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诗萌 于娜 滨州报道
3月20日—3月22日,由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中央社会工作部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华夏时报社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大会”在山东省滨州市召开。
本次活动以“奋进新征程 激发心力量”为主题,来自国家心理健康领域主管单位领导、行业资深专家学者、医疗卫生行业从业者、社会工作和社会组织代表齐聚一堂,深入探讨创新社会心理服务模式的发展现状以及主要问题与挑战,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20日,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理论与战略研究所所长曹俐莉在会上对滨州市“心安城市”建设标准体系进行了解读。她指出,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出了一系列指示、批示和重要论述:2016年举行的全国卫生健康大会要求加大心理健康基础研究,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
为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国务院系统也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出台了近十项政策措施,包括2016年12月22个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2017年和2018年教育部出台的一系列文件、2021年国家九部委印发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各省、区、市也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作为平安中国、健康中国建设的抓手。
其中,山东省滨州市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作为,树牢“平安是基、心安是魂”和“让老百姓满意”理念,在平安滨州建设基础上开展“心安城市”建设,先后被评为全国综治优秀市、首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等称号,“滨州心语基地”获评全国社会心理服务十佳案例。
基于此,滨州市委政法委、市场监管局、教育局、公安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健康委、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20余个单位和部门,吸收了滨州市《关于打造“心安城市”的实施意见》《关于打造“心安城市”的实施细则》,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反复讨论,起草了《“心安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系列标准。共分为1个总则和5个部分标准,总则涵盖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158个;5个部分标准的主题分别是平安、就业、人居、健康和安心。
在编制过程中曹俐莉和团队发现,当前国内外相关标准内容差异较大,并且尚无直接针对“心安城市”建设的标准。而滨州的“心安城市”系列标准,首次围绕“心安城市”这个概念提出建设性指南和评价性指标,填补“心安城市”建设和评价领域标准的空白。其指标较为先进,既有定性的建设性的指南、又有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目标明确,层次清晰,更加细化、科学。
她介绍,《“心安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共分为1个总则和5个部分标准。总则涵盖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158个;5个部分标准的主题分别是平安、就业、人居、健康和安心。其中,“平安”重点围绕安全防范、治安管理、监督管理、社会诚信和城市应急等五方面提出细则以及评价指标;“就业”主要围绕经营主体、营商环境和就业支持建设三方面指导性的要求和具体评价的指标;“人居”就是老百姓的安居,主要考虑了生态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保障四个方面;“健康”就是老百姓的安康,提出了医疗卫生、医保服务体系和全民健身等三方面建设的具体操作性要求和指标要求;“安心”重点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心理服务内容以及社会心理服务人才建设这三个维度去提出操作性的指引和评价指标。
她认为,这一标准内容丰富,目标明确,操作性非常强,将会为滨州在打造心安城市建设过程中提供好标准的基础支撑和引领作用,也会为其他城市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能提供实践借鉴和指引。
编辑:冯樱子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