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邱利 陈锋 北京报道
风声鹤唳的金融圈再掀限薪传闻。近日,一则 “基金、券商限薪已经开始,上限300万,博时基金、招商证券已经正式发文”的传言在业内流传,并迅速引发热议。
为进一步了解情况,《华夏时报》记者4月12日分别向上述两家公司求证,但对方均否认这一传言,表示公司并未下发相关文件、暂不知情。
此外,记者向多家基金公司咨询时了解道,尚未有任何一家公司正式发文明确薪酬上限。不过,多位公募人士透露,目前工资缩水严重,整个行业已经开始降薪了。
基金圈“限薪”传闻再起
实际上,在市场持续低迷的背景下,关于基金行业限薪的传言,早在2022年起就持续发酵、流传,从最初传言的薪酬峰值限制在5000万元、再到封顶1500万元,时至今日限薪“天花板”又下降到了300万元。
“我们没有听说过这个消息”“限薪传闻从去年、前年就有了,但公司至今也没收到相关指令”,针对近日流传的薪水限额300万元传言,多位头部公募、券商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并未接到相关要求。
深圳某大型基金公司相关人士向记者坦言,其实大部分基金从业者都达不到这个薪资水平,基金经理的薪资也并没外界想象的那么高,多数基金经理的年薪大概在几十万元上下,业绩较好、管理规模大的才能达到三百万元以上,一些明星基金经理年薪的确很高,能够达到几千万元。
尽管限薪的传闻未获证实,但公募乃至金融行业的降薪是实实在在的,多位公募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待遇大不如从前,近年来到手工资缩水严重。
一位券商系公募人士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目前base没变,但年终奖越来越少、越发越晚,待遇方面也在节衣缩食,其实我们工资按月薪来说并不高,主要就是靠绩效奖金。”
多家券商员工人均薪酬下降
与公募基金相比,券商的降薪情况更为直观,随着2023年年报陆续披露,券商员工人均薪酬也得以揭晓。
Wind数据显示,已披露年报的25家上市券商中,近一半券商公司员工2023年人均薪酬较上一年度有所下降,有的甚至连续两年下降,头部券商尤为明显。
具体来看,这次被传言“限薪300万元”的招商证券,2023年员工人均薪酬降至45.65万元,与两年前相比减少了约24万元;而“券商一哥”中信证券2023年员工人均薪酬已不足80万元;中金公司2023年员工人均薪酬降至69.71万元,与2021年的98.30万元相比,缩水约30%;国泰君安人均薪酬连续两年下降,2023年员工人均薪酬为64.75万元,与两年前相比减少了约10万元。
此外,中国银河、中原证券、东兴证券、华鑫股份、华安证券、国联证券等多家券商2023年员工人均薪酬相比上一年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而另一边,部分券商2023年员工人均薪酬不降反增。其中,互联网券商龙头东方财富2023年员工人均薪酬为41.09万元,相较2022年增加约6万元;光大证券2023年员工人均薪酬为52.62万元,同比增长近10%。此外,华泰证券、中信建投等多家券商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完善证券基金行业薪酬制度
在业内人士看来,当前“限薪”传闻不断也从侧面说明,公募薪酬改革已驶入深水区。
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向《华夏时报》记者分析称,基金公司降薪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受市场环境影响,近年来市场震荡加剧,投资者信心不足,基金业绩普遍承压,使得基金公司经营压力徒增;另一方面,监管也在引导合理的薪酬管理,防止过度激励和短期行为,有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和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早在2022年4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到,要督促基金管理人严格执行薪酬递延制度,严禁短期激励和过度激励行为。
2022年6月,中基协正式出台《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其中提到,基金公司应当建立实施绩效薪酬递延支付制度,递延支付期限不少于3年,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递延支付的金额原则上不少于40%。而这份文件也被公募业内称为“限薪令”。
2024年4月12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这是资本市场第三个“国九条”,意见明确要求,研究规范基金经理薪酬制度。完善与经营绩效、业务性质、贡献水平、合规风控、社会文化相适应的证券基金行业薪酬管理制度。
袁帅表示,规范公募行业的薪酬制度,短期可能会带来“阵痛”,降薪措施会使得一些基金公司流失优秀人才,包括基金经理选择“奔私”寻求更好的薪酬待遇。但从长远来看,规范薪酬制度是有助于基金公司和行业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麻晓超 主编:夏申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