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颜源 于娜 北京报道
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经验交流大会在美丽的滨州隆重召开。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简称“注册系统”)承办的社会心理服务队伍建设关键问题与解决策略圆桌对话于3月21日上午在滨城厅顺利举行。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理工大学贾晓明,华中师范大学江光荣教授(荣休),南京大学桑志芹教授(荣休),北京大学钟杰,安阳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研究会柴美静,分别就社会心理服务队伍建设的关键问题与解决策略这一主题,从多个方面进行了报告。
贾晓明在报告中,强调了社会心理服务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介绍了注册系统多年来积极参与国家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队伍建设上致力于推动国内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专业化、规范化发展,发布了《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与专业人员注册标准》《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依据注册标准进行人员注册登记以及规范管理。注册系统对行业领域中的伦理建设、专业督导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已注册登记的专业人员已成为国家心理健康的领军及中坚力量。贾晓明也结合注册系统多年经验及中国国情,提出社会心理服务队伍由两部分人员组成,专职人员与兼职人员。专职人员有职业资质并以专业身份从事社会心理服务,兼职人员有工作岗位但接受过一定的心理服务专业培训,在基层从事社会心理服务。兼职人员是社会心理服务队伍一支重要力量。
钟杰报告了心理咨询师核心胜任力的标准及培养路径。在报告中,他介绍了心理健康服务中的专业人员的界定、准入标准、分级分类、继续教育、伦理监管等议题。着重阐述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中,心理健康服务工作者需要具备知识、技能、态度、伦理几个方面的胜任力。并提出咨询师胜任力需要在选拔、培养、继续教育各环节提升的历程。
柴美静报告了安阳市探索社会心理服务工作者的任务和工作模式。她在报告中,介绍了安阳市社会心理服务队伍的构成、选聘标准、工作任务、发挥作用、工作模式、能力提升的情况。安阳市社会心理服务队伍由专业人员、心理骨干、志愿者组成,由安阳的中国心理学会注册系统注册督导师、心理师为领头人,对这支队伍的三部分人员分层重点培训,同时加强督导和伦理建设。柴美静也提出队伍建设的困难及反思。
桑志芹报告了社会心理服务中的伦理与法律议题。她介绍了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在伦理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重点介绍了于2021年6月25日在《心理学通讯》发表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伦理规范》。桑教授详细阐述了社会心理服务的十个伦理主题,即科学规范、助人关系、知情同意、保护隐私、边界清晰、提升能力、关系界限、谨防偏见、危机处置、诚实守信。桑教授围绕每个主题,讲规范举实例,讲得明白易懂,受到热烈欢迎。
江光荣报告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队伍的一个挑战和两个解决对策。挑战即人才队伍服务供给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两个解决对策,一是提升国民心理健康素养,真正实现“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二是培训基层的非专业和半专业人员,使大量的心理健康服务需求在基层得以满足。培训内容主要为基本的助人技术与态度,保证非专业人员提供的心理服务的专业性。在这样的设计下,就会有一支能满足基本的社会心理服务需求、有规模的社会心理服务队伍。这也与贾晓明主任委员提出的培养兼职人员意见相一致。
注册系统五位专家报告后,进行了圆桌对话交流。专家们就与会人员提出的社会心理服务队伍建设中具体工作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应和深入的讨论。此圆桌对话参与人员踊跃、交流热烈,为社会心理服务队伍建设建言献策,进行了有益的交流,取得了圆满成功。
见习编辑:邓舟羽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