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石文君 文梅 北京报道
2024年3月19日是第18个“世界社工日”,也是全球社会工作者共同的节日。3月21日,由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委社会工作部主办 ,北京韩红爱心慈善基金会联合主办的“善若水 润人间”2024首都医务社工年度盛典在北京温暖上演。
此次盛典通过剧情表演讲述了11个在京医疗单位的医务社工故事,全方位地展示医务社工群体专业特性、工作内容、作用功能,并首次定位、推介这一群体。
盛典上,韩红基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黄浩明发表现场演说,从公益的角度讲述公益机构如何助力医务社工发展,并宣布基金会发起人韩红将担任医务社工项目宣传员。
据《华夏时报》记者了解,韩红基金会医务社工体系建设(北京市)项目已累计支持45家试点医院,服务超过10万人次,帮助患者解决实际需求,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
医务社工,不可或缺的“调和剂”与“连接器”
医务社工的工作,看似平凡却又不可或缺:关爱患者,提供服务,汇集资源,架起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桥梁。盛典上,11家在京医疗单位的医务社工通过感人至深、真实细腻的剧情表演,让大家走近这一群体,感受到他们的专业与爱心。
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小刚和他的家庭陷入恐慌无措,甚至对医生的救治措施怀疑、抵触。面对这样的情境危机,北京协和医院医务社工王京及时介入耐心沟通,让小刚母亲重新找回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社工吴玲玲,以一颗真挚之心走入了梁阿姨生命的最后一程。他们陪伴小路面对母亲离世的痛苦与无助,倾听梁阿姨的故事,制作一本专属于她的《时光相册》,为他们带去安慰与希望。
在首都儿科研究所,白血病患儿小欣因化疗导致头发几乎掉光,医务社工乔踔通过高频次的探访,逐渐走进了小欣的内心世界,不仅帮助她和奶奶申请救助基金,还链接公益资源为她们提供临时住宿……
医务社工为困境患者带来的支持远不止于此,他们是点亮患者生命的灯塔,是社会资源的“连接器”,为患者送去温暖和力量。他们所在的医疗单位均为韩红基金会首批驻岗支持单位。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盛典上参演的11家医疗单位中,韩红基金会正在或曾经支持其中9家开展医务社工专业服务。
据悉,在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的指导与支持下,韩红基金会于2021年启动医务社工体系建设(北京市)项目,探索搭建首都医务社工发展的支持体系。带着“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深刻理念,医务社工们穿梭在门诊、病房,覆盖十余类科室,切实解决院内患者的实际需求。
公益助力首都医务社工发展,韩红义务担任宣传员
善若水,润人间。医务社工犹如生命的掌灯人,用自己的专业和爱心,为大众举起一盏灯,点亮一片希望,为大家送去温暖和力量。自2015年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开始启动医务社会工作以来,通过政府部门与公益机构在内的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北京医务社会工作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共有123家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医务社会工作,共有医务社会工作者330人。
此次盛典除了展现优秀社工团队故事外,主办方还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安宁疗护学科带头人路桂军,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王琦,文化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等多个跨圈嘉宾到场,他们从不同视角出发对医务社工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肯定,并对医务社工的高质量建设进行了多角度的解读。
期间,韩红金会副理事长、秘书长黄浩明也受邀作为公益行业代表发表演讲,讲述公益机构如何助力医务社工发展。“近年来,慈善公益与医务社工的联结愈发紧密,与韩红基金会并肩前行的公益组织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持行业发展,覆盖全国城市已超过30个,总投入资金体量达千万级,这些慈善力量已成为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营造出了多元助力、协同发展的新兴生态。”黄浩明说道。
与此同时,黄浩明还现场宣布韩红基金会发起人韩红将为医务社工体系建设项目代言,义务担任医务社工项目宣传员。“韩红老师对于基金会有胆识、有魄力、有机会参与到这样一项具有前瞻性的事业的建设中而感到骄傲与自豪。她将与医务社工一起继续同行,让善意更从容,让公益更有力量,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黄浩明说。
责任编辑:周南 主编:文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