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佳佳 李贝贝 北京报道
硅料价格结束上涨!
记者获悉,自2024年1月17日以来,硅料价格上涨了4周。不过,根据3月6日晚间硅业分会最新报价显示,当周除n型颗粒硅价格延续上行外,n型棒状硅价格基本稳定,成交区间为7.10-7.3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7.21万元/吨,环比持平。单晶致密料价格轻微下滑,成交区间为5.50-6.40万元/吨,成交均价为6.04万元/吨,环比下跌0.49%。
SMM光伏首席分析师史真伟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硅料虽然说有所反弹,但后续阶段肯定要经历降价,其降价前期的一个标志是硅片排产的降低,按照现在下游的需求,硅片的排产不会一直这么高,并且现在的库存压力一直是在持续上升的,硅片后面应该要经历一个减产的过程。”
硅片累库压力剧增
记者了解到,3月硅片产量预计超过70GW,环比增幅约9.4%。并且,根据各家企业的生产规划,3月没有企业有减产计划,目前硅片总库存已超过10天,供应链销售压力剧增,市场博弈将进入白热化阶段。
从需求端来看,近期,下游硅片开工率充足,但硅片企业的集中采购行为或有所推迟,对原料价格的接受程度依旧较低。
据硅业分会分析,主要有三点原因:一是因为最主要各家为保住市占率接近满负荷生产,截至目前硅片行业平均开工率达到85%以上;二是在产线调整过程中企业选择提前布局;三是大幅降低开工率将显著影响非硅成本,目前市场主流的N型硅片产品低价已经击穿现金成本,因此各家都会加强精细化的成本管理。
据记者了解,受供求关系影响,硅片价格连续下滑,其中M10单晶硅片(182 mm /150μm)成交均价维持在2.05元/片,周环比持平;但n型单晶硅片(182 mm /130μm)成交均价降至1.95元/片,周环比下跌1.52%;G12单晶硅片(210 mm/150μm)成交均价降至2.80元/片,周环比下跌3.11%,降幅更甚。
史真伟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今年全年,硅片的排产不会一直这么高,后边是会有降低的。3月份,n型硅料价格应该是持平,不会有多大上涨空间。”
对于硅料价格接下来的走势,史真伟进一步向记者分析,“预计今年硅料价格会在一个低位的空间震荡,以n型料为例,现在的价格应该还在震荡区间内,可能向上方有一些空间,向下方也有一定空间。他表示,今年n型料价格的低位,应该是在6.78万元左右一吨。”
谈及硅料价格,大全能源公司董秘办工作人员称,“在短期内,公司预计硅料价格2023年和2024年基本是差不多的,一季度可能会稍微有一点小幅的回升,但二季度到三季度根据市场的情况,可能有一定的波动,应该有小幅的下跌,总体来说供应端还是比较稳定的,看下游需求端的情况。”
龙头企业继续扩产
不过,从产量来看,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2月份,国内多晶硅产量为17.52万吨,环比上涨2.28%。硅业分会预计,3月份多晶硅产量约18.5万吨,增量在5%左右。
产能方面,一线厂商也未放慢扩产的脚步。据大全能源董秘办工作人员透露,“公司的名义产能是20.5万吨,内蒙古二期的项目预计在今年二季度会投产,差不多项目达成以后,公司总体产能会达到30.5万吨。”
据公司控股股东开曼大全公告,公司的 n型硅料产量占比在12月已接近 60%。2023年多晶硅产量为197831吨,销售量为200002吨。预计2024年全年多晶硅产量28万吨到30万吨。
记者获悉,2023年以来,新增产能进一步释放,多晶硅价格由年初的约24万元/吨下降至年末的6万元/吨,降幅接近70%。受此因素影响,硅料企业利润下滑严重。
以号称硅料“天王”的大全能源为例,根据大全能源披露2023年业绩快报透露,公司报告期内预计实现归属净利润约为57.63亿元,与2022年全年利润相比,利润减少了逾133.58亿元,同比下降69.86%。大全能源董秘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司仍是满产满销的状态,公司的硅料价格基本和市场走势一样。
“硅料价格暴跌也算是利润回归,让利下游,市场供应相对比以前宽松很多。”方文正向记者表示,他提到,“硅料市场是寡头垄断的市场,能决定企业生存的也就是成本,当前,这一市场竞争格局不算太激烈。”
隆众资讯光伏分析师方文正告诉《华夏时报》记者,一线厂商的毛利率仍有20%左右,而在2022年硅料价格高时,硅料环节利润可以占到产业链利润的70%以上。
记者了解到,上周国内多晶硅生产企业共计17家。n型硅料有新成交的企业数量为5家,p型硅料有新成交的企业数量为7家。整体来看,上周有新签单企业数量较多,企业签单品种差异较大,造成不同品种价格变动。
其中,n型硅料价格稳定,仅有两家一线大厂签订较多订单,新签单价格无变动。p型硅料价格轻微下滑,主要是由于新投产企业及小产能企业新签部分低价单。n型颗粒硅由于价格较低且品质较好的缘故,近一周有大量成交,价格轻微上调。
方文正对记者表示,“涨价的硅料主要还是高品质硅料,确实是比较紧缺,下游的排产比较高,需求增加了,价格就自然涨起来了。”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