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颜源 于娜 北京报道
当资本市场热潮退去,如何才能穿越需求周期,走出低谷?被“打回原形”的IVD行业正在经历阵痛与迷茫。
辉煌犹在眼前。2022年4月的官方消息是,新冠疫情以来,我国已完成约115亿人次的核酸检测。抗疫3年,原本小众的IVD行业迎来意外的“泼天富贵”,不少企业业绩拔地而起。比如九安医疗,营收从2019年7亿元暴涨到2022年的263亿元。
2020年—2022年,包括东方生物、圣湘生物、仁度生物等在内的超20家IVD企业先后登陆资本市场,而2023年IVD企业在A股IPO颗粒无收;2022年,市场上约有一千余家体外诊断(IVD)生产企业,而如今核酸检测企业朴石医学、抗原检测企业佰奥达生物等相继破产。
潮水退去,大部分IVD企业业绩下滑,下降超过90%也并不少见。
明德生物相关负责人也在回复《华夏时报》记者时,坦率地表示:“公司以前是一家小公司,规模、收入、利润都很小,是比较袖珍的。因为新冠的确是积累了一些利润和现金,现在公司又回到以前规模比较小的状态。”
“打回原形”后:坏账、裁员、降薪
本报记者统计了A股市场上,具有代表性的45家IVD企业。2023年有37家营收下滑,36家净利下滑。其中明德生物、硕世生物、安旭生物、东方生物、达安基因营收同比下降超过90%。
业绩下滑格外明显的明德生物,颇具代表性。
4月25日晚间,明德生物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明德生物去年全年共实现营业收入7.5亿元,同比减少92.8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492.59万元,同比减少98.22%。可以说,明德生物的营收和净利已然回落到2019年的规模水平。不同的是,账上多了数十亿元现金。
明德生物表示,净利润大幅下滑主要源于新冠检测相关产品市场需求的急剧减少。此外,公司还面临着终端客户回款困难、信用风险增加等问题,以及对部分高风险客户计提的坏账准备。同时,过去三年产能的持续扩张导致固定资产金额较大,进一步拉高了折旧费用。
新冠产品需求几乎没了、回款困难、账上资金暴涨几乎是IVD企业们的共性。
一部分企业选择理财,比如在去年拿出200亿元理财的九安医疗。彼时,九安医疗董事长刘毅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能想到我会赚这么多钱吗?”面对突如其来的“泼天富贵”,企业们也想打造出第二曲线,但下一个风口在哪,并不好找。
在产品结构调整上,明德生物相关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没有太大的调整,可以理解为是2019年之前的这些产品系列,你把新冠的东西拿掉。当然公司肯定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现金类的资产的确是蛮多的,所以内部也在寻找第二增长曲线。”2023年年报显示,明德生物在非流动资产中拥有高达36亿元的大额存单,也就是说这些钱都存在银行里。
达安基因的现状也体现了“新冠后遗症”的威力。
达安基因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1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0.20%;利润总额1.1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8.2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4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98.07%。
回款压力确实令达安基因很被动。仅2023年上半年,达安基因已经和4家医学检验室闹上法庭,原因均是买卖合同纠纷。“如果应收账款无法及时收回,还可能形成坏账,进一步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本报记者表示。并且,坏账已经形成。2023年,达安基因的应收票据及应收账款为20.63亿,占总资产27.55%,同比下降49.50%。但其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6.51亿元。
为应对业绩营收的双降局面,达安基因裁员超过千人,高管年薪也大幅缩水。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 制表:颜源
数据来源:Choice数据 制表:颜源
新的挑战:集采、反腐
IVD行业狂飙过后,已经回归常态。“现在行业也很迷茫,不确定性挺大的,现在是受到集采和反腐的双重影响。”一位IVD行业资深从业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据悉,我国IVD行业首次重大集采发生在2021年,可谓行业的一次“小地震”。彼时,安徽开展化学发光试剂集采工作,取得了“5大类23个项目88个产品”平均降价47.02%的成果。
2023年11月17日,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平台正式发布《二十五省(区、兵团)2023年体外诊断试剂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1号)》,包括安徽在内的25个省组成采购联盟,对人乳头状瘤病毒(HPV-DNA)检测、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检测等五大体外诊断试剂集中带量采购,采购周期2年。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的IVD市场起步晚,但成长速度较快。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我国体外诊断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45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864亿元,占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的比例从2016年的12.2%增长到2019年的13.9%。快速发展过程中,行业发展一度比较粗放,集采的开启对行业的合规要求进一步加强。
“检验科产品是很依赖院内市场的,主任的话语权很高。一些产品的技术门槛不高,主要是看渠道。出厂价可能就是几十块钱,进院可能就已经上百,到患者手里就再涨一轮,很多钱都用在推广上。”上述IVD从业人员对记者表示。
也正因为如此,体外诊断产品的“带金销售”总是屡禁不止。可以肯定的是,随着集采广度深度的不断推进,以及医疗反腐的推进,留给企业的灰色利益空间已经越来越小。
一些IVD企业已经开始逐渐走出阴霾。
比如迈瑞医疗、新产业、安图、九强都实现稳步增长。英诺特、圣湘、万孚等呼吸道产品大卖,成为低迷的IVD行业的一个亮点。比如英诺特推出了甲型/乙型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抗原检测试剂盒(胶体金法)等产品。
据悉,2019年,以呼吸道检测市场规模占体外诊断整体市场规模比例计算,我国呼吸道检测渗透率仅为1.81%,而全球范围水平达到14.77%。未来,我国的呼吸道检测市场有较大的增长空间和提升渗透率的潜力。不过,这些检验都是针对个案,比如医生需要根据感染与否和感染的是什么病毒,给病人开药、定治疗方案,只有这个时候才会测。这与核酸检测所带来的营收规模自然不能相提并论。
见习编辑:邓舟羽 主编:陈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