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403/20240316205137sffRvMZ6XX.png

单季涨出半年规模,红利主题基金“杀”出重围,现在还能“上车”吗?

耿倩 2024-3-17 08:03:24

《华夏时报》制表

本报记者 耿倩 胡金华 上海报道

开年以来,红利主题产品吸引广泛关注。截至3月15日收盘,红利指数年内上涨9.90%,在A股市场核心指数中涨幅居前。

其中,红利主题ETF的规模更是水涨船高。在去年四季度新成立产品占全年新发基金数近半之后,该主题ETF在今年一季度上涨了121.74亿元人民币,总规模较去年底的448.28亿元增长了27.16%。

今年以来,已有18家基金公司旗下的红利主题基金陆续成立,另有近10家机构旗下产品正在或等待发行。红利主题市场赛道竞争呈现白热化趋势,面对赛道的逐渐拥挤,红利策略优势是否依然存在?此时又是否是普通投资者“上车”的最佳时机?

万家中证红利ETF基金经理杨坤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红利策略其实是作为一种非常长期有效的投资策略,非常适合作为权益的底仓资产进行长期配置。它的主要魅力体现在长期的胜率和低波动上,而非短期博取高弹性、高回报的过程。

单季增长规模超以往半年

2023年下半年以来,高股息资产持续走强。开年以来,煤炭、银行等板块中的高股息个股涨势大好,这也为红利主题基金带来了净值创新高的吸金效应。

随着红利主题基金走入投资者视野,基金份额总额正持续攀升。公募排排网数据统计显示,截至3月14日,市场上已经成立的红利主题ETF一共有30只,总规模达到570.02亿元,较去年底的448.28亿元增长27.16%。

要知道,早在2022年底,红利主题ETF的合计规模仅200亿元出头。仅2023年一年时间,红利主题ETF的规模就翻了一番还多。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还不到,该主题ETF的规模就增加了121.74亿元,几乎是去年半年增加的量。

增速明显加快的背后,新鲜血液贡献了不少力量。今年以来,新成立的红利主题ETF如雨后春笋般增长。公募排排网数据显示,按基金认购起始日来计算,截至3月15日,年内已发行22只红利主题产品(产品标题包含“红利”或“高股息”),其中11只已公告成立。另外,还有9只红利主题产品也宣布了发行期。

迈入2024年,似乎各家基金公司都在持续储备或新发红利主题产品。数据显示,截至3月15日,共有18家基金公司旗下的红利主题基金陆续成立,另有近10家机构旗下产品正在或等待发行。

从规模上看,今年新成立的红利主题产品规模普遍较小。截至3月15日,广发中证红利ETF是年内成立规模最大的一只红利主题产品,该产品于3月14日成立,在仅为5天的认购时间内发行了5.11亿份。此外,排名第二的是万家中证红利ETF,该产品认购天数同样为5天,发行份额为3.17亿份。发行份额在3亿份以上的还有华夏中证红利低波动ETF,该产品成立于1月25日,发行份额为3.05亿份。

从今年新成立红利主题产品类型上来看,此轮增加了不少主动权益产品。在新成立的22只红利主题产品中,有15只是被动指数型基金,还有7只是主动权益类产品。其中,还在认购期的中信保诚国企红利量化选股A就是一只普通股票型基金。

另一方面,存量产品规模的快速增长,也导致了红利主题ETF增速明显加快。数据显示,红利主题ETF年内基金份额增超百亿份。

赛道拥挤,投资者还能“上车”吗?

总结红利主题基金近年表现,排排网财富管理合伙人夏盛尹对《华夏时报》记者介绍:“2023年市场存量博弈,行业轮动较快,红利策略表现出类债属性,红利基金表现较好,受到持续关注。近期红利基金热度上升,年初这波行情带动主要成分股上涨,净值上涨,红利基金受到资金追捧,份额大幅增长。”

为什么这么火?夏盛尹指出,近年来无风险投资回报率持续下降,刚兑打破,银行理财收益走低,红利基金这类高股息权益资产吸引力增强,配置价值凸显;其次,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资产价格长周期预期的改变,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降低,对收益率要求下降,转而偏向低波动稳定收益类产品。

另一方面,红利基金下投底层配置的上市公司具有基本面良好、现金流充沛、盈利能力稳定、估值较低等特点,安全边际较高,长期回报主要依托企业内生性增长,在资产配置中具有攻守兼备的长期配置价值。

在夏盛尹看来,红利基金权重分布在稳增长板块,长期回报依托企业盈利及分红带来的确定性利润,其类债属性,当市场震荡时,配置价值凸显。

在新发的红利主题ETF当中,中证红利指数是挂钩最多的指数。业内人士认为,该指数拥有极强配置价值。杨坤对《华夏时报》记者介绍,站在当前维度,从估值水平来看,中证红利指数最新的PE分位数处在历史相对低位;从股息率来看,超过了5%这样非常可观的区间,相对于其他宽基指数性价比很高,安全边际非常高,即使在过去一两年这样的环境下也有非常不错的收益;从性价比来看,处在非常低估的位置。

也正是因为以上诸多原因,红利主题市场成为基金公司开年“必争之地”。面对赛道的逐渐拥挤,红利策略优势是否依然存在?此时又是否是普通投资者“上车”的最佳时机?

一般来说,股息率是红利策略的核心,红利主题基金所跟随指数的高股息能否维持是投资价值的关键。杨坤指出,股息率取决于上市公司有没有能力拿出现金流进行分红。3月15日,证监会表示,要多措并举提高股息率。强化问询约谈和监管措施约束,督促不分红或分红偏少的公司提高分红水平。

“随着制度不断完善,A股派息是长期趋势。预计越来越多的公司,分红的基数将越来越大。面向未来,中证红利指数的股息率有望长期保持在较高的位置上。”杨坤强调。

结合两会的政策和预期,在温和复苏的背景之下,红利板块本身具有顺周期的特点。杨坤表示,展望未来,红利策略无论是从历史有效性,还是展望未来的逻辑上的合理性,都是值得认可和鼓励的。

但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夏盛尹给出建议,一般估值越低,分红越高越好。当股价上涨,股息率降低,安全边际下降,短期超涨,还是要避免一窝蜂进场。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