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403/20240316101526t7uT9naJ2R.jpg

社会心理服务之企业怎么做?——华夏时报社党委副书记闫洪丰对话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檀培芳

颜源 2024-3-16 13:32:26

本报记者 颜源 于娜 北京报道

企业系统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领域,关系到员工生活成长、企业经营发展与社会安定和谐。然而,很多人对企业中的社会心理服务如何开展仍存在疑惑,为此,华夏时报社党委副书记、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专家闫洪丰,对话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主任檀培芳,一起探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在中国企业的探索与实践。

企业社会心理服务的核心与关键

《华夏时报》:请两位老师介绍下,企业中的社会心理服务是什么?有哪些专业理论、研究方法?

檀培芳:企业心理服务旨在帮助管理者解决与人际有关的管理难题,帮助员工解决与工作绩效有关的心理困扰问题,提升全员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工作满意度和绩效,同时促进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其实在社会心理服务领域,企业是做得相对比较多、比较独立,也比较早的。企业中的社会心理服务依据的是心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理论知识的交叉集成。就本质而言,是以应用心理学为技术支撑,最终落脚点为管理学,落实在促进组织绩效上。具体表现为员工快乐工作、健康生活,并助力企业提质增效、稳步发展。

闫洪丰:关于企业系统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我将其核心概括为“123”。

“1”象征着桥梁与纽带,它代表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在处理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企业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同样离不开这一体系的支撑与引导。

“2”则是指向两个核心要点:一是工作层面,企业作为追求效益的组织,社会心理服务的目标是赋能员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与创造力,进而提升整体工作效率;二是生活层面,我们关注员工的精神世界,致力于提升他们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使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都能找到平衡与满足。这两个层面相辅相成,共同构筑了企业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石。

“3”则代表着三个关键词:领导的满意、组织的高效和员工的幸福。当我们成功构建并实施了企业社会心理服务体系,这三个目标将自然达成。领导的满意源于组织氛围的和谐与员工的高效工作;组织的高效则体现在工作流程的优化和团队协作的顺畅;员工的幸福则是他们内心深处的满足与快乐,这种幸福将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华夏时报》:其实大部分的心理咨询是自发性的,也就是说我觉得我心理有问题,才会主动去找医生咨询。请您介绍下企业社会心理服务与传统心理咨询服务的不同?另外,如何去提高员工接受培训的意愿,并且保证员工心理健康隐私?

檀培芳:企业社会心理服务与传统心理咨询服务的不同主要在于服务的目的和方式。传统心理咨询服务的目的是解决个人心理问题,注重个体心理健康,而企业社会心理服务则是以提高员工整体心理健康水平、工作满意度、职场敬业度和绩效提升为目标,注重个体与整体效果的结合。

我们都知道每个人一生都在应对三种关系:与自己的关系(自我平衡)、与他人的关系,包含了家庭关系和职场关系(即家庭和谐和职场和谐),以及与社会的关系,包含了跟组织的关系和企业的关系(社会和谐的主要内容)。传统的心理咨询服务擅长于前一个半关系,而在企业中的心理服务就必须三种关系都要兼顾。

在服务方式上,传统心理咨询通常是由个体主动寻求帮助,而企业社会心理服务则是由企业主动提供服务,包括培训、讲座、咨询等服务方式。此外,企业社会心理服务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与企业的日常运作和员工的工作紧密相关。

针对员工是否愿意接受培训的问题,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有趣、实用的培训内容,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以及鼓励员工参与和分享等方式,提高员工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另外,企业也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让员工更加愿意接受培训和支持。

在保证员工心理健康情况隐私方面,很多企业都制定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和隐私保护政策,确保员工个人信息和心理健康状况的保密性。同时,管理者也已经有很强的隐私保护意识,比如在心理测评等过程中不会更多挖掘隐私而是更关注有没有主动干预,防患于未然。

闫洪丰:企业系统的社会心理服务与传统的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相比,确实有其独特性。我给大家简单总结以下几点。

第一个是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就是说企业中的社会心理服务是主动地去干预、去预防。而不是被动的“你不来我不应”。

第二个是系统性。企业中的社会心理服务建设是一个问题导向、系统解决的过程。

第三个是企业本身的文化性。因为每个企业的文化都不一样,应当基于不同企业的发展渊源和文化基因开展个性化的社会心理服务。

第四个是组织性,因为企业不像是我们的个体咨询,它是有组织行为的,所以组织性也是它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第五个就是目标性或者目的性。就是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追求效率。

最后一个就是服务的多样性,是全方位、全链条、多元化、多维度的。

《华夏时报》:从事企业心理服务的过程中,是怎么解决员工的心理问题,能不能举一到两个例子?

