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奕 胡金华 上海报道
香港虚拟资产交易已经正式进入“牌照时代”。
香港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发牌制度过渡期于6月1日正式结束,至此,所有在港营运的虚拟资产平台均须获香港证监会(SFC)发放的虚拟资产服务牌照(VATP)。截至目前,已正式获得VATP牌照的交易平台仅有两家,分别为OSL和HashKey。
6月1日,香港证监会更新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名单,其中HKbitEX、Crypto.com、Matrixport HK等11家平台被当作获发牌的申请者;BGE、HKVAX、VDX等6家平台未被当作获发牌申请者。而在此之前,已有多家大型国际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撤回了在港的牌照申请。
“未来香港虚拟资产交易所之间的竞争将会集中在合规性、安全性、服务质量、产品创新、用户体验以及资产的多样性等方面。”北京共识区块链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区块链与加密货币协会高级研究员高泽龙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随着监管的加强,合规性将成为交易所能否持续运营的关键。安全性和服务质量也是用户选择交易所的重要因素。此外,交易所需要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需求和吸引用户。
多家头部交易所放弃牌照
回溯至一年之前,香港证监会于2023年5月31日发布了VATP牌照手册及发牌制度的过渡安排的通函,制度于2023年6月1日生效,并设置了一年的过渡期,要求在港运营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须在过渡期截止时取得监管部门发行的牌照。
根据规定,未能在今年2月29日前提交许可申请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必须在5月31日前关闭在香港的业务。
记者梳理发现,在过渡期结束之前,已有多家知名虚拟资产交易平台撤回了在港申请。3月28日,HKVAEX撤回牌照申请;5月14日IBTCEX、QuanXLab及Huobi HK撤回申请;5月22日Gate HK撤回申请,5月24日OKX HK撤回申请;5月31日Bybit(Spark Fintech Limited)撤回申请。
“在虚拟资产平台运营牌照上面,对于所有交易所,我们采取同等的风险、同等的规矩、同等的监察水平。对于香港虚拟资产的发展非常乐观。”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日前在向财经事务委员简报香港经济情况时表示。
高泽龙认为,知名交易所OKX、Gate等退出香港市场,可能会对香港的虚拟资产市场造成一定的影响。这些交易所通常拥有广泛的用户基础和市场影响力,它们的退出可能会导致用户流失,减少市场的流动性和活跃度。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可能促使香港市场更加专注于合规和质量,长远来看有助于构建一个更加稳健和受信任的市场环境。
一位撤回申请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工作人员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目前公司内部正在进行梳理,接下来仍会为取得香港牌照而努力,公司将在取得相关牌照后恢复在港的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证监会提醒投资者应注意,被当作获发牌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申请者并未获香港证监会正式发牌。这些申请者在《打击洗钱及恐怖分子资金筹集条例》下的新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发牌制度实施前,已在香港营运。虽然它们已承诺加强其政策、程序、系统及监控措施,以符合香港证监会的监管规定,但它们仍需显示这些措施的实际实施和成效能获香港证监会信纳。
香港证监会还提醒所有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和其最终拥有人遵守所有适用的法律及规例,包括但不限于防止中国内地居民使用它们的任何虚拟资产相关服务,并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促使这些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控权实体及关联方遵守所有适用的法律及规例。
“香港虚拟资产交易所之间的竞争将呈现出多元化、竞争激烈的特点。”世界数字技术院元宇宙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民协数链改工委创会执行会长吴高斌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一方面,已获得正式牌照的交易所将稳固自己的市场地位,提升交易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尚未获得牌照的平台将努力满足监管要求,争取获得正式牌照,以便进入市场参与竞争。此外,新的交易所也可能趁机进入市场,寻求发展机会。
香港虚拟资产ETF或被低估
除设立虚拟资产交易所牌照制度外,香港在推动虚拟资产市场的发展方面还做了诸多尝试,其中以太坊现货ETF的获批更是备受瞩目。
“先于美国推出的以太币现货ETF,是一个重要的试水。”UWEB校长、香港区块链协会荣誉主席于佳宁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以太币作为虚拟资产市场中的第二大货币,具有自身独特的投资价值和市场地位。这类ETF产品的推出不仅可能吸引对以太币具有特定兴趣的投资者,而且有可能引入更多对多元化虚拟资产投资感兴趣的新投资者。从这个角度看,以太币现货ETF有潜力为香港市场带来新的增量资金,尤其是在全球加密货币市场日趋成熟和多元化的今天。
4月30日,涵盖比特币、以太坊的6支虚拟资产现货ETF在港交所正式敲钟上市,并开放交易。从开场数据来看,3支比特币现货ETF在4月30日的首日发行规模达到2.48亿美元,远超美国比特币现货ETF在1月10日约1.25亿美元的首发规模(不包含Grayscale),足以证明市场对香港虚拟资产ETF充满期待。
但在交易量方面,香港虚拟资产ETF的表现却显得差强人意。上市首日,香港6支虚拟资产ETF总交易量为8758万港元(约1120万美元),其中三支比特币ETF交易量为6750万港元,尚不足美国比特币现货ETF首日总交易量46亿美元的1%。此后交易量更是一路走低,在5月23日甚至跌至100万美元以下。
对此,彭博ETF高级分析师Eric Balchunas表示,虽然在交易量有所差距,但从比例上来看,香港3.1亿美元的ETF市场对应美国500亿美元的ETF市场。因此,香港虚拟资产ETF对其当地市场的影响已经与美国现货比特币ETF对其本地市场的影响一样大。
“香港虚拟资产ETF市场的初步表现揭示了一个有趣的对比,”于佳宁表示,首日发行规模显著,显示出市场对这类金融产品的高度兴趣和接受度,尤其是在首次发行时的资本集聚能力。交易量相对较低,尤其与美国市场的首日表现相比,说明虽然市场对这些产品的启动感兴趣,但持续的交易活动还未能达到预期水平。这可能反映了几个关键因素,包括市场对新产品的熟悉度、交易基础设施的成熟度以及投资者对市场波动性的短期反应。
“要使这些新推出的ETF真正对市场产生长期积极影响,需要市场教育、更稳定的交易环境和监管清晰性的进一步提升。这些因素将决定这些产品能否在香港市场获得长期的生存和发展。”于佳宁如是说。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虚拟资产ETF还首创了实物申赎模式,允许投资者直接使用BTC和ETH认购ETF份额,并支持现金赎回,同时现金申购ETF的份额,也支持BTC和ETH赎回。
对此,于佳宁表示,香港虚拟资产ETF允许实物申赎的功能是其独特的竞争优势之一。首先,实物申赎机制可以帮助确保ETF的交易价格紧密跟随其底层资产的净值,从而减少套利者的机会和价格偏差。这种机制通过允许大额持有者直接用底层资产来创建或赎回ETF份额,有助于维持交易价格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其次,实物申赎增强了市场的流动性,使得大型机构投资者能够在不影响市场价格的情况下进出市场,这对于维持市场稳定性和吸引更多机构投资者参与至关重要。此外,这种机制也提供了一个额外的安全层,因为它允许投资者在必要时直接持有实际的加密货币,而不是仅仅持有代表这些资产的证券。
随着香港政策的推进和监管的落地,香港的虚拟资产环境越来越稳定。根据毕马威中国及Aspen Digital发布的最新调查显示,有92%的香港受访者对虚拟资产投资感兴趣,其中58%的家族办公室及高净值人士已作出相关投资,34%正计划进行相关投资。
康德智库专家、北京市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倪一心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香港特区政府对虚拟资产行业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通过制定明确的监管框架和政策宣言来促进虚拟资产行业的可持续和负责任发展。同时,也推出了一系列试验计划来测试虚拟资产带来的技术效益。接下来,在监管政策的指导下,香港虚拟资产市场可能会朝着更加规范、透明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香港虚拟资产市场也可能会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在于佳宁看来,香港针对虚拟资产的政策主要体现在其监管框架的逐步完善和对创新友好的立场。香港证监会在过去几年中不断更新其对虚拟资产交易平台的监管策略,引入了许可制度,明确了对投资者保护的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市场的透明度和信任度。
“尽管香港在虚拟资产监管上采取了比较开放和前瞻的措施,投资者依然需要对监管政策的潜在变化保持警觉。”于佳宁强调,监管框架的不断调整可能会对市场造成短期的波动,特别是在全球监管环境不断变化的大背景下,香港的政策也可能受到国际标准和主要市场动态的影响。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