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敬 张智 深圳摄影报道
近日,熊猫不走蛋糕突然全国停工登上热搜。3月16日,熊猫不走官方微博突然发布消息称,3月15日,公司创始人杨振华失联,近千名员工三四个月工资未发,社保公积金断缴,钉钉公司群突然解散,迫于无奈,只能网络发声。
3月18日,一度被传“失联”的杨振华向相关媒体否认“失联”,称公司运营恶化主要源于疫情期间盲目扩张,银行抽贷及投融资停摆,并表示公司拖欠薪资、供应商货款、消费者储值卡共计约6000多万元,其在筹钱给员工发工资。对于公司重启一事,杨振华称已有方案在谈。
曾是品牌联合创始人的罗春彦在微博发声称,其已于四年前已经离开了熊猫不走蛋糕,但股份未完全退出,并表示一直关心着企业的发展和成长,这家勤奋、具创新精神的企业最终因盲目扩张、疫情封控等原因走向终结。
公开信息显示,熊猫不走生日蛋糕在深圳共开设12家门店。3月19日,《华夏时报》记者调查走访了深圳多家熊猫不走门店,发现均处于闭店状态。其中,有部分门店疑似在公司停摆前就已是“幽灵店铺”。
“查无此店”的门店
3月19日,《华夏时报》记者在熊猫不走生日蛋糕坂田分店看到,该店早已人去楼空,门面上张贴着商铺招租的广告单。
推开门后可以看到,店内十分凌乱,似乎闲置已久,地上堆放着很多装修用品及杂物,红黄相配的吊旗将“向钱看,向厚赚”“爆单”等标语悬挂在天花板上,颇为夺目的是后面白墙上的——“上市,成为行业第一”字样,走近后可以看到下面一行“让优秀的小伙伴实现财务自由”的小字。一位前总部运营中心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2022年每次开会(高管)的口号就是我们要上市。”
另一面墙上,张贴着疑似此前员工工作、聚会的照片,黄色底板上醒目标注着“熊猫不走蛋糕”的品牌标识,照片中的昔日温馨时光与屋内的狼藉对比醒目,令人唏嘘。
负责该门店招租的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熊猫不走生日蛋糕坂田分店此前已入驻该大楼几年,去年七、八月份就因经营业绩不善而搬离。“员工不少,大概有十几个,这里相当于是熊猫不走在深圳的总部。”
“欠我们最后两个月的租金。”该负责人称,“我们追问时他们说生意不好,可能干不下去了。因为是老租户了,我们就没有再追究。” 据了解,该底商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月租金6万元。
本报记者注意到,大众点评平台显示,今年1月以来,还有12位消费者对早已停业的坂田分店进行了评价,最新的一条停留在3月10日。
晚些时候,记者还尝试到熊猫不走生日蛋糕龙岗梅花山庄店进行探寻,其登记地址为龙岗区大发埔社区大发路1-3号101,最终导航的目的地指向大发埔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附近,该党群服务中心的几位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该处从未出现过一家名为“熊猫不走”的蛋糕店。随后,记者又在周边一位商家的指引下前往一旁的里石排村继续探寻,但该城中村内的居民、物业工作人员、周边商家和外卖小哥均表示从未曾见到有蛋糕店。
值得注意的是,熊猫不走蛋糕此前就曾陷“影子店铺”风波,被曝出在外卖平台上设立“影子店铺”,在长沙、广州、厦门等多地地址虚假。一位门店负责人曾透露,此举是为了“撑门面”以吸引更多消费者,抢占市场份额,扩大品牌范围。
近日,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曾报道称,经调查,随便提供一个定位就能注册外卖门店。记者了解到,熊猫不走蛋糕只接受网络平台订购,采取的又是自配方式进行送货,“幽灵式”营业很难引起消费者的注意。
对此,知名品牌定位专家与危机公关专家詹军豪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熊猫不走设立“影子店铺”的行为显然是不负责任的,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也影响了品牌的声誉。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对品牌产生不信任感,进而影响品牌的长期发展。此外,这种行为还可能导致供应链不稳定、物流配送困难等问题,为品牌的发展埋下隐患。
创始人:倾尽所有,无力偿还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第二天,熊猫不走蛋糕突然全国停工的消息轰动一时。
天眼查App显示,熊猫不走关联公司惠州市熊猫不走烘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10月,法定代表人为姚秀华,注册资本约157.58万人民币。杨振华为该公司董事长,并持股约34.84%。对外投资信息显示,该公司直接持股企业有43家,其中25家为存续状态,多为在全国各地的烘焙公司,涉及广东、江苏、浙江等13个省份。值得一提的是,该公司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已于上月到期。
据相关媒体报道,在公司倒闭前,杨振华曾在工作群发文致歉表示,由于其对疫情、政策、市场的错误判断,导致如今公司资金链断裂,欠薪负债停业,其个人面临破产的局面;这两年多来,其倾尽所有车房抵押,借给公司两千多万,让法人姚秀华也借贷七百万给公司。但由于管理决策疫情等内外部原因,还是没能把公司救回来。“我对不起团队,对不起股东对不起合作供应商,对不起客户。万分愧疚。由于之前已是倾尽所有,我个人也无力偿还债务。建议各位尽快走法律途径维权,征求劳动局法院等权威意见,争取拍卖部分价值能支付你们部分损失。我本人也会接受法院公安等处理。”杨振华表示。
