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奕 胡金华 上海报道
曾在2023年12月冲击创业板折戟的上海国创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创医药”)再次有了资本动向。
据中国证监会网上办事服务平台,日前,国创医药已在上海证监局办理辅导备案,计划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A股上市,辅导机构为民生证券,但拟上市板块并未透露。针对本次IPO详情,《华夏时报》记者多次致电国创医药,但并未得到任何回复。
“国创医药在终止审核3个月后再次重启IPO,显示出公司对资本市场的坚定信心和强烈的扩张欲望。”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但在IPO市场有所收紧的情况下,如果公司IPO再次失利,将对企业产生一定的影响,可能导致公司资金压力加大,运营困难,甚至影响公司的发展战略。
核心产品均靠收购而来
公开信息显示,成立于2003年3月的国创医药,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及代理等业务于一体的综合型医药企业,主要收入来源系化药制剂、原料药、中间体及中成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根据此前的招股书,2020年至2022年,国创医药的营收分别为4.19亿元、3.90亿元和4.47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42.30万元、6989.64万元和8419.20万元。可见,国创医药在报告期内业绩稳步增长,只有2021年因为主要产品普瑞巴林胶囊中标第四批国家集采,销售价格下降而导致收入有所下滑。
目前,国创医药的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其核心产品为普瑞巴林胶囊,是国内首仿药,该药品于2020年通过一致性评价,并进入国家药品集采,被批准用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纤维肌痛、成人部分性癫痫发作的添加治疗。
该产品在2020年至2022年占公司收入的比例分别为45.01%、41.46%和37.05%,占毛利的比例分别为71.22%、66.11%和62.02%。值得注意的是,在集采前,普瑞巴林胶囊的平均销售单价为6.01元/粒。集采实施后,2021年、2022年平均销售单价为2.94元/粒、2.48元/粒,单价下降近五成。
对此,国创医药也坦言,如果未来普瑞巴林胶囊市场竞争情况、终端市场需求、集采情况等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而公司在研产品研发进度、市场销售情况不及预期,将会对公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
在中成药领域,国创医药的两款产品益心舒颗粒和颈康胶囊实现了收入快速增长。根据招股书显示,仅在2022年,自家的益心舒颗粒已在国内全剂型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三。
但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三款主要产品,都并非国创医药自研获得。公开信息显示,国创医药于2018年以约1.89亿元的价格收购重庆赛维药业有限公司51%股权及金华康润生物技术有限公司100%股权,获得普瑞巴林胶囊和原料药的药品批准文号、药品注册批件及商标。2021年,国创医药通过收购山东中泰91%的股权,交易对价1.18亿元,由此获得包括益心舒颗粒、颈康胶囊在内的多款产品线。
这也引发了监管部门对其研发能力的质疑,在两轮问询中,深交所均要求国创医药结合核心产品均来源于收购的情况,说明其核心竞争力和成长性、创新性。而这也为其前次IPO失败埋下了伏笔。
另一方面,国创医药自2016年11月“阿维莫泮”和“阿维莫泮胶囊”两款化学新药生产经审核批准后,再无新药申请记录。对此,广州正念健康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权津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国创医药这几年确实在新药研发方面没什么动作,这在仿制药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是个劣势。没有新药的支撑,公司要想在市场上脱颖而出确实不容易。
三创四新定位受质疑
事实上,早在2022年12月,国创医药便向深交所创业板递交IPO申请,在经历了三轮交易所问询并完成了两轮问询回复后,国创医药在2023年12月终止了IPO。前次IPO,国创医药原计划募资7亿元,其中,3亿元用于新建生产基地项目,2.04亿元用于研发中心建设项目,1.91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时隔三个月,再次重启IPO,可见国创医药对资本市场的执着。随着辅导备案的公示,国创医药冲刺创业板IPO折戟的原因也随之曝光。辅导备案报告显示,国创医药因保荐机构就三创四新属性与深交所创业板审核中心进行了沟通,经综合考虑后撤回创业板上市申请。
国创医药的创新能力不足,还体现在研发投入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国创医药研发投入仅分别为1513.23万元、2409.79万元和3033.56万元,三年累计研发投入金额为6956.58万元。而同期国创医药的市场推广费分别为1.21亿元、6409.51万元、6078.7万元,三年市场推广费合计2.46亿元。以此计算,国创医药三年间研发费用仅为市场推广费的28%。
国创医药近年销售费用虽然受主要产品中标集采影响,导致所需市场推广力度下降,但是市场推广费用每年仍有6000万元以上,占销售费用比例始终超过80%。根据公司的首轮问询回复,2020年国创医药举办了1668场学术推广等会议,2021年和2022年,分别办了991场和802场。以每年365天计算,2022年,国创医药平均每天要办约2.2场会议,2020年每天则要办4.57场。
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国创医药用于会议服务的金额分别为5827.43万元、3366万元和3552.13万元。虽然总支出整体在减少,但平均每场会议的花费却呈现整体增加态势,2020年至2022年,该公司平均每场会议花费分别为3.49万元、3.4万元和4.43万元。
此外,国创医药2020年至2022年,在拜访推介方面的金额分别为3819.08万元、2105.73万元、1868.41万元。其中,2021年和2022年,国创医药平均每天花在会议或拜访推介上的费用都接近15万元,而2020年平均每天甚至高达26万元以上。
对此,何权津表示,关于国创医药的销售费用,确实挺高的,这在医药行业里并不罕见,但这么高的比例还是挺少见的。在现在医药行业反腐的大背景下,这点尤其需要注意,因为高昂的推广费用很容易成为监管部门关注的焦点,这对IPO进程可能不太有利。
自2023年8月开始,医药领域的反腐风暴不断深入,有关部门频繁发声,交易所严查推广费。国创医药的推广业务也因此遭到了深交所的严格审问,有关推广业务营业成本的具体构成、主要推广服务商具体情况、是否存在商业贿赂等违法违规行为等问题均被要求详细说明。
“随着医药领域反腐风暴的持续发酵,相关部门对医药企业的推介费用进行严格监管,可能给国创医药的IPO进程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国创医药的学术会议、拜访推介业务发展中存在着潜在的违规风险,如虚假宣传、贿赂行为等,这些可能会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和审查,影响公司的IPO进程。因此,国创医药需要加强对推介业务的监管和合规管理,确保推介活动的合法性和规范性,避免引发不必要的风险和问题。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