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佳 孙梦圆 滨州报道
3月20日—3月22日,由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中央社会工作部志愿服务促进中心、华夏时报社联合举办的首届“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大会”在山东省滨州市召开。
在21日举办的“心赋能·2024创新驱动·社会心理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滨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市中医管理局局长董希国围绕“扎实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夯实‘心安城市’健康根基“为题,向与会嘉宾介绍滨州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经验做法。
据董希国介绍,目前滨州市已成立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12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专班,在市直各单位分别设立78个心理健康科,配备专门编制人员,市县两级全部建立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全面建立起“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工作体系。
“2023年以来,滨州市提出创建全国第一个‘心安城市’,积极推动社会心理服务与平安滨州、法治滨州、健康滨州、文明城市、公园城市建设相融合,并在本次全国大会上公开发布‘心安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叫响全国首个‘心安城市’品牌,有力推动滨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迈向更高水平。” 董希国坦言。
在有效健全整套“体制机制”,围绕强化组织领导体系建章立制上,董希国指出,滨州市提出“四强方针”,即:建立组织强领导、出台政策强机制、严格考核强问效和创建品牌强特色。
在如何全面提升行业“服务能力”上,董希国认为应重点围绕提升精神卫生服务精准施策,构建三级服务体系,设立专业救治门诊,构造宣传科普矩阵和组建宣讲咨询团队。
同时在有力破解一项“难点问题”,围绕重精患者管理救治破冰攻坚上,董希国坦言,滨州市要建立“六个统一”免费救助机制,即:统一救治范围、统一定点医院、统一服务管理、统一救治标准、统一支付流程和统一随访服务,由此来推动市域内重精患者“应收尽收、应管尽管、应治尽治、应免尽免”。
目前滨州市已积极推出系列“重点举措”,围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综合发力。不仅健全服务网络、畅通咨询热线,同时还开展普适宣传、推出专项服务,另外在推动网格管理和及时疏导干预上,滨州市以建设“心安城市”为目标,将人民群众心理问题等新需求纳入社会心理服务总体布局,坚持多举措并用、全方位推进,开创出一条具有滨州特色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之路。
据董希国透露,在滨州市“心语基地”建设上,依托“五院、十中心、N产品”等众多资源,立足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检测疏导、危机干预等服务内容,采用数字化+社会心理服务“线上线下双生态”模式,打造集“医、食、眠、游、护、康、养、学、乐、健”一体化的“滨州心语”社会心理服务品牌,并以“滨州心语”基地为“龙头”,组织开展人员培训、流程培训、工作培训等工作,探索并形成一套滨州标准体系和滨州工作规范,有力打造出滨州市集社会心理服务理论研究、实践应用、产业发展于一体的社会心理服务建设新高地,有力推动滨州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有经验也有不足。董希国谦虚的表示,滨州市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上,也存在着专业人员不足、社会心理咨询机构管理不规范、群众心理健康认知不够等问题。下一步,滨州市将做好“四篇文章”,即:在扩大心理健康人才队伍规模上做文章、在指引心理咨询行业发展方向上做文章、在推动社会心理机构规范管理上做文章和在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科普宣传上做文章,并借鉴各兄弟地市的先进做法综合施策。
“平安是基,心安是魂。”谈及未来发展规划,董希国指出,下一步,滨州市将通过“心安城市”建设,全力打造新时期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滨州品牌”,全面推动健康滨州、心安滨州建设,全方位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最美滨州篇章。
编辑:冯樱子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