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金华 杭州摄影报道
在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同时强调要“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血脉,数字金融也被认作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5月27—28日,“布雷顿森林体系:过去80年与未来展望”国际会议暨2024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在杭州举行,数字金融成为热议话题,在“数字金融助力金融强国”分论坛上,多位论坛演讲嘉宾纷纷表示目前我国数字基础设施搭建已经成型,而在助力实现金融强国的目标中,提出了建议和实施路径。
“数字金融首次被写入中央文件,也为金融机构数字化提供了新思路,数字金融是‘五篇大文章’的基础,数字金融会贯穿在前四篇‘大文章’中,数字化既包括产业、经济、社会的数字化,也包括金融业的数字化转型,这两者缺一不可。”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张健华对此指出。
连连国际联席CEO吕蔚嬿在论坛间隙受访时表示,当前随着跨境电商增长、数字化和技术进程发展,加速了产业链和产业整体的数字化升级,催生了新业态,原本作为基础服务的支付功能,完成了到“智付”的转变,加速了产业链和产业整体的数字化升级,这些新的业态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全球商贸供给格局还将是以中国为主导。
金融数字化转型投入产出
事实上,在论坛专家们看来,我国金融业数字化过程已经持续了很多年,且无论是大中小金融机构或科技机构,都在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推动数字金融产业的发展。
“比如以工商银行为代表的国有银行每年投入200多亿元,促使数字金融转型发展,但也有很多小型金融机构一年投入还不足千万元,这么大量级的差距,最终形成的结果一定是技术实力、技术能力上的差距会特别大。所以现在大家谈到数字化转型时,小型金融机构与大金融机构之间的数字鸿沟会越拉越大,不仅经济社会中存在数字鸿沟,其实在金融业也存在数字鸿沟。”张健华在分析当前数字金融发展的现状时如是指出。
张健华表示,各类机构在推动数字金融发展的过程中的投入即是行业基础设施,这些投入包括算力、算法还有数据等等,目前国内各地都建了很多算力中心,这些算力中心可以为金融机构提供公共服务,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很好地利用它,它就没有形成有效地为公众服务的基础设施。
“数字金融的发展必然涉及到数据要素的流通,我们经常提到数据孤岛现象、数据烟囱现象。国家层面出台的‘数据二十条’已经有两年了,实际上在真正进行数据要素交易的时候会比较困难,如何平衡好数据的共享和消费者保护以及数据安全和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这些都还没完全明确,所以这些基础设施都是需要全行业进一步去构建的。”张健华称。
事实上,在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囿于机构本身技术实力、资金实力的差距,小型金融机构与大金融机构之间的数字鸿沟难以避免,并且呈现出持续扩大之势。如何弥合这样的数字鸿沟?张健华在论坛上表示,要搭建好金融业的基础设施,特别是数字金融的基础设施,这样能为中小金融机构提供更好的便利,使它们同时搭上数字时代的快车。
张健华称,传统金融业的基础设施包括支付清算网络、交易场所以及为交易提供服务的交易清算机构等,在数字金融领域,算力、算法以及数据等都有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来看,我国已经初步构建了数字金融基础设施体系,但在数据要素、金融科技外包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明确。
“当前金融机构从获客到风控、风险评估,再到贷后管理、贷后催收等各个环节,均可以全面实现线上化。但真正在最后的司法诉讼环节,受制于司法资源,未能实现线上化,这也对司法数字化转型提出要求。金融业数字化是走在前面的,但全社会的配套并没有跟上,司法只是其中之一。”张健华表示。
谈及数字金融的后续发展,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海洲表示,在数字货币时代,从全球政策层面来讲,数字SDR(特别提款权)非常值得关注,可以将SDR通过数字化的方式做大;另外数据在数字金融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想要具体在经济、金融层面落地,也有很多东西要做。
中国跨境支付数字化已主导
在业内人士看来,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最好的领域无疑是跨境支付。
“从全球来看,中国目前的贸易市场是一个稳定的大市场。根据相关统计,去年全球进出口贸易总额市场规模70万亿美元,而根据预测它还将持续增长,预估到2027年将增长到75.4万亿美元。随着整个电商化、数字化进程的推动,我们看到全球跨境电商的渗透率也在逐步发展,从2018年的4.7%增长到了2023年底的8.0%,中国是全球商品贸易体系当中最主要的供给方。2023年中国出口商品总额占全球的14.2%,也连续7年保持全球货币贸易第一大国的地位。虽然我们出口的相应货币还是以欧美国家为主,但我们也看到很多新兴市场,包括像俄罗斯、中东、南美地区,整个增速也非常强劲。”在谈到全球贸易格局的变化时,连连国际联席CEO吕蔚嬿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吕蔚嬿指出,作为一家在港上市的支付机构,更关注的是关于全球生产与交换的数字化,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贸易相关的工业、金融业、信息技术行业,及部分建筑业、服务业、交通业等占了GDP比例超过50%,所以我国需要持续保持对外贸易的核心供给方地位,来保持自身经济的稳定发展。
“全球贸易已经进入数字化新阶段,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2023年货物贸易的进出口增长率相较于上一年是0.4%,但是跨境电商的增速是15.6%。在全球商贸地位上,跨境电商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连连数字是基于中国、布局全球的一家提供推动中国数字贸易快速安全发展、提供基础服务设施的支付公司。应关注企业的整个流通,包括物流、营销、开店整个流通环节。在这些环节当中,结合公司本身资金流上基础的支付服务,包括收单、收款、汇兑、贸易申报等,嵌入在其中,一起助力中国产能出海,去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吕蔚嬿称。
据其透露,连连国际在全球已经拿到60多张支付牌照,刚刚获颁的是在卢森堡的牌照,连连国际在美国拥有所有州的支付牌照,是国内唯一一家在美国全州境内有支付牌照的中国支付企业。
“连连国际是基于合规去为我们的客户提供基础设施,所以连连国际始终将合规和牌照布局置于企业发展的首位。也是通过这样的牌照布局,结合我们在全球十二大办公室,共同为客户提供跨境和本土化的服务。我们在这个链路当中不仅提供底层收款、付款这种基础资金服务,我们同时提供像开店、营销、物流这样的增值服务。目前我们已经对接了超过100个电商平台,支持超过130种货币种类,对接30个互联网平台,能够支持我们的客户将他的货物运送到29个全球主要的港口。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站式的服务去链接客户跨境贸易的买卖终端。”吕蔚嬿称。
事实上,据记者了解,我国目前已经有160多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在这些试验区的区域,无论是本土的支付机构还是跨境支付机构帮助地方的产业带出海,在数字金融赛道上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