檀培芳:当然可以。在我的实际工作中,遇到过许多印象深刻的案例。其中一个例子是关于一位年轻员工在工作中面临巨大的压力和焦虑的情况。这位员工是某公司的市场营销经理,他面临的工作压力非常大,经常感到焦虑和不安。他担心自己的工作表现不够出色,担心无法完成工作任务,这种情绪状态已经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和生活。

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来化解他的问题:

(1)倾听与理解:首先,我耐心倾听他的诉求和困扰,理解他的压力和焦虑的来源。我通过与他沟通交流,帮助他释放情绪和舒缓压力。

(2)分析问题:接着,我帮助他分析焦虑的原因,指出他的担忧和压力的根源,并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3)制定计划:我与他一起制定了一份详细的计划,包括时间管理、任务分解、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措施。通过这些措施,他逐渐学会了如何合理安排工作和时间,减轻了焦虑情绪。

(4)提供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我始终为他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鼓励他积极面对问题,并帮助他建立信心和勇气。

通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和支持,这位市场营销经理的焦虑情绪得到了明显地改善。他学会了如何应对工作压力,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自信心。他的工作表现也逐渐提升,成为公司里的优秀员工之一。

闫洪丰:我从方法论的角度来谈谈这个问题。员工的需求,往往聚焦于工作与生活的两大层面。我时常提及的“三无”状态,便是员工情感转化为负面情绪的导火索。这“三无”具体指的是:无用感,即员工感到自己在企业中缺乏价值;无望感,源于对前景的迷茫和目标的缺失,这种迷茫可能源自工作,也可能深植于个人的性格和家庭背景之中;无助感,当员工觉得孤立无援,无人理解与支持时,便会陷入深深的孤独。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问题,我们需掌握并运用社会心理服务的方法和技术。首要是要深入沟通,探寻问题的根源,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针对上述的“三无”问题,我们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从管理者的角度看,明确组织的目标至关重要,同时需要做到知人善任,确保每位员工都能在适合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社会心理服务在这里发挥着关键作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而从员工的角度出发,我们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变化。企业社会心理服务在此有着更为广阔的施展空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员工调整心态,增强自信,缓解压力,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与生活中找到平衡与幸福。

企业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领域

《华夏时报》:企业中的社会心理服务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您认为企业中的社会心理服务怎样去和整个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形成互动呢?

檀培芳:企业中的社会心理服务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可以形成互动,共同增进个体和社会的福祉。企业中的社会心理服务可以作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一个补充或延伸,提供针对工作场所的心理健康支持和辅导。

相比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企业心理健康服务的历史更长,经验更多,服务模式、运营模式更成熟,而且有一大批成熟的专业人员。所以,企业心理管理与服务除了发挥它本来的价值外,还可以成为中国社会心理服务当中值得借鉴的部分。

现在,对于管理者和员工来说,企业内部的心理服务人员已经能够做到全覆盖服务了,而且服务的水平还不低。但是在工作八小时之外,则更需要依托大量的社会心理服务人员给予支持。

我们曾研究的结论是:管理者和员工的压力40%跟工作相关,60%跟生活相关。但这60%跟工作不相关的事,往往非常影响工作效率。家庭和谐与否、亲子和谐与否、赡养和谐与否,其满意度直接影响工作满意度,直接和工作绩效挂钩!这也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同心圆支持模型中最重要的几层。

闫洪丰:企事业单位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领域,我用“四化”来概括它们的关系。即组织化、本土化、系统化、实践化。

第一个是组织化,企业的组织化程度比起诸如社区、农村等领域更高,所以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组织化模式。

其次是本土化。过往的企业心理服务往往借鉴国外的EAP模式,然而,由于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这些模式在中国往往难以完全适应。因此,我们需要进行本土化的改造,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特色,打造出符合中国企业员工需求的心理服务方案。

再者是系统化。企业心理服务并非孤立存在,它与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都息息相关。因此,我们需要以系统化的视角来看待企业心理服务,将其与企业的发展目标、文化建设、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紧密结合,形成一个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有机整体。

最后是实践化。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着眼于效益。因此,企业中的社会心理服务必须紧密围绕实际问题,注重实效性。通过深入实践,不断探索和总结有效的心理服务方法和技巧,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华夏时报》:您认为一个开展企业心理服务的企业和一个没有企业心理服务的企业,其员工和整个企业的状态会有什么不同?

檀培芳:一个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的企业和一个没有社会心理服务的企业,其员工整个企业的状态可能会有以下不同,具体来说,可能有以下几点不同。

(1)员工心理健康水平不同: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的企业会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帮助员工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2)员工工作满意度和忠诚度不同: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的企业通常会关注员工的情感需求和工作满意度,通过调查和反馈机制了解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这样的企业员工通常会感到受到重视和支持,对工作更加满意和忠诚。

(3)员工工作绩效不同: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的企业通常会通过专业的方法和工具对员工进行评估和指导,帮助员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并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和发展计划。这样的企业员工通常会有更好的工作表现和发展前景,更容易获得晋升和提拔。

(4)企业文化氛围不同: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的企业通常会注重培养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鼓励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团队凝聚力和合作精神。这样的企业氛围通常更加积极、健康、和谐,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综上所述,开展社会心理服务的企业和没有社会心理服务的企业,其员工整个企业的状态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

闫洪丰:确实如檀老师所言,基于一系列统计数据和实际案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那些积极实施心理服务的企业,其员工流失率普遍较低,工作效率显著提升,从而有效节约了人力成本。这一系列的积极变化,无疑证明了企业心理服务所带来的巨大收益。

编辑:孙梦圆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