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403/20240307144926aY2uFbTfte.jpg

全国人大代表王彩云:加快形成奶业新质生产力,要坚持全链创新推动成果转化|两会声音

黄兴利 2024-3-7 16:29:26

本报记者 黄兴利 北京报道

近年来,随着国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消费者对高品质、高营养乳制品的需求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我国奶业也实现突飞猛进的发展,产量、质量、装备水平等各项指标稳步提升。作为在奶业一线参与研发20年的科研工作者,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高级专家,伊利集团全球创新中心科学研究总监王彩云见证了整个行业的崛起与变迁,也有诸多感慨。

“我在奶业一线做研发20年,我亲眼见证了中国人从‘喝到奶’到‘喝好奶’的重要历程,这些都是‘科技创新’带给我们的改变。”王彩云表示。

奶业如何打造新质生产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记者了解到,王彩云在今年两会关注的重点方向是“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她上会带来的议案主要是“如何通过加强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做优奶业精深加工项目、提高益生菌菌株的研究与应用水平,更好满足国民营养健康需求”。

“为给消费者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需要我们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实现中国奶业的高质量发展。”王彩云以书面形式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此表示。

谈及如何加快奶业形成新质生产力,王彩云对本报记者指出,首先要坚持全链创新,推动成果转化。其次是紧抓发展机遇,促进数智升级;第三是推进绿色转型,构建零碳产业链;第四是打造创新融合平台,加强创新人才培养。

她以伊利举例称,伊利通过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已形成“从一棵草到一杯奶”的创新链路,解决全产业链技术瓶颈,加速推动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此外,伊利在业内最早推动数字化转型,如今将数智化升级贯穿于全产业链各个环节中,例如在生产端打造智慧牧场和智能工厂,在消费端推动消费者数智化运营。

王彩云强调指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应当加强科教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与平台打造,加强对于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的培养与保护,为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优秀人才队伍,实现更多的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

“伊利建立了三级研发平台,共同构建了伊利的技术主体。在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伊利作为重要合作方和参与方,联合其他共建单位致力围绕全产业链进行创新链布局,开展高水平协同创新。伊利还在加强对于创新人才和创新成果的培养与保护,为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优秀人才队伍,实现更多的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王彩云介绍称。

加强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

近些年,乳制品市场竞争激烈,行业企业也逐步意识到,如果沿袭传统的生产模式和营销策略,无法守住市场地位。只有不断参与科技创新,才能在产品种类、品质提升、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王彩云对此深有感触,她提出,服务保障国家安全大局,必须加快在奶业精深加工、自主菌株研究和应用等方面实现突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确保产业链的稳定与安全,将“奶瓶子牢牢地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

她以乳铁蛋白提取技术举例称,此前,我国乳铁蛋白原料基本依赖进口,价格贵、还经常缺货,如何提取一直是行业难题。“我们对乳铁蛋白提取技术的研究有16年,首创了乳铁蛋白定向保护技术,能够将常温纯牛奶中乳铁蛋白的保留率由原来的10%提高到了90%以上,这一研究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还率先打破国外关键技术壁垒。同时,我们还实现了成果转化。”王彩云说,伊利利用自己的平台设计合适的生产设备,解决了工业化生产的难题,推出金典活性乳铁蛋白有机纯牛奶,让消费者不用花费太多的钱,就可以享受到更全面的营养支持,是全球乳业技术突破和应用的有益尝试。

此外,在产业链其他关键技术攻关领域,奶业巨头也在持续发力。以益生菌产业为例,我国益生菌产业起步较晚,仍面临差异化功能菌种缺乏、基础研究滞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口菌种占据原料市场大部分份额等挑战。

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全面推进,国民的营养健康意识逐步提升,益生菌作为膳食补充剂、保健食品等功能食品的一种核心原料,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相关产品市场需求随之上涨。有数据显示,全球益生菌市场规模2026年或将达910亿美元,预计以8.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中国益生菌消费市场规模有望在2026年达1377亿元,预计以每年11%—12%的速度快速增长。

益生菌被视为食品科学领域的技术“芯片”。王彩云谈到,为开展益生菌的自主研发,伊利的科研团队足迹遍及蒙、藏、滇、贵、川等全国各地,从大山和草原深处,采集中国原生菌株,搭建“自主菌种资源库”进行筛选培育。目前,伊利自主知识产权益生菌BL-99研究成果在全球顶级科技期刊《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伊利正在不断推动实现从“进口菌株”到“中国专利好菌”的进步,逐步打破进口菌种垄断的市场格局。

“近些年,我们也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许多关键技术突破,部分国产菌株也实现了产业化应用。但在提高益生菌菌株研发与应用水平上,我们依旧任重而道远。”王彩云指出。

责任编辑:黄兴利 主编:寒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