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智 北京报道
制造业和基建投资明显提速,对2023年年末经济增长形成支撑。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速比1—11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小幅回升,12月累计同比增长3%,较前值提高0.1个百分点。单月同比增长4.1%,较前值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增发国债和PSL落地,稳增长力度增加,基建投资累计同比增长5.9%,较前值提高0.1个百分点,是年内首次回升,当月增速也较前值大幅提高1.9个百分点至6.8%。”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此外,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也提高了0.2个百分点至6.5%,当月增速高达8.2%。分项来看,受益于库存周期触底、政策支持以及需求回暖的驱动,上游原料、中游设备以及下游行业的投资增速普遍迎来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1月,地方债发行正式“开闸”,1月17日,河南省政府将发行约247亿元地方政府债券,拉开2024年发行地方债的大幕。这也为2024年基建投资做好了资金准备。
“2024年基建投资增速较2023年的5.9%会略微加快,预计将达7%—8%。”华泰资产首席经济学家王军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各地投资加快上马
从数据来看,12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累计同比录得3.0%,持平于预期,较前值上行0.10个百分点,创近3个月新高。
全年来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9%,制造业投资增长6.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6%。民间投资下降0.4%;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民间投资增长9.2%。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0.3%,快于全部投资7.3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9.9%、11.4%。
一个亮点是,高技术制造业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8.4%、14.5%、11.1%;高技术服务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业、电子商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31.8%、29.2%。
而进入2024年,各地投资也踩下油门。
1月18日,重庆市发布52个项目、估算总投资1556亿元的项目。其中,高速公路等交通运输项目17个,总投资1295亿元;城市更新等盘活存量和改扩建有机结合项目8个,总投资104亿元;污水处理、垃圾固废处理等环保项目13个,总投资83亿元;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公共停车场、供水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5个,投资29亿元;体育等社会事业项目2个,总投资21亿元;水库等水利项目3个,总投资16亿元;能源项目4个,总投资8亿元。
在北京,2024年被定为重大项目谋划年,计划围绕核心区、城市副中心、平原新城等重点区域,城市更新、现代化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和推动实施一批区域性、功能性、引领性重大项目。同时将积极扩大民间投资,实施一批民营企业参与的特许经营项目,建立重大民间投资项目库,多种途径向民间资本公开推介重大项目,年内推介项目总投资规模将在2000亿元以上。
事实上,今年以来,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也是各地发力重点。
据了解,1月5日,山东省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27项措施支持民间投资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持续拓宽民间投资行业领域。
1月8日,重庆市提出2024年要实现“民间投资增长10%以上(不含房地产),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6%以上、占GDP比重达到60%”的目标。
而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将在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申报的基础上,抓紧开展项目筛选复核工作,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当前,各地已通过该平台公开推介项目6067个,项目总投资规模59672亿元;已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的项目1509个,项目总投资规模19462亿元。
地方债为基建保驾护航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初步统计,去年发行的专项债券中,用作项目资本金的超过3000亿元,占发行总额比例超过9%,预计拉动社会投资超万亿元,发挥了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
而今年,地方债也正式拉开发行大幕。
根据中国债券信息网信息,截至1月17日,一季度地方债发行计划已披露16877.85 亿元,其中新增一般债、新增专项债、再融资一般债、再融资专项债分别为2191.78 亿元、8492.34亿元、2690.21 亿元、3438.52 亿元。
其中,河南是2024年首个发行地方债的省份。 1月17日,河南省财政厅公开了2024年河南省政府专项债券(一期至二期)发行结果公告。当天河南成功发行了两期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合计246.82亿元,发行期限均为7年期,票面利率2.62%。 这笔资金主要用来偿还2019年到期的债券本金,即“借新还旧”,缓解地方偿债压力。
随后的1月22日,山东将发行615.6亿元再融资债券,江苏计划发行130亿元新增债券;23日,福建、天津和四川分别将发行约39.3亿元、240.5亿元和128.3亿元再融资债券。
而从整个一季度来看,山东、四川、浙江以1500亿元、1200亿元、1200亿元位列新增专项债券计划发行前三;贵州、山东、天津以924.9亿元、659.58亿元、554.55亿元占据再融资债券计划发行前三。
“经济大省扛起新增债券大梁,化债大省以再融资债券为主。这与区域发展阶段相同。”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表示。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今年,中央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期也表示,将加力提效用好2023年增发1万亿元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府投资,支持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区域协调发展、社会事业、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安全能力建设等领域,进一步提高投资精准性有效性。
“我们预测,2024年地方专项债规模会在去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或达到4万亿元左右。前三季度地方债发行会适度加力,全年总体保持均衡,将对基建投资形成有力支撑。”王军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