项目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种管理,将肢体矫治手术纳入居民医保报销,由个人和家庭承担部分、给予1.5万至7万元的救助,实现了救助资金、医保基金等政策叠加,大大减轻了残疾儿童家庭的经济负担,使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更加“均等化”“个性化”。

居家托养,托起残疾人幸福生活

“照看一个人,拖累一家人。”这曾是众多重度残疾人家庭的真实写照。残疾人托养之困如何解?各地都在创新和摸索着新的模式。

近日,44岁的冯秀芳来到同村的冯大哥家中,她不是来串门的,而是来帮助冯大哥理发、剪指甲、整理房间、洗衣服……进行居家照料服务。

家住济宁市泗水县圣水峪镇南孙徐村的冯大哥,2019年外出打工时突发脑干出血,导致腿部不能行动。此后,家中的两个孩子以及家庭重担都落在了妻子的身上。

冯秀芳的到来,犹如秋日里的阳光,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温暖。

冯大哥告诉记者,去年4月份,经残联工作人员的推荐,他被列为济宁市泗水县残疾人居家照料服务对象。自从有了居家照料服务后,冯秀芳每周上门一次,帮忙收拾家务。冯大哥说,居家照料服务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他很满意,感谢政府的好政策让他的生活有了盼头。

99b2d87c64b293e10cb754775b95262.jpg

金乡县推动的残疾人居家托养服务,图为工作人员在给残疾人理发

近年来,济宁市残联部门围绕残疾人多层次、多样化托养需求,探索打造“机构照料+居家托养”服务体系,通过多元化托养模式,有效缓解重度残疾人及其亲属的照护难题。

有数据统计,济宁市为2626名残疾人提供了托养服务,其中,日间照料服务1313名、寄宿托养386名、居家托养927名,完成年度托养任务。

同时,济宁残联联合济宁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制定《济宁市残疾人托养服务实施细则》,明确居家托养、日间照料、寄宿托养以及“邻里互助”等其他社会化服务方式财政补助标准,并对各类型的托养服务时间进行细化,对规范做好残疾人托养服务提供了政策保障。在兖州、微山、金乡等9个县市区推进居家托养服务试点,实施“433”居家托养体系,即聚力“四个精准”,完善“三项机制”,推动“三大提升”,有效解决了部分重度残疾人家庭照护困难问题,经验做法被中国残联官网刊登推广。

家庭无障碍改造,让生活有“爱”无“碍”

无障碍环境建设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基本条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更是维护和保障残疾人等社会特殊群体合法权益的一件大事。

其中,无障碍家庭改造对于一个重度残疾人而言,不单单是一个环境的改造,更是一个自信心的建立。只有家里的生活做到自理、行动自如,才敢走出去;只有走出去了,有独立生活的能力,才有可能有收入;有了收入,才可以进一步进行康复,最终做到自尊、自爱、自强。

近年来,济宁市全面摸排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需求,结合残疾人家庭实际,规划制定改造方案,科学精准服务。

“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确确实实是从残疾人自身利益出发,提高了他们参与社会的能力,改善了他们的生活品质。”这些年,济宁经开区疃里镇残联专职干事王焕敏见证了越来越多残疾人家庭的无障碍改造,她告诉记者,每一个残疾人幸福的笑脸是她工作最大的动力。

去年入户走访时,王焕敏了解到梁女士和丈夫都是肢体残疾人,需要坐轮椅出行。然而,家里的路面没有硬化,这对夫妻俩的出行有较大影响。

“我们在入户时,先实地考察她们家的情况后整理出了需要改造的一些地方,然后第一时间组织工作。”王焕敏说,改造后看到梁女士和丈夫脸上露出的笑容,她满满的成就感。

近年来,济宁市将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作为一项直接惠及残疾人、显著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

2023年,济宁市将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纳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制定了年度内完成2200户的任务目标。济宁市残联联合有关部门单位制定工作方案,对任务目标、实施对象、经费标准、改造内容等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各县市区积极行动、完善方案,在准确了解每个残疾人家庭的真实需求并征求残疾人家庭意见后,一户一策进行施工改造,全市改造完成数量2379户,其中建档立卡160户。同时,各县市区积极探索创新开展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智能化、标准化试点工作,济宁市残疾人家改工作成效显著。

一项项惠残政策,一次次助残活动,一个个扶残项目,见证着济宁市推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足迹。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