“工资未发,没赔偿金,无离职证明,社保也未减员,找新工作需要等3个月后申诉社保减员。”一位熊猫不走浙江员工在社交平台表示。
曾是熊猫不走联合创始人的罗春彦在熊猫不走蛋糕宣布“杨振华失联”的微博评论区中发声,呼吁大家共同努力,尽量解决员工、供应商、客户的欠款,为员工开具一下离职证明等。
3月20日,有浙江杭州员工向记者表示,目前还无法联系到杨振华,比发放工资更重要的是解决社保问题。其社保已经断缴一个月,还需要断缴两个月才能申诉减员。“自己要补几千社保,还找不了新工作。”
此外,有不少消费者表示,最近才充值了上百元的储值卡,但现在小程序进不去,更难言能否成功退款。“在18号还发了促销信息,19号就进不了程序了。”一位消费者称。
3月19日,记者在熊猫不走蛋糕的官方公众号点击“买蛋糕”功能栏时,页面弹出了“熊猫不走蛋糕旗舰店无法访问”的提示。
对于微信小程序在公司被曝出爆雷后还能充值,该人员此前表示:“我们第一时间想公告用户,但很多权限都没有了,某些平台账号也被改了密码。”
“预付式消费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消费模式,尤其是在餐饮服务行业普遍存在,熊猫不走也存在储值卡问题。”福建尚谋律师事务所林梦楠律师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消费者无法找到商家或商家无根据拒绝退款的,可通过当地消费者协会或拨打12315维权热线维护自身权益;如考虑维权成本较高的情况,可尝试与其他预付充值的消费者一起向法院起诉,维护自己的权益。
3月20日,惠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的工作人员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劳动纠纷要到属地人社部门进行对接跟进,目前平台暂时没有收到相关消息,以政府门户网站的后续通知为准。
惠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向《华夏时报》记者提供了惠州市惠城区江北人社所的电话,但接听电话的人士表示是惠州市惠城区江北街道办的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我们只是配合人社局去处理这些事情。”对于事件详细进展,该人员表示“不清楚”后。
本报记者曾试图联系创始人杨振华、法定代表人姚秀华,未获得回复。
在资本市场跳舞的“宠儿”如今危在旦夕
通过线上下单,就能收获会跳舞、变魔术的“熊猫人”上门表演,熊猫不走无疑将消费者过生日的氛围感、仪式感拉满。别具一格的商业模式也是熊猫不走蛋糕得以成为资本宠儿,在24座城市拥有超2000万用户的原因。
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11月,熊猫不走蛋糕获头头是道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2020年3月获IDG千万元A轮投资,2021年1月获XVC上亿元B轮投资,曾入选《哈佛商业评论》研究案例和HKU SEA研究院商业研究案例。
2021年,熊猫不走蛋糕曾公开表示,已累计卖出600万个蛋糕,年营收超过8亿元,平均复购率达到50%至60%。作为明星品牌,熊猫不走蛋糕曾经辉煌无比,如今却陷入资金链断裂、欠薪负债、全国停摆的危局。
3月17日,罗春彦在微博公开回应表示,其已于4年前已经离开了熊猫不走蛋糕,但股份未完全退出。“离开前整个公司刚刚融完B轮,明星团队的加入,三年上市的规划,壮志昂扬。”
罗春彦表示,其一直关心着企业的发展和成长,盲目扩张、疫情封控等原因,终于让这家勤奋的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走向终结。对此,《华夏时报》记者多次尝试联系罗春彦,截至发稿未获回应。
詹军豪向本报记者表示,熊猫不走蛋糕凭借其独特的上门为消费者提供唱歌跳舞的服务形式在短时间内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迅速成长为资本宠儿。然而,这种独特的服务模式是否会导致消费者视觉疲劳,确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今,创始人出面表示重启“已有方案在谈”,无疑向焦虑的多方传递出积极信号。在詹军豪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对员工和供货商的安抚。然而,真正能否实现重启,还需要看方案的可行性和市场的接受度。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谨慎扩张,注重资金流的健康。”科技部国家科技专家库专家周迪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是否能成功重启还需结合当前市场情况、资金状况以及消费者反应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如果企业能够吸取教训,调整经营策略,解决资金问题,并得到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那么重启是有可能的。”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