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宏观 金融 证券 产业 公益财经 地产 能源 健康 汽车 评论 人道慈善

https://uploads.chinatimes.net.cn/article/202405/20240508132139u13JWUxYvH.jpeg

部分银行下架智能通知存款,对公活期存款付息率“不降反升”

冯樱子 2024-5-8 20:56:53

本报记者 冯樱子 北京报道

继下调定期存款利率、收缩大额存单额度后,部分银行下架智能通知存款,调整协定存款利率。

近期,光大银行、渤海银行、大连农商银行等10余家银行在官网、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发布公告,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光大银行还表示,将从5月15日起,若客户人民币协定存款利率高于1.15%,系统将自动分段计息并将协定利率调整为1.15%。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一些智能储蓄产品存在高息揽储嫌疑,并可能干扰存款市场正常竞争秩序,需要符合监管相关要求进行调整;同时,从银行自身情况来看,近年来银行净息差压力较大,银行下架“高息”产品有助于缓解整体负债成本压力。

多家银行下架智能存款产品

智能通知存款是商业银行为了揽储而创新推出的高息存款,因灵活性强、利息高等特点深受储户喜爱,曾被认为是银行的“揽储利器”。

但近期,已有10余家银行官宣,暂停旗下智能通知存款产品。例如,光大银行公告称,签约光大银行对公周计划、对公智能存款A款及对公智能存款B款等自动滚存型通知存款的账户,自5月15日起停止自动滚存通知存款。

同时,对于已滚存的通知存款,到期后资金将转回至签约活期账户,然后系统将自动进行解约处理。

5月6日,大连农商行亦发布公告称,为贯彻落实关于智能通知存款管理的政策要求,自5月14日起,该行智能通知存款产品取消自动转存功能,客户需在支取日前1天或7天进行通知预约。

此外,广发银行也宣布于5月上旬下线单位通知存款业务自动滚存服务,存续中的资金将根据具体产品服务规则调整为非滚存服务模式或返还至客户的签约活期账户;渤海银行已于5月1日起自动终止自动转存个人通知存款产品。

业内认为,银行集中下架智能通知存款产品,以及下调协定存款利率,是监管要求的进一步落地。

去年5月,相关监管部门已发文调整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自律上限,其中,国有大行执行基准利率加10个基点,其他金融机构执行基准利率加20个基点。同时,监管要求银行停办不需要客户操作、智能自动滚存的通知存款。

由此,银行的类存款产品的调整大幕拉开,多家国有行、股份制银行、地方城农商行、村镇银行纷纷响应。

不过,相较于2023年,今年以来,通知存款管理由个人端逐渐蔓延至企业端,对公或单位通知存款自动转存功能也面临叫停。

“通知存款一般是按日计息,期限分为1日、7日两种。而智能通知存款可根据储户存款时长及存款金额自动匹配到相对较高的存款利率,自动滚存,因此深受储户喜爱。”一名银行业内人士透露。

此前,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智能存款一般具有灵活性高、利率高的特点,部分产品期限较为灵活,但却按照定期计息,推升了银行的揽储成本,不符合监管规定。银行下架智能存款一方面为了达到合规目的,另一方面为了降低资金成本。

活期存款付息率升高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光大银行发布公告中还提到,将从5月15日起,若客户人民币协定存款利率高于1.15%,系统将自动分段计息并将协定利率调整为1.15%。

按现行的金融行业标准存款统计分类,协定存款应放入结算账户,根据监管规则结算账户为活期存款账户,由于实践中银行主要对企业客户提供协定存款,因此协定存款被纳入企业活期存款范畴。

从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虽然存款利率整体呈下行趋势,但银行对公活期存款付息率似乎不降反升。

根据光大证券研报,2023年末,上市国、股银行对公活期存款成本率分别为1.05%和1.30%,定价近年来出现持续爬升,仍高于0.35%或0.45%的活期利率自律上限水平。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副院长宋效军表示,此前,高息协定、通知存款较为普遍。目前“类活期”存款估计占中小银行存款的20%,推动了银行负债端成本上升。

“此前由于吸存揽储竞争大,部分银行的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定价过高。”普华永道中国内地金融业合伙人谢莹表示,此次利率调整会规范协定存款和通知存款的定价秩序。

同时,一名银行业内工作人员也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大企业有很强的议价权,而对于银行而言存款量却不能减,只能补息留住客户。

“活期利率0.35%,约定存期利率1.05%—1.15%,有银行给大型企业一年内活期存款利率将近2%,直接将同行‘卷死’。”上述银行业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

目前,银行依旧面临净息差“收窄”压力。根据光大证券研报,受存量贷款滚动重定价、存量按揭利率下调影响,预估2024年第一季度净息差较2023年收窄10—15BP。

从已披露一季报的国有大行看,工商银行2024年一季度末净息差为1.48%,同比下降29BP;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一季度末净息差分别为1.57%、1.44%、1.44%,同比均下降。

上述银行的净息差均低于《合格审慎评估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版)》中自律机制合意净息差1.8%的“警戒线”。

在此情况下,银行“对公存款付息率”受到市场关注。不久前,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倡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禁止通过“手工补息”的方式高息揽储,立即开展自查,并于2024年4月底前完成整改。业内认为,大型银行对公存款业务将受到影响。

目前而言,2024年商业银行或将继续下调存款利率,以进一步压降资金成本,减缓息差缩窄的压力。

宋效军认为,目前银行负债成本有调降的必要性。在存款利率市场化之后,一些银行为竞争市场份额,被迫提升存款利率。特别是在央行货币政策变化有限的情况下,存单和资金利率过去几年并未出现明显趋势性下降,这造成理财、货基等产品收益率居高不下,进而使得存款难以出现趋势性下降。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