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佳佳 李贝贝 北京报道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可持续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光伏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尤其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其长期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然而,从近期市场动态来看,光伏产业链面临价格波动、产能过剩等一系列挑战,这些因素为行业的短期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在这样的背景下,光伏企业需要采取何种策略以实现持续发展,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在2024年3月28日举行的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期间,华夏时报社、华夏双碳能源研究院及华夏能源网共同主办的2024华夏双碳能源发展大会上,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吕强就上述问题接受了《华夏时报》记者的采访。吕强就当前产业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产能过剩问题应从总量和结构两个维度进行分析。虽然总体产能呈现过剩态势,但在结构上,先进产能和落后产能的淘汰与更迭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过程。”
这是吕强首次以展商身份参与该活动,他表示,通过参展,深刻感受到能源形式的多元化,这一点与能源发展的趋势不谋而合。他预见,未来能源的发展将不再局限于单一形式,而是在风能、太阳能、氢能、储能等多个领域实现全面发展。
N型电池出货排名行业第一
据了解,捷泰科技作为A股上市公司钧达股份的全资子公司,专注于高效太阳能电池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服务,是一家全球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吕强介绍说:“作为一家以研发和制造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我们拥有超过2500名技术研发人员,掌握近150项专利技术。”
2023年,N型电池因其较高的转换效率和较低的衰减率备受市场青睐,预计在未来几年将加速取代P型电池。据InfoLink预测,2024年TOPCon电池的市场占有率将达到70%左右。吕强强调,TOPCon电池作为市场主流产品,已成为捷泰科技的主要量产产品。2023年,公司的电池产品总出货量达到29.96GW,同比增长179.43%,其中N型TOPCon电池出货量达到20.58GW,根据第三方机构统计,捷泰科技的TOPCon电池占全行业出货量的一半以上。根据lnfoLink 数据统计,2023年公司电池出货量排名行业第四,在N型电池出货方面,公司位居行业第一。这次,公司携“MoNo 1”系列高效电池片亮相展会。
吕强指出,市场上N型电池的单瓦盈利能力高于P型电池。因此,企业持有大量落后产能将面临较高的流动性压力和资产减值风险,这对企业的业绩波动和估值都会产生影响。为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并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公司计划对P型PERC电池的相关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总额约为9亿元人民币,从而轻装上阵,引领行业进入N型电池时代。
TOPCon电池最具性价比
据吕强介绍,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秉持“预研一代、中试一代、量产一代”的研发哲学,对即将预量产的BC电池技术拥有深入的技术准备,并已成功建立中试生产线。
他指出,尽管在当前阶段,BC电池技术的成本效益并不高,TOPCon技术则展现出更优的性价比。公司正积极致力于新技术的探索与研发,并计划在BC电池技术成本效益达到市场可接受水平时,启动其量产。他还透露,公司在钙钛矿电池技术方面亦具备一定的技术储备。
在光伏组件技术的众多发展路径中,包括异质结、钙钛矿、TOPCon及BC等技术均在竞相发展。关于哪种技术可能对行业带来革命性影响的问题,吕强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TOPCon与异质结技术均属于电池钝化技术领域,而在当前市场环境下,TOPCon技术表现更为出色。BC技术则作为一种平台技术,能够与TOPCon及异质结技术叠加使用,它们之间并非替代关系,而是相互融合与增强。钙钛矿技术同样可实现叠加。吕强先生强调,市场上不存在绝对的“最佳”技术,只有在当前阶段性价比最高、市场接受度最高的技术。
吕强还提到,公司将进一步专注于海外投资和扩产计划。鉴于多数国家,尤其是高利润的美国市场对中国产品设置了一定的限制,公司计划优先考虑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
此外,去年公司的N型电池片平均效率已达到26%。吕强表示,今年公司将加快研发进程,预计TOPCon电池的平均量产转化效率将提高0.5%以上。通过加大对现有研发技术的投入,促进技术的量产转化。
总量过剩结构不过剩
2023年以来,光伏赛道竞争日趋激烈,产业链价格大跌、产能过剩等问题如阴云般笼罩。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如何穿越周期,实现长久发展?
对此,吕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指出,“产能过剩是总量上的过剩,但对于一个产业,不能仅从总量上看待,还需要从结构化的角度进行分析。从结构上看,许多技术落后的老旧产能正在被淘汰,而另一部分产能则是新投入的、新孵化的技术,这部分属于优势产能。还有一种产能只是在规划和公告中,而这部分产能究竟有多少能够真正落地呢?目前来看,数量并不大。经过调研,估计能落地一半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尤其是经历了去年的低谷期后,跨界企业的部分产能正在逐步退出。因为他们跨界进入这个行业是为了盈利,如果发现赚钱难度较大,他们就需要考虑自身的技术储备、业务储备和管理储备。”
吕强进一步表示,“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如果这个产业只是总量过剩而结构不过剩,那么从‘3060’目标的角度来看,它实际上处于一个很好的发展周期,属于周期中的成长型产业。尽管具有周期性,但更多的是目前处于成长阶段。根据对未来市场需求的了解,到2030年,光伏装机容量将从2022年的1055GW增加到5457GW。这么来看,每年有平均约700GW的装机需求。如果考虑容配比,组件的需求可能达到800GW-900GW。因此,这个市场比大家想象得更为乐观。”
那么,企业将如何穿越周期呢?吕强认为,企业需要以持续光伏系统降低度电成本为目标,通过增加技术储备、聚焦核心业务以及扩大海外市场布局等策略,来适应市场的变化,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公司将继续致力于光伏产业的发展,并通过持续创新和市场拓展,为行业带来更多可能性,为构建清洁能源未来贡献更大力量。
责任编辑:李未来 主编:张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