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403/20240306221713qfYLWmjaFp.png

银行业积极布局“新质生产力”,大模型应用初露锋芒|两会重磅

冯樱子 2024-3-7 13:44:50

本报记者 冯樱子 北京报道

“新质生产力”成为今年两会期间最亮眼词汇。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而对于银行业而言,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动力依旧是“科技创新”。

当下,从ChatGPT的推出到Sora的横空出世,有关大模型的讨论被推向高潮,大模型也成为目前各家银行关注的焦点,被认为是银行业的“新质生产力”。

截至目前,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在内的多家全国性银行,都明确提出探索大模型的应用,部分大行已开启自研金融大模型之路。

“如果一直拿着旧船票,就无法登上高质量发展的航船。”兴业银行董事长吕家进任职初期就曾提出,科技是商业银行转型下半场最大的驱动变量。

在当前息差持续缩窄、营收增速放缓的环境下,银行正在进行一场“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这次数字化变革的力度和决心都是空前的。

大模型应用初露锋芒

近年来,如火如荼的大模型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到各个工作领域,金融业也不例外。

在ChatGPT首次问世后三个月,邮储银行、兴业银行、百信银行、新网银行、中信银行纷纷宣布将接入“文心一言”等大模型平台。

2023年3月,农业银行推出了类ChatGPT的AI大模型应用ChatABC。《华夏时报》记者从农业银行方面获悉,1.0版本ChatABC大模型可初步具备自由闲聊、行内知识问答、内容摘要等多类型任务的服务能力,已在该行内多个渠道以多轮问答助手、工单自动化回复助手等形式面向内部员工开放试用。

同样是去年3月,工商银行与多家机构联合发布了基于昇腾AI基础软硬件平台的金融行业通用大模型,实现了企业级金融通用模型的研制投产,并应用于工商银行的客服、营销、运营、风控等业务领域。

业内认为,金融业具备大规模、高质量的数据资源和多维度、多元化的应用场景,被视为大模型技术应用的最优行业之一。

以ChatGPT和Sora为代表的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也将为金融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技术手段和发展机遇。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生成式AI正在席卷金融业,释放新的生产力,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塑全球金融业的格局。

在过去一年里,多家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明确在2023年半年报中提出对AI大模型等相关布局。

在落地应用方面,已有银行率先将大模型技术应用于智能客服场景,并正在研发大模型在辅助研发、文本生成环节的应用。

招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息技术部副总经理王皓在公开场合介绍,招商银行自2017年起开始耕耘于大语言模型研究,并不断尝试用数据驱动来优化迭代自身模型能力。从应用场景来看,已分别在面客类推出智能财富助理“小招”以及AI Agent的应用。

王皓表示,“小招”解决两个非常关键的点,一个是多轮绘画的意图识别在过往的技术里包括 LSTM(长短期记忆网络)是有些缺陷的,第二个关键点是回复内容可能需要进行一些人工审核和强化;在对内服务类,针对全行各条线员工开发办公助理和岗位助理的相关应用。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张宁表示,整体来看,目前银行大模型应用处在赋能向增能转型阶段,银行通过引用大模型技术解决传统客服死板、交流不够灵活、提取信息不够充分等问题。

下一步,银行探索大模型走向核心业务场景,其中,大模型技术有望在风险防控环节发挥出关键作用。

有业内分析人士提出,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大模型海量神经网络数据检测客户各类行为,提高自身风险管理决策能力;另一方面,金融监管部门可以利用大模型优秀的逻辑推理能力,协助工作人员提高对财务造假等违法行为的监管查处效能。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吴琦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随着以Sora和ChatGPT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在银行业务和场景中的深度应用,将催生金融服务新范式。比如应用于智能客服、智能营销、智能风控、反欺诈等方面,在客户金融需求、客户智能服务和员工数字化能力方面带来指数级跃升,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为银行提质降本增效,推动银行业务变革升级、迭代与重构。

在数字化时代,强化金融科技创新已成为当前发展数字金融的必然选择,大模型新技术则有望成为推动行业创新的重要引擎。

商业银行掀起新一轮技术竞赛

银行业这一轮的数字化转型似乎迫在眉睫。

金融供给侧改革使得原来的高息揽储、高息放贷的传统发展模式无以为继,银行亟须通过整体的数字化转型来提升自己的差异化和精细化的经营能力,降低成本,发展自身竞争优势。

江苏苏宁银行金融科技高级研究员孙扬表示,目前,资产利率持续下行,息差压力增大,在低息差的前提下,银行如何实现商业可持续化,关键就在于数字化转型是否成功,是否实现业务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全流程数字化。

近两年,尽管商业银行面临营收增速放缓压力,但从财报中可以看出,各家银行对于金融科技的投入、对于AIGC和先进科技体验的投入热情有增无减。

2023年半年报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内,招商银行信息科技相关投入金额52.06亿元;光大银行科技投入金额20.43亿元,此外,兴业银行2023年上半年科技投入33.27亿元;渤海银行实现科技投入5.3亿元,同比增加4.89%。

“数字化转型如果真正实现,可以显著降低银行经营成本和费用,增加银行的利润空间,还可以显著提升银行的产品竞争力、银行和实体经济的融合程度以及银行风险管控的能力。”孙扬说道。

对此,中信银行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介绍,早在2017年,中信银行就全面启动、自主研发了人工智能平台“中信大脑”,目前,该AI技术生态体系已落地场景超1000多个,替代大量高频、简单的手工操作,日均调用量达千万级,攻克了NLP自然语言理解、图像/文字识别、计算机视觉、图计算等关键技术,技术成果遍布全行经营管理多个应用场景。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动力。”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科技创新衍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是新质生产力的现实体现。金融支持服务新质生产力,重点和关键是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加大对科技创新和科技型企业的支持和服务。”

与此同时,为了配合转型,银行也积极调整组织结构,例如民生银行成立了数字化金融转型牵头部门“生态金融部”;建设银行、中信银行等多家银行专门成立了数字化转型办公室等。

吴琦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新质生产力是科技生产力,也是绿色生产力,银行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发展,其中之一就是完善内部组织架构和经营机制,明确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成立科技金融事业部、科技支行等,优化考核与尽职免责制度等。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主任毛基业表示,技术带来30%的回报,70%都是通过组织变革、流程再造、生产关系改变带来的成效。

不过,当前生成式AI技术在各个细分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萌芽状态,金融业在大模型实际落地过程中,还存在着算力、数据治理等诸多成本和监管问题。

交通银行副行长钱斌指出,金融领域的专业数据和公共数据不足,由于金融制度的差异,无法完全照搬国外的金融语料、金融知识。而金融服务的专业性、精准性又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效果和可信度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在丰富数据种类、强化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质量、保障数据安全、完善数据共享机制等方面还任重道远。

在银行打造科技硬实力的战略规划上,金融大模型已然占据一席之地,下一步推进还需保持谨慎态度。

或许,诸多发展情况在2024年将初见分晓。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