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明会 北京报道
“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而科技金融正是落实好新质生产力的突破口,通过金融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通过金融融合促进新质生产力升级,通过金融发展支撑新质生产力壮大。”6月5日,华夏时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冯慧君在“2024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如是说。
据悉,本届研讨会由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与华夏时报社联合主办、《华夏时报》金融思想荟协办。作为第十一届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2024“小企业 大梦想”系列论坛的分论坛,“2024年经济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以“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创新、融合与发展”为主题,邀请业内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深入探讨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务于民营经济、如何赋能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热点话题,并将同步发布“2024金融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
“在这个全球经济深刻变革的时代,科技的迅猛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生产方式与经济结构。”冯慧君表示,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中流砥柱,在创新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日益凸显。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登记在册的民营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2.35%,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缴纳税收占比超过50%,全国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来自民营企业。
冯慧君认为,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坚实的资金后盾。然而,实践中多数民营企业属于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较为突出。强化金融支持政策,有利于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动能和活力。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指出,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并将科技金融置于五篇大文章之首。
“这与当前我们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不谋而合。”冯慧君强调,一方面,我们要积极推动金融科技创新,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先进技术,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探索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等创新模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另一方面,我们要深化产融结合,引导金融资本流向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加强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同时,我们也要丰富金融产品供给,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融资结构,将更多的金融资源用于促进科技创新,根据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科技型企业需求,针对性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