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402/20240227115839wnBtgweC3n.png

恋爱险保不保险?大学花199元买恋爱险,9年后成功兑付1万元,新“品种”又来了

李明会 2024-2-27 16:08:24

“恋爱合约”承诺结婚后兑现一万元礼金等

本报记者 李明会 北京摄影报道

“没想到真的成功兑现了。”今年,刚和男朋友领证结婚的李女士收到了某大型寿险公司发来的保险赔付金和结婚祝福短信,“2015年,在大学时期花199元买的恋爱险,2024年成功兑付1万元。”

“给爱一份承诺:指定期限内与心上人结婚即可获得一笔结婚礼金!”九年前,类似充满噱头的宣传,让恋爱保险在情侣群体,特别是校园情侣中风靡一时。彼时市面上的恋爱保险大多承诺,投保人若在3年后、10年内与指定心上人登记结婚,即可选择兑换一万朵玫瑰或一万元礼金,“来一场永不分手的恋爱”。

现如今,恋爱保险被叫停下架,但保单生效之日已到。2月26日,《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社交平台上,有不少消费者晒出到账截图,他们和李女士一样,收到了来自保险公司的万元“祝福金”,也有消费者不要现金要“浪漫”——成功兑付一万朵玫瑰花铺满婚礼现场,但亦有不少人直言“恋爱保险不保险”,“原保险合同无效”,保险公司“拒不理赔”“拖延理赔”。

“昙花一现”的恋爱险,保不保险?

2015年,多款冠以爱情之名的恋爱保险悄然诞生。不少保险公司打着“爱情”的旗号,借着情人节、七夕节,甚至是光棍节大做文章,将这类保险推向市场,一时风头无两。

不过,恋爱保险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上架没多久就被叫停。2017年初,原保监会印发了《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产品开发指引》,其中规定不得开发对保险标的不具有法律上承认合法利益、无实质内容意义、炒作概念的噱头性产品。此后,恋爱保险逐渐退出市场。

现如今,原来已经卖出的恋爱保险期约已至。记者注意到,那些手握“恋爱凭证”、将爱情进行到底的情侣有人欢喜有人忧。

“一周内就到账了,买过最合适的保险,没有之一!”谈到恋爱保险的理赔过程,金女士直言“很丝滑”,“直接给客服打电话,然后按照规定上传资料到邮箱即可完成申请,最后坐等一万元到账就行了。”

来自北京的蒋女士则选择兑付一万朵红玫瑰,请花艺师打造成婚礼的花墙,让参加婚礼的宾客在此打卡留念,一起见证他们的爱情。

不过,同样是三年之后成功领证,对于一部分投保人而言,恋爱保险既不保险,更不浪漫。

“按要求提交了资料,但保险公司迟迟不给理赔。”“买的时候说只要结婚证,现在理赔却要出具婚宴发票,不办婚宴就不能理赔。”“一直卡在理赔审核,打电话催了无数次。”……类似“拒不理赔”“拖延理赔”的现象并不少见。

对此,北京若轩律师事务所负责人黄涛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表示,消费者是否登记结婚具有人身属性,此类人身保险因为缺乏合法有效保险利益,可能导致消费者已经签订的保险合同无效,恋爱保险或面临无法正常理赔的风险。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在与恋爱保险相关的司法实践中,亦存在“不理赔但退保费”的情况。

“500元存银行还有点利息,买个保险还让我倒亏几十元的邮递费。”收到法院判决书的时候,虽然小郭早有心理准备,但还是有些郁闷,直言“亏了”。根据法院判决,小郭此前与保险公司签订的《恋爱保险合同》为无效合同,因此法院不支持小郭要求保险公司给付9995元婚礼赔偿金的请求,但要求保险公司退还保费。

黄涛解释道,“消费者在投保中并不存在任何过错,根据司法审判实践,消费者仍有权要求保险公司退还相应的保险费。”

换汤不换药?恋爱合约又登场

恋爱保险早已下场,但记者注意到,一种名为“恋爱合约”的商业行为又登场。

1.png

某在线购物平台销售的“恋爱合约”

在某电商平台,记者通过输入“恋爱保险”“恋爱合约”等关键词,发现了一款名为“丘比特恋爱合约”产品。产品官网显示,目前已有12万名情侣购买该产品。

据悉,该产品面向学生、异性、同性情侣,签约人通过交199元至520元不等的费用,得到一份约定。凭此约定,在合约签订3年后10年内结婚,即可选择兑换一万元礼金、一万朵玫瑰、一万元钻戒或一万元旅拍。

对此,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律师王傲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恋爱合约”虽然与恋爱保险相似,但其只是普通的合同,受到《民法典》等相关法律的约束,目前来看尚不存在因违反禁止性规定而直接被认定无效的情形。

她补充道,商家售卖恋爱合约,买卖双方类似于“对赌”,需要提醒各位情侣不要冲动消费,因为售卖方多是小微企业,“恋爱合约”兑现期限也比较长,商家可能提前“跑路”或“已读不回”,到期后买方将有无法兑付的风险。

黄涛也指出,目前网络上销售“恋爱合约”由恋爱男女双方签订,相关机构居中收费“担保”男女最终登记结婚。这些机构本身并不具有保险或担保资质,且男女双方婚恋自由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能以任何形式限制和干涉婚姻自由,否则所形成的“合约”或“担保”都因违反法律或者公序良俗而无效。需要警示,一些机构销售类似“合约”构成非法经营,或存在以此骗取消费者资金的非法动机,婚恋男女应互相尊重婚恋自由,一纸合约或许只是他人谋利手段,却并不能成为双方爱情的“保险柜”。

记者注意到,这款名为“丘比特恋爱合约”的产品声称“是全球唯一一家成立超过10年、签约用户超过10万、所有符合申请条件的情侣全部得到兑换的恋爱合约”,合约落款处盖有“成都相思树科技有限公司”的印章。不过,记者并未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到该公司信息。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