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奕 上海报道
6月19日,根据深交所官网信息,上海熙华检测技术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熙华检测”)申请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文件,因此决定终止对其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审核。
回顾本次IPO历程,熙华检测的上市申请于2023年6月30日正式获得受理,原计划募资7.56亿元,投入到熙华生命科学事业部及产业化基地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在撤回申请之前,熙华检测已经完成了两轮审核问询回复,深交所重点关注了其与“药明系”的关系、核心竞争力、关联交易及实控人亲属任职等问题。
针对本次IPO相关情况及公司后续安排等问题,《华夏时报》记者致函熙华检测,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海外业务存风险
公开资料显示,熙华检测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以生物分析、药物分析为核心的医药研发外包服务提供商,主营业务分为生命科学和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及药学研究(CMC)两大板块。
根据招股书,从临床阶段生物分析市场来看,2021年中国临床阶段生物分析市场收入为14.9亿元,其中熙华检测的临床阶段生物分析市场份额为9.1%,位列第三。2021年中国CMC市场收入为123.7亿元,其中熙华检测CMC收入为1.8亿元,约占中国CMC市场份额的1.5%,位列第十三。
业绩方面,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2.12亿元、3.56亿元、4.67亿元和2.47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824.80万元、4921.54万元和7283.19万元和3209.72万元;公司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8.39%、42.38%、43.94%和40.77%。
针对毛利率的变动,熙华检测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生命科学业务板块主要业务生物分析服务原有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业务毛利率较高,随着需进行一致性评价的药物数量减少,该部分项目数量减少,使得生物分析业务毛利率有所下降。同时,境内CMC业务等目前尚在投入及快速发展扩张期,规模效应尚未显现,毛利率水平不稳定。此外,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公司相关业务价格也会承受压力,进而影响公司综合毛利率水平。
为了进一步拓展公司的业务,熙华检测加速海外业务布局,于2019年3月、2020年5月和2022年9月分三次合计收购了Primera77.06%的股份。此外,熙华检测还于2022年6月收购了成立于美国新泽西州,主要从事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业务的TCM 60%的股权。
熙华检测认为,Primera和TCM的主营业务分别为药物分析、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与公司主营业务形成CRO领域不同环节的互补。
根据招股书披露,2022年和2023年上半年,Primera的营收分别为1.72亿元和8565.6万元,净利润分别为3854.75万元和1532.04万元。同期,TCM的营收分别为2511.44万元和2792.95万元,净利润分别为109.22万元和145.59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完成收购之后,截至2023年6月30日,熙华检测合并资产负债表中商誉的账面价值约为3.54亿元。熙华检测表示,如果未来公司境内外业务无法实现良好协同、收购公司业绩不及预期,或市场环境、产业政策等外部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导致资产组可回收金额下降或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大幅上升,则可能存在商誉减值的风险。
对此,Biotech创新药医学顾问曹博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通过收购,企业可以快速扩大市场份额、增强技术能力并获取新客户,短期内提振业绩。但从长期看,频繁收购可能导致公司过度负债,如果被收购企业未能达到预期表现,会形成商誉减值风险,影响财务健康。
“一般来说,依靠收购带来的业绩增长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但也需要关注收购后的整合和协同效应的发挥。”艾文智略首席投资官曹辙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如果收购后的整合不到位,可能会影响业绩的持续增长。同时,也需要关注是否存在商誉风险。
除商誉减值风险外,近年来,熙华检测的境外业务收入逐年增加。熙华检测表示,美国于2022年9月发布的“国家生物技术和生物制造计划”预计短期内对公司的海外业务影响有限,但若未来相关限制公司海外业务扩张的不利环境及政策出台或升级,则可能对公司的业务经营、财务状况等产生不利影响。
8名实控人亲属入股
在问询过程中,熙华检测与“药明系”之间颇深的渊源遭到了交易所的重点关注。
招股书显示,熙华检测实控人邢金松曾于2005年5月至2014年8月在上海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药明”)任副总裁。此外,公司高级副总裁刘佳、副总经理李浩、首席技术官XiaohangShen、监事魏留梅和屈兰金等人也均曾在上海药明任职。
为此,深交所要求熙华检测说明公司核心技术及客户来源是否与董监高在药明康德任职经历相关,相关董监高是否与药明康德签署竞业禁止或限制协议,是否存在潜在纠纷,结合上述情况进一步说明技术与获客独立性。
“公司董监高在‘药明系’的工作经历可能为公司带来了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管理技能,有助于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率和专业水平,尤其是在CRO(合同研究组织)行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曹博认为,但如果依赖过于严重,可能会导致创新性和独立思考的缺失,公司可能过于模仿而非超越前雇主的模式,这可能限制其长期发展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熙华检测还存在多位实控人亲属在公司入股及任职的情况。招股书显示,公司实控人邢金松的亲属褚丽、周可夫、禹敏、周云、周峰、周宇、吴海棠、邢金竹等8人通过苏州熙坤、丽水熙康等平台入股熙华检测,但公司并未披露上述自然人与实控人之间具体的亲属关系。在首轮问询中,深交所便要求熙华检测说明上述8人与实控人的关系,入股的合理性、公允性,上述人员是否实际出资、是否任职公司及其职务。
根据招股书,2020年至2023年上半年,熙华检测向上海义逊夫医药科技中心(有限合伙)(下称“义逊夫医药”)采购技术服务的金额分别为512.48万元、664.88万元、625.01万元及256.6万元。而义逊夫医药是公司实际控制人邢金松外甥持股50%的企业。该关联采购占主营业务成本的比例分别为4.69%、3.24%、2.39%和1.76%,占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13.40%、9.80%、7.12%和5.94%。
招股书显示,义逊夫医药在生物样本采集临床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试验资源和方案设计经验。公司选择与其合作,可以满足公司生物分析项目执行需求,交易具有必要性。报告期内,公司向义逊夫医药的采购金额随着公司生物分析业务规模扩大而增加,具有合理性。
对此,曹博表示,亲属持股和任职可能导致利益冲突,影响决策的公正性和透明度,特别是在涉及薪酬、晋升和资源分配等关键领域。家族控制下的公司可能会优先考虑家族成员的利益,而不是所有股东的最佳利益,这可能会影响外部投资者的信心和公司的长期稳定性。
康德智库专家、上海阳光卓众律师事务所律师尹维耀也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实控人亲属在公司入股及任职,可能导致公司决策受到家族利益的影响,而非完全基于公司利益最大化。此外,亲属关系可能导致内部管理出现不公平、不透明的现象,影响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康运行。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