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403/20240321112119kzh3QR28GF.jpeg

让人民群众从平安健康到幸福快乐,滨州市打造“滨州心语”社会心理服务品牌

本报记者 冯樱子 通讯员 牛成龙 罗军 高嵩 杨萌 滨州报道

“快餐”“小睡”“碎片化时间”......近年来,随着科技快速发展,计算机执行指令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的生活节奏和压力也随之加快、加剧。

在这种快节奏的环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日益受到社会广泛重视。

3月20日—3月22日,由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中央社会工作部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华夏时报社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大会”在山东省滨州市召开。

实际上,滨州市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中已探索多年。近年来,滨州市委、市政府以创建全国首个心安城市为目标,打造“滨州心语”社会心理服务品牌,蹚出了一条具有滨州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之路,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努力让人民群众幸福快乐。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滨州样板”

近几年,滨州市开展基层治理工作,相关工作人员在走访、调查中发现,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显著加快,社会上有些矛盾当事人因为性格、心理、工作、生活等多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出现心态失衡、行为失常及性格偏执等情况,甚至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危险因素。

对此,滨州市从社会稳定溯源治理出发,将人民群众对解决心理问题的新需求纳入市域社会治理总体布局,强化平安品质滨州建设,以社会心理服务助推市域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滨州市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对社会矛盾纠纷做了大量调研,并创新性地归纳出一个概念:心源性矛盾纠纷。

循着问题,滨州市开展专项调研,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特色的“心源性”矛盾纠纷化解的“滨州路径”。

在制度建设方面,2019年,滨州市政法、宣传、卫健、教育等11部门联合制定《关于印发滨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2019—2021)实施方案的通知》;2021年8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心源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的实施意见》。

此后,2022年,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专班,出台《关于“滨州心语”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试行)》;2022年6月25日,“滨州心语”基地、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揭牌成立并投入使用。

除了制度建设,滨州市也致力于做好评价体系和综合保障,保证工作有时效、有实效。

其中,在评价体系引导方面,滨州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作为“市级指标”,纳入平安滨州建设评价体系,建立“定期调度、定期通报、定期评价”模式,确保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在综合保障配套方面,滨州市、县两级534个单位部门全部设立心理健康服务科,配强队伍力量,强化财政保障。

在法治化推进方面,2023年,滨州出台全国首部社会心理服务地方性法规《滨州市社会心理服务条例》,从各个维度出发,将确保滨州做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所需的各项要素纳入其中。

2024年1月1日,该条例正式实施,让体系建设更加有法可依,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蹄疾步稳。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更是一种创新性工作。滨州市在534个部门单位设立“心理健康服务科”,实现市直、县直部门单位全覆盖,形成部门之间各负其责、多措并举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工作格局。

具体而言,综治领域建立“护航网”各县市区已建立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县乡两级设置心理咨询室102个,实现100%覆盖;教育领域建立“爱心网”,全市431所学校,共设心理咨询室464个,配备心理咨询师1400余名;卫健领域建立“援心网”,全市12个二级以上综合医院设心理门诊(精神科),91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心理咨询室。

另外,在工会系统建立了“关爱网”;民政系统建立“支持网”;党政机关系统建立“协同网”;工青妇系统建立“暖心网”民企系统建立“服务网”等。

此外,滨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中心专门开通“400-0543-525”心理热线,各县(市、区)同步开通心理援助热线,为群众提供心理咨询、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等全天候公益服务。

拓宽问题上报渠道,创新研发“百姓管家”平安码。目前,全市225万余人注册平安码,反映心理问题1500余件,办结满意率99.7%。

打造全国首个“心安”城市的信心

2023年滨州市提出打造全国首个“心安城市”,并出台了我国第一部社会心理服务地方性法规。滨州市产业发展与宜居环境为“心安城市”的打造增添信心。

《华夏时报》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滨州市坚持“坐到群众炕头,想到群众心头,干到群众点头”,三年12类511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同时,坚持“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理念,连续举办五届企业家大会,深入开展成就企业家梦想行动,2023年4100多个企业家梦想变为现实;迭代出台人才新政,连续举办四届滨州人才节,每年引进本科以上大学生超过1.5万人。

此外,滨州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均列山东省前2位。每千人床位数、每万人拥有全科医生数居山东省前列,社保、医保、低保水平稳居山东省前列。

在产业方面,滨州培育了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53项产品产量或市场占有率列全国第1位、15项列全球第1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72%,连续三年位居山东省第1位。

新春伊始,滨州市全力推动“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持续抓好招商引资、全力提速项目建设、大力提振工业经济,加快建设品质滨州,让群众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在滨州“身安”“心安”。

2024年滨州市“两会”上,市委书记宋永祥指出,要善用改革逻辑打造全国首个心安城市,立足“平安是基,心安是魂”,聚焦“一业三保七有”,以安身、安业、安居、安康、安心“五安”,真正改出群众满意度。

具体而言,“一业三保七有”,一业,即就业;三保,即社保、医保、低保;七有,即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

“五安”即:安身,就是守万家灯火、护一方平安,让平安法治更加可知可感可及;安业,就是坚持就业优先,就业创业互促共进,让市场主体和城乡居民各安其业;安居,就是着力提升绿环境、居环境、车环境、路环境,打造“绿不断线、景不断链”的景观风貌,让群众感受到“家门口的幸福”;安康,就是创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持续推动社保、医保、低保水平走在全省前列,加快建设“健康滨州”;安心,就是全力做好心理健康服务和矛盾纠纷化解,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创新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全国首个心安城市,将进一步凝聚全市上下“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合力,推进品质滨州建设行稳致远,让每个人在滨州都能心安顺遂、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编辑:颜源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