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402/20240229172949ZLHrf3Lg06.png

又火了!富贵“险”中求:存款利率下行,储户瞄准增额终身寿险

李明会 2024-2-29 23:54:39

本报记者 李明会 北京报道

“曾经给客户推荐保险有负罪感,现在客户主动找我追加保单。”2月28日,谈到当下银行人卖保险的现状,某大型国有银行客户经理对《华夏时报》记者坦言,低利率环境下,储户对保险的接受度越来越高。“几年前一推荐保险,客户就连连摆手拒绝,让我一度觉得自己在坑人,现在看来并非如此。”

《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自2022年以来,银行存款挂牌利率已历经多轮下调。展望后市,在银行息差创历史新低的情况下,业内多分析认为存款利率有望继续下调。

如何让手中的钱保值增值?

“短期放银行,长期放保险。”近日,来自北京的陶先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公司发了年终奖,本打算去银行定存,没想到现在三年期的利率都已经降到3%以下,最后在客户经理的推荐下,还是选择了具有理财属性的保险增额终身寿险,早点锁住3%的复利。”

记者注意到,像陶先生一样,当下增额终身寿险成为越来越多人对抗利率下行的“利器”。

存款利率下行,增额终身寿险来“补位”

近年来,稳定了7年之久的国有大行存款挂牌利率一路“跌跌不休”,短短两年已历经四轮下调。

2022年9月、2023年6月、2023年9月,以及2023年12月,主要商业银行分别调整了存款挂牌利率,多地中小银行存款利率跟随下调。目前,多数商业银行存款利率已正式告别“3时代”,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邮储银行六大国有银行三年期存款利率均降至2%及以下。

存款利率“小步快跑”持续下行,也给居民财富保值增值带来了压力。为了多赚点利息,“特种兵”跨省存款、定闹钟抢购大额存单等新闻屡见不鲜。

如今,在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行背景下,增额终身寿险再次走红。

“今年定存三年期的利率都赶不去年2年期的了,真实感受到了银行降息。” 近日,来自江苏的王女士对《华夏时报》记者感叹道。去年,她刚刚给家里的孩子买了一份增额终身寿险,“交三年,每年5万元,现金价值在第八年回本,长期复利逼近3.5%,现金价值需要20年翻倍。”对此,她很满意,打算今年再找客户经理为自己追加一份同类型的保单。

像王女士一样,不少人都将增额终身寿险作为一个爆款理财替代品,而增额终身寿险每次“翻红”也无不得益于利率下调。特别是在去年,伴随银行存款利率调整、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下调,销售增额终身寿险的保险公司和保险中介也一度迎来爆单。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此前发布的2020年、2021年中国保险行业银行代理渠道业务发展报告显示,2020年和2021年,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占据银保市场绝对主流地位。2021年,终身寿险占据期交产品年度销量前十中的七席。

稳赚不赔?“网红”产品背后存隐忧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增额终身寿险并非稳赚不赔,如果投保人中途退保,只能领取保单的现金价值,损失较大。

“增额终身寿险不等同于存款,”某大型寿险公司保险代理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前者有封闭期,如果刚买几年就取出,必然要亏钱。”

此前,海南前银保监局就曾发布《关于警惕增额终身寿险误导宣传的风险提示》称,增额终身寿险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身故或全残保障,部分增额终身寿险产品宣传时将其与银行理财产品进行简单对比,忽略其保险保障功能,并诱导保险消费者中途退保,容易造成消费者经济损失。

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第四十七条规定,保险消费者中途退保,可退还的是保单的现金价值而非全部保费。增额终身寿险的现金价值一般在前5年低于累计缴纳保费,之后才可能逐渐超过累计缴纳保费。

根据中国精算师协会有关统计数据,若在投保后第一年退保,可能损失10%-60%的保费,前期退保损失较大。“请消费者投保前做好长期规划,购买与自身预期相匹配的保险产品。”海南前银保监局如是提醒。

银保手续费虽降,银行依旧热衷卖保险

去年8月,监管部门严格“报行合一”要求,保险行业下调银保渠道手续费率,有业内人士预计降幅超六成。受此影响,一些银保渠道销售的保险产品曾短暂停售,后又陆续重新准入。

不过,记者注意到,手续费虽降,银行对于卖保险的热情依旧不减。

“我们也开始卖保险了。”某农商行工作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去年10月,该行就打响了“开门红”,将保险作为主推产品类型之一,“一个月三十万保险任务。”

无独有偶,为备战2024年“开门红”,不少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也将重点放在保险销售上,“保本保息”“提前锁定利率”成为主要卖点。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上半年,多家上市银行中收虽降,但其中的保险业务收入却逆势大增。其中,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银行的代销保险业务收入增速超100%。此外,多家城商行表示,保险业务增长的正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理财、基金代销业务收入的下滑。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