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404/20240426124135rYvffMXzgS.jpeg

“提前还贷”再上热搜!预约需排队一个月以上,消费贷“置换”房贷趋势抬头

冯樱子 2024-4-26 16:41:48

本报记者 冯樱子 北京报道

近期,中小银行集中下调存款利率、多家银行理财公司下调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等消息,都让投资者对于闲置资金预期收益率有所下降。

由此,“提前还贷”再次成为热议话题。4月25日,《华夏时报》记者从多家银行了解到,相较2023年初的提前还贷潮,目前情况有所缓解,但提前还贷仍需预约,等待时间至少一个月。

记者发现,目前“提前还贷”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理财方式,不少借款人通过还贷来减少杠杆成本,而与此同时,还有借款人选择“债务置换”,用低利率的消费贷或经营贷,置换高利率的存量房贷。

“贷款利率下降了,但存款利率降得更快,也没有更好的理财渠道,所以还是提前还贷最合适。”4月26日,一名北京地区借款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说道。

“提前还贷”再上热搜

“每天上午9点开放预约就准时登陆,一直没有抢到提前还贷的名额。”4月25日,一名天津的借款人张女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他在某国有大行银行APP上预约提前还款,但6月22日之前都已被预约,目前还没有抢到号。

张女士称,房价跌了,她是前几年高位接盘,所以提前还贷一直是她的目标。

与此同时,一名借款人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他所贷款的一家股份制银行目前仍不能线上还款,提前还贷要线下预约。

“从3月份开始在手机APP上申请提前还贷,一直显示‘该笔贷款不支持自助还款’,到4月还是这样。”上述借款人表示,打电话咨询后才知道,目前只能工作日到所贷款的支行线下预约还款,线上预约尚未恢复。

近期,多地借款人反映,目前银行提前还贷业务办理依然不够畅通。对此,一名银行工作人员解释道,对于银行而言,房贷是能够为银行提供稳定现金流收入的优质资产,风险小,利润大。但银行也并非有意设置提前还款障碍,主要还是业务量较大,银行无法及时处理所有提前还款申请,因此需要预约。

“办理贷款时,客户和银行是签订借贷合同的,提前还款属于合同变更,银行需要层层审批。”上述工作人员说道。

去年8月底《关于降低存量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有关事项的通知》出炉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调整政策陆续落地,此后“提前还贷潮”有所缓和。

按照监管部门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末,全国超过23万亿元存量房贷利率完成下调,平均下调0.73个百分点,惠及5000多万户家庭、1.6亿人,每年节省利息支出约1700亿元。

4月初,在业绩发布会上,建设银行副行长李运介绍,今年前3个月,建设银行房贷提前还款的规模较去年第四季度有所下降。

“去年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减少了客户的房贷支出,这从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客户提前还房贷的意愿。”李运说道。

一名建设银行北京某支行贷款经理对《华夏时报》记者介绍,去年初预约提前还贷大概要排队3个月,目前手机预约大概排队1个半月,网点预约1个月左右。但同时他也表示,每家网点排队时间可能有所不同。

但也有银行高管对“提前还贷”表达出审慎的态度。今年3月29日,民生银行副行长林云山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2023年按揭提前还款量规模增加,“进入今年以来趋势还在”。

林云山坦言,“我们预计2024年按揭的提前还款跟重定价,会影响到当年收入18亿元水平。”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曾提到,只要房贷利率高于理财利率、房价还在下跌,且居民预期房价下跌,提前还贷的动机,就一直会存在。

李宇嘉表示,提前“还房贷”,这是居民在主动“降杠杆”;开发商不拿地,也是主动“降杠杆”。地产原来是金融的“加速器”,现在逆转到成为金融“减速器”。

消费贷“置换”房贷趋势抬头

“提前还贷”的影响在银行业绩报告中已有所体现。

Wind数据显示,六大国有银行按揭贷余额合计约为26.43万亿元,同比减少约5166亿元。这表明,在存量房贷调整、提前还款规模扩张的背景下,银行个人房贷业务整体承压。而需要注意的是,六大国有行的按揭贷款占全部银行的7成左右。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银行个人贷款方面,最重要的个人住房贷款有所收缩,但相比之下消费贷、经营贷成为了重要增长极。

根据央行发布的数据,经营性贷款和消费性贷款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趋势,住户经营性贷款上涨幅度更快,2023年末,经营性贷款同比增长为17.2%。

业内认为,A股上市银行个人贷款总额持续增长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一方面是,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高质量生活的追求不断增强,从而推动了消费贷款的需求增长。

另一方面,金融机构推出了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贷款产品,如无担保贷款、个人信用贷款等,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贷款需求。

但与此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提出,消费贷、经营贷置换房贷的趋势渐起。

一名杭州借款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身边很多人用消费贷换房贷。”去年消费贷最低3.4%,今年申请到了利率2.98%的消费贷额度,比自己超5%的房贷利率低很多,对比之下就心动了。

今年年初以来,消费贷利率进一步下滑,“抢券、打折、拼团活动”等活动层出不穷,折扣后最低利率可达到2.88%。

而在社交平台上,各类提高额度、降低消费利率的攻略更是层出不穷,不少博主热衷于在各个银行间比价,从消费贷里“薅羊毛”。

一名北京借款人也对《华夏时报》记者介绍,其所在单位在银行白名单中,因此可以申请到较低利率的消费贷。因此在“存款特种兵”与“债务置换”之前,她选择了后者。

“原本计划去河北地区存款,3月份咨询三年期存款利率3.2%左右,现在也降到3%以下了,没赶上末班车,只能提前还款了。”上述北京地区借款人表示,再申请20万左右的消费贷,就能把房贷还完了。

“蚊子再小也是肉。”一名来自东莞的借款人表示,目前他能借到的消费贷与存量房贷之间有1.8%的差距。在去年,他已成功将10万元的消费贷置换为房贷,今年选择再次冒险操作。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一直是金融管理部门严格监管的领域。一旦发现贷款被挪用于房地产领域的,将会立刻收回贷款,压降授信额度,并追究相应法律责任。同时,也会对借款人的征信带来影响。”

此外,一名银行工作人员也对《华夏时报》记者提到,操作短期贷款来置换长期的住房贷款,看似“省钱”,但其中风险很大,多数经营贷、消费贷合同1至3年就要续签一次,如果银行抽贷,客户会面临较大资金周转压力。

目前来看,“以贷转贷”背后仍潜藏诸多风险。除了容易导致个人或家庭短期面临较大债务压力外,用消费贷置换房贷本身属于违规操作,背后存在多种法律隐患。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