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401/202401130938158ycnpQHEyJ.jpeg

重点关注“税收洼地”、财务造假,2024年财政审计发力防风险

张智 2024-1-13 10:23:04

本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1月11日,全国审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明确了今年审计工作的六大重点,其中,和财政相关的“税收洼地”、地方债务等问题成为重点。

按照会议要求,今年将围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开展审计,密切关注财政、金融等关键领域重大改革任务的落实和进展情况,深入揭示一些地方招商引资中违规出台“小政策”、形成“税收洼地”等问题,严肃查处违规返税乱象,加强转移支付资金审计,盯紧看好宝贵的财政资金,严肃财经纪律,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督促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推动加快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

此外,密切关注地方债务管理等情况,深入揭示重大财务舞弊、重大财政造假等突出风险,及时反映影响经济安全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对于地方债务风险而言,显性的政府负债率并不高,中央国债+地方显性债占GDP比例合计50%,低于国际上60%的警戒线水平。同时它是透明的,限额管理的,融资成本低,举债期限长,专项债很多是期限二十年以上,所以显性债风险相对可控。但如果把地方城投的隐性债务计算在内,即广义政府负债率,那么就不容小觑。”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马光荣在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严防地方债风险

此次,审计署要求,要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这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财政部会议一脉相承。

马光荣对本报记者表示,当前,中央国债+地方显性债占GDP比例合计50%,地方城投大概占GDP的比例为40%,所以,广义的政府负债率或超90%,因此,防风险势在必行。

他提醒,由于中国国情,地方债务呈现出比较大的地区间差异。所以,尽管有的地区还比较低,但是另外一些地区,尤其是一些中西部的省份负债率是比较高的,同时其偿债能力是偏弱的。所以,总的风险可能还可控,但是个别地区的风险很容易因为金融市场的关联性产生跨地区、跨市场、跨机构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显性债分配也呈现出了新特点。

“显性债是限额分配的,我们关注了最近几年的数据,显性债限额分配原本应该体现激励原则,对于财力强的、原先风险低的地区应该多给额度,但是近三年来,有一些财力很弱、风险比较高的地方,中央考虑到这些地方财政压力更大,需要财力均等化以及需要化解当前的风险,所以给了它更高的债务限额。这样的分配隐含了未来的一些风险。”马光荣提醒。

同时,近些年来,城投举债当中借新还旧的比例非常大,因此城投债的发行量尽管仍然在迅速增加,但是当中借新还旧比例高达七成以上,所以,基建投资尽管近一两年略有起色,但仍然在低位运行,原因很大一方面是因为付息压力和还本压力也很大,相当多的债务无法转换成新增的投资。在这种背景下,非公开的非标的违约近年来呈多发趋势。

对此,马光荣建议,对地区债务风险,化解存量债务,核心是降低存量债务融资成本,优化期限结构,延长举债期限,以时间换空间。同时,遏制增量债务,继续开好前门和堵好后门,这需要我们处理好国债和地方债的比例,一般债和专项债的比例,以及专项债限额在地区间配置的比例;在堵好后门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对地方政府终身问责倒查责任的机制,需要加强对城投平台常态化、穿透式的监管。

从长期来看,应构建地方政府债务管控的长效机制,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加快投资领域的市场化改革,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城市基建领域,从而推进融资平台的市场化改革。优化央地之间的财政关系,匹配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力。

加大“税收洼地”监管力度

防范风险之外,今年审计署还提出,要严查地方招商引资“税收洼地”问题。

据了解,近些年,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给出了不同的税收优惠政策,例如企业所得税减免、个人所得税减免、增值税减免等,部分地方政府还根据自身财政可承受能力,出台了财政奖励配套政策。

特别是核定征收形成的税收洼地,由于税务机关对核定范围、应得所得税率或应纳所得税额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而且纳税人按照核定的应税所得税申报纳税,即使据以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与纳税人实际经营收入不匹配,也无需承担偷逃税的税务风险。

然而,这些优惠政策吸引了不少空壳企业,部分地区优惠政策给了,自己却没有享受到企业带来的税收与发展利好。这样的“税收洼地”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

2021年,我国首次提出了要对“税收洼地”的避税行为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中国政法大学财税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对此表示,一些税收洼地已经到了需要清理整顿的时候,打造税制有竞争力的区域,不代表是避税港,不能利用这个漏洞去偷漏税。

“在政策制定中要兼顾国内国际,提升宏观经济管理能力。随着进一步高水平对外开放,国际经济波动和国外宏观政策变化,都会对我国经济金融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反过来,我国经济的波动、政策的变化也会对外产生溢出效应,而产生溢出效应又会有反作用回来影响我们自己的经济和金融。所以,今后我们宏观政策的制定和政策出台的时机与力度,都要兼顾国内国际的情况,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对本报记者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