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悦 徐芸茜 北京报道
“听说工厂那边缺人,便决定早点去,这两年在山东打工比在老家挣得多,工作也比较有积极性。”已经从黑龙江前往山东务工的老胡(化名)表示,自己是和工友统一坐大巴返岗的。
在黑龙江省从事劳务派遣工作的王志(化名)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我负责的山东工厂仍然有着一定的人力缺口,整体呈现出企业招聘岗位多,务工人员少的特点。”
他表示,第一批务工人员的返岗集中在初六(2月16日),从黑龙江发车直接到青岛,车上都是满满当当的。陆续还有一些务工人员集中在初十(2月19日),现在已经输送了超过两百人次,过了元宵节应该还会有一批集中返岗的务工人员。
值得注意的是,春节后多地迅速吹响了“抢人大战”的号角,大手笔开通务工专列、部署跨省招工等,保证企业用工需求。
“年后,随着各地各行业的加速回暖,用工需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旺盛态势。与此同时,不少地方和企业却面临着‘用工荒’的困境。这背后实际上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是由于春节期间大量务工人员返乡,节后部分人员可能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返岗;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一些传统行业对劳动者的吸引力逐渐减弱,而新兴行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又日益旺盛,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衡。”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务工专列畅通返岗之路
此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2024年“春暖农民工”服务行动的通知》已明确要求做好出行服务,开展“点对点”返乡返岗运输服务。广泛收集农民工集中返乡返岗出行需求,根据实际需要,组织开展“点对点”包车、专列(车厢)服务。
随着节日的热闹氛围逐渐消散,各地发力抢人的号角开始吹响,多地不乏大手笔布局跨省招工、开通务工专列,以保证企业用工需求。
以山东、甘肃为例,今年的“鲁甘人力”东西部协作返岗务工的首趟专列在2月19日抵达山东,本次务工专列根据劳动者的技能特点和就业意愿,精心筛选了5000余个岗位。同时,务工专列还采取了配套提供务工交通补贴、精准提供岗前技能培训等方式,助力劳动者稳定增收。目前,山东、甘肃人社部门创新打造“鲁甘人力”东西部劳务协作品牌,已累计帮扶甘肃农村劳动力超20万人次精准就业。
事实上,多个用工大省和劳务输出省份之间的密切合作正在加深。杭州市和广元市的人社部门紧密协作,近期在广元市县区集中举办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面向广元劳动者提供1万个以上优质就业岗位,持续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点对点、一站式”包车、专车送工到企业等服务。
“春节假期后出现的‘抢人大战’每年都不同程度地上演,今年也不例外。首先,节前放假人员未全部返岗或离职,需要及时补充,保证生产服务的正常进行,造成阶段性人员短缺;与此同时,社会求职者尚未离乡进城找工作,造成招聘与求职比例失调,造成结构性缺工;此外,抢高素质的员工,通过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吸引高素质、高技能员工,能够提升员工整体素质,提高竞争力。”资深人力资源服务专家、安徽省劳动学会常务理事汪张明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政策红包”稳工稳产
值得注意的是,各地除了部署务工专列畅通返岗之路外,还纷纷出台支持性举措。
扬州市政府印发的《关于扬州市2024年春节前后保障企业用工的若干措施》涉及支持企业吸纳外地用工、保障企业留工稳岗、组织关爱暖心慰问行动和丰富节日文化生活等多个方面。
丽水市出台的用工调剂政策为春节期间用工需求量较大的企业提供余缺调剂服务,对民办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企业招用省外务工人员且工作满1个月的,给予1000元/人的补贴,最高10万元。
据了解,绍兴市、杭州市、湖州市等地同样纷纷出台了企业稳工稳产政策举措,涉及交通补贴、用工补贴多项内容,真金白银支持企业生产。
“这些政策旨在保障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稳定就业市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劳动关系。对于企业来说,这些政策可以缓解用工压力,提高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对于劳动者来说,这些政策可以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和就业稳定性。”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汪张明指出,今年“抢人大战”中,各级政府主动参战,尤其是各级人社部门,以春风行动为载体,主动联系输出地资源,跨省市助力企业抢人;与此同时,企业年前就有所行动,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积极稳定熟练工、技能工,提前做好稳岗、拓岗工作;此外,真金白银抢人,相比较前几年的抢人,政策更有针对性,行动更具长远性。
据了解,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九部门联合在全国开展的2024年春风行动于1月25日启动,各地大力开展送岗服务,组织“点对点”人员输送,推动劳动者有序返岗、就业创业;大力开展劳务对接,加强招工指导服务,助力企业顺利开工;举办招聘活动,提供有温度的就业服务,推动提升劳动力市场热度,提振劳动者信心。截至2月17日,各地已累计举办各类招聘活动1.8万场,发布岗位1000万个,全国就业工作实现“火热”开局。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