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悦 徐芸茜 北京报道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一头连着亿万群众,一头连着发展大局。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指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城镇新增就业和城镇调查失业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反映了政府对就业形势和经济发展的关注和重视。‘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表明政府对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性有清晰认识,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表明政府目标是控制失业率在合理水平,维护社会稳定,提高就业质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陈建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安徽省劳动学会常务理事汪张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在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大环境下,目标实现所面临的压力仍然不小,需要挖掘新就业渠道,鼓励国有企业释放就业岗位,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政策性托底困难就业群体就业,将有利条件变成就业的强劲动能。破解高校毕业生和青年就业难题,短期靠拓岗稳岗,长期靠经济发展。”
新增就业目标1200万以上
2023年,实现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完成了去年的就业目标,而今年的就业目标为“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黄守宏先生在出席当日吹风会时指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更加突出了就业优先导向,制定了一系列措施。首先,从导向上来讲,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城镇的就业预期目标设定为1200万人以上,大家要注意“以上”,去年是用“1200万人左右”,今年是“以上”,这就体现了党和政府做好就业工作的力度、决心和鲜明的政策导向。
陈建伟表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和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一方面,需要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政府未来将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促进创业创新等,同时应关注就业质量和稳定性,确保新增就业岗位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政府需要继续改善就业服务体系、加强职业培训、促进灵活就业等,同时应关注就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供需匹配,确保失业率的稳定和可持续性。
事实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对稳就业的支持,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
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近年来,中央始终强调就业优先战略,不断推出稳就业政策,这对于稳定社会就业局势、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稳就业政策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失业率,保障了民生,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这些政策的出台体现了我国政府对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视和对经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
“就业优先战略是中央一直强调的重要方针,不断推出的稳就业政策对于保障就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政府应该继续加强就业优先战略的实施,不断完善就业政策,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就业环境。”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保驾护航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陈建伟认为,当下青年就业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议题,青年群体的就业情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的生活质量、未来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当前,青年群体的就业压力不减。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青年就业市场竞争激烈,许多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部分高校毕业生专业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导致结构性就业矛盾。此外,一些青年可能只能从事低薪、低技能工作,工作岗位对技能的要求低于求职者的技能,就业质量不高。
在此情况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首先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既包括宏观政策,今年加强财政、金融等政策对就业的支持力度,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同时,专项促就业政策也加大力度,比如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稳岗扩岗专项贷款、就业社保补贴等。
与此同时,加大重点行业企业和重点群体的支持。要求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的支持,加大对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帮扶。同时对社会上关心的公平就业、权益保障等工作做出安排。
除此之外,将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要适应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等领域的人才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通过实施这些政策,既能缓解当前就业压力,同时也能够提高劳动者素质,满足经济发展所需的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黄守宏认为,我们国家现在就业压力大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现在很多行业、很多领域、很多地方,既有有人没活干的问题,也有有活没人干的问题。现在很多行业和领域都存在人才短缺问题。从这些短缺背后,反映出我们的就业潜力,所以关键是要采取措施,使我们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相匹配,包括劳动者的就业技能、专业和能力要适应需求。
“总体来看,今年稳就业确实有很大压力,同时也有很大的潜力,要把这些潜力充分释放出来。今年的就业情况一定会是好的。”黄守宏